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把中国涂成绿色?

2009-02-05 03:56张向晨
WTO经济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弗里德曼啤酒瓶瓶子

张向晨

到日内瓦工作不久,就收到小区发的厚厚一叠垃圾分类手册,诸如绿色的、棕色的和透明的玻璃瓶,要分别放到不同的垃圾箱,等等。想着要入乡随俗,于是特别地谨慎。等啤酒瓶和葡萄酒瓶攒了一堆,才郑重其事地拎到小区入口的垃圾站,按图索骥,分别投放。没想到砰的一声,瓶子在里面摔得粉碎。为什么不能像中国人那样囫囵个地回收呢?也许是为了多收集一些便于装运?——心中的疑问伴着乒乒乓乓的声音越来越大。

类似的疑问不断地出现。刚买了新车,同事就提醒千万不要刮蹭,这里不同国内,哪怕只蹭了一小块皮,整个一扇车门就被换掉,根本没有什么钣金的概念。去商店买东西,鱼是三无——无头无尾无骨;到饭店吃饭,鸡只有三件——胸脯、大腿和翅膀。

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气候变化问题的焦点,特别是当中国的碳排放总量接近美国的时候。但是,气候变化作为世界性问题,无论在哪里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都是一样的。而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生产的东西是为世界各地消费者服务的,因此排放的问题应当从全球生产和消费链条的角度考察。欧美人需要木制家具,中国工厂所做的只是按照订单加工出来而已。

在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确有值得学习之处,包括垃圾分类——尽管把瓶子摔碎值得商榷。而中国人在几千年农耕社会形成的勤俭持家、物尽其用的习惯,却也与当代减少排放的观念相契合。啤酒瓶完整回收,只要通过压力检查,不会破裂,就可以清洗干净重新使用。而把碎玻璃回炉化成水,再制成新瓶子,需要耗费多少水和电呢?虽说饮食习惯不易更改,但把鱼头、鱼尾,鸡头、鸡爪统统扔掉,按照饲料的消耗量计算又会增加多少排放呢?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又出了新书——《Hot,Flat,and Crowded》,还没见到中文的译文,直译为《又热、又扁、又拥挤》好像太过直白。他在书中谈到危机重重中美国的未来——主张要依靠蓝领、白领、金领之外的绿领阶层,即关注环境的人群。按照弗里德曼的标准,易明女士(Elizabeth Economy)绝对算得上绿领了,几年前在纽约见过她,那时她还在外交委员会工作,每说到中国的环保问题眼睛就放出光亮。后来出了一本书,标题很有气魄——《把中国经济涂成绿色》。既然起了个“易明”的中国名字,她或许知道南宋吕祖谦《东莱博议》中“理未易明,善未易察”的话。

对事物的全面了解和从本质上认识绝非易事。她对环境问题有好的建议,中国人自当察纳雅言。比如她提出的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模式就可以试验。不过,如果她能帮助美国人逐渐改变高耗能、高排放的生活方式,对世界气候变化问题的作用会更大。因为,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尽管能把中国“涂成绿色”的只有中国人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也有赖于其他地方的人的努力,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

猜你喜欢
弗里德曼啤酒瓶瓶子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戴维·弗里德曼 美大使发表偏以色列言论遭谴责
弗里德曼眼里的“免费”
创意啤酒瓶盖
只要我们在一起
恼人的啤酒瓶盖
恼人的啤酒瓶盖
换啤酒
中国区域市场分割的成因及其化解——基于弗里德曼城市发展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