中国智慧

2009-02-05 03:56刘志明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国力竞合民意

刘志明

当人们称赞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无与伦比的时候,电影院里正热映的是《赤壁》。其实,中国人的“组织能力”之强,非今日始。

组织能力,首先是一种国力。一些国家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改革失败的。然而,在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上,中国政府不仅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而且已经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对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中国来说,国内的稳定局势,国际的外围环境,是增强国力时特别敏感的两个“神经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目前紧锣密鼓的教育与医疗改革,还有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一个承载了人类最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国家,踌躇满志。

国力,其实是一种文化力。全球的经济竞争缘起于工业革命。工业文明诉求是与农耕文明极为对立的片面性和绝对化。这种文化的最大缺陷是因为资本说话带来的刹不住闸。当资本、市场、商品等诸要素超乎了它的主体控制,反过来造成的是被动的“死机”,例如经济危机。当危机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时,不要忘记的是,从身体内长出的毒瘤,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难以发现的。

于是,文化力,说到底是一种民力。据说美国的大选是最能体现民意的。然后,这民意所体现的力,是人们对经济指标上升不可逆转和不能打折扣的规定。经济危机造成的银行倒闭,再是支柱产业例如汽车业的凋零,这铁一样的事实后面,是铁一样的定律:如果没有以“适可而止”为价值观的民意,如果没有以“科学发展”为方法论的民力,纳税人不得不集体埋单,就成了化解危机的筹码。

中国智慧,首先是一种大智慧。“天、地、人”,一分为三。顺天时,应地利,靠人和。中国人向来是以“三”,而不是对立的“二”和“一”来处理国事,化解民意和催生变革的。所谓“一统天下”,不符合中国文化的内涵,也不符合世界的发展。脱胎于殖民主义的西方文化,怎么能将全球一体了呢?政治不能,文化不能,就连经济也不能。相对而言,恰恰是经济的活跃即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革命不可能静止。全球化,看上去是个趋势,其实却是个陷阱。经济危机一来,“去美国化”即成事实。道理很简单,靠一国强盛来统一全世界的事,历史上没有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中国智慧,更是一种集体性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等”。领袖们,可以等群众的觉醒。百姓们,可以等领导的觉悟。在等待中,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而导致正确的决策出台。这样的相互配合就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与调整兼容,改革与开放并举,崛起与和平相继,这是亚洲即东方文化的结晶。就像在处理和印度的关系上表现得如此得心应手,我们很巧妙地在同样是发展中的邻国那里,获得了相互促进的默契,这源于文化的大同即集体的诉求。

说到底,中国人是智慧的一群。绵绵长江和滔滔黄河共同孕育下的华夏文化,本身带有的刚柔相济,再经过“人和”对刚与柔的辩证法改造,就不再是非刚即柔的形而上,而上升为刚即是柔、柔即是刚的第三态:举一反三意义上的中国哲学思考。这种思考,已经给全球新一轮社会进步增添了中国元素——竞争,可以变成竞合!

如今,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最先进生产方式已经出现:IT经济竞争正在升级为竞合。这,可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新曙光。

猜你喜欢
国力竞合民意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不作为的过失竞合
竞合之道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与OTT竞合 运营商涅磐重生
语言与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