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怀阳 孙女尊
巨轮受困 裁员重组
行船的危险年代,连超级巨轮都易受海盗攻击。那些金融业的巨轮,如花旗银行,现在的日子也同样难过。维克拉姆·潘迪特(Vikram Pandit)自2007年12月接替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执掌花旗巨轮之舵以来,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力图扭转花旗无序发展的局面,使这艘晕头转向的金融巨轮回到正确航向。但是,经过连续4个季度的亏损,盈利的前景仍然渺茫。
于是,花旗决定尝试采取更激烈的措施:计划裁员5.2万,这被潘迪特委婉地称为“重组”。可是,股市的反应却令人咂舌:2008年11月19日,花旗股价暴跌23%,仅值6.4美金。
从接任起,潘迪特就面临一个不值得羡慕的使命。花旗银行不但面临巨额次贷和消费信贷损失,而且危机伊始的花旗已是一个“功能紊乱”的商业庞然大物,难以驾驭。
潘迪特从几个前沿应对问题,引进十几名新的管理人员,成立危机管理部门,财务由总部控制,以保证资金能够更有效分配。据一个部门经理称,现在连报纸和办公室的地毯都要他自己掏腰包。由于软件开发者比微软的都多,花旗在技术领域削减成本也有足够空间。研究机构CreditSights的分析师DavidHendler说,花旗“终于在认真努力整合格局了”。
更令潘迪特头疼的是,舍弃那些风险太大或是难以估算的资产。将资产负债表减少3080亿美金或13%,这在情况糟糕的市场里是个成就。但是花旗银行仍需进一步减少杠杆债券。在2008年9月底,花旗银行仍然有近900亿美金的高风险债券,其中多数花旗已经不再按市值计价。
具备康复能力 近景仍然堪忧
尽管一些不满的股东要求拆分花旗,潘迪特仍然坚持不拆分。见证了独立投行消亡的他认为,作为金融综合企业,花旗更具康复能力,即便协同增效至今看来仍是海市蜃楼,令人望洋兴叹,但在交叉销售方面仍然有金可掘。
花旗银行也有它的强项。在诸如现金管理及交易处理等相对稳定的公司服务方面,花旗是全球的领头羊,并且在新兴市场中有着令人羡慕的地位。且花旗在新兴市场的长远增长前景比在美国要好许多。花旗银行在其国内市场的曝光率要比其竞争对手美国银行(BofA)少得多。
但是,即便信心能够重建,近景仍然堪忧。花旗银行庞大的信用卡业务中的信贷损失可能会超过前几个周期的峰值,部分原因是花旗近年开办了更多的次级贷款人帐户。
最悲观的分析师们预测花旗银行在2009年会全年亏损。裁员能够使花旗瘦身,但也会挫伤士气。
花旗银行的资金来源也是件愁事。花旗曾认为如果能够将位于夏洛特、有庞大分行网络的美联银行买入,问题就解决了。但是结果表明花旗银行的意向书未能滴水不漏,富国银行插了一脚抢先将美联银行收购,这是潘迪特迄今为止最大的疏忽。
虽然花旗银行已经筹集到750亿美金(其中三分之一是自政府处筹得),或许需要更多资金才能渡过难关。花旗银行称自己的一级资本率为10.4%,这比金融监管机构所要求的最低安全底限要多出约500亿美金。但是,随着经济走软,这盈余的部分也会缩水。并且,依据新的会计规则提案,花旗银行可能还得将多至1.2万亿美金的账面外资产融入账面。
潘迪特坚持说花旗银行正在“康复”,且一旦重组的果实显现,回报就来了。但是花旗的股价达到13年来的低点,这使人们质疑潘迪特他自己的前途,也质疑花旗银行的前途。虽然美国政府不会让花旗银行倒闭,但花旗需要政府进一步支持,或是要由其它银行拯救的观点现在看来已不是空穴来风了。
译文来源/(The Economist, 2008年11月20日)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