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盘点——中国不平凡的2008年

2009-02-05 03:56
WTO经济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责任企业发展

李 文

2008年中国大事不断,有太多的话题可圈可点。与“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神七上天”并行的一个关键词叫做“企业社会责任”。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见证了中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伴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中国企业竞争力迅速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在责任面前,经历了迷茫和思考,承受着考验与挑战,书写着艰辛与辉煌。

新理念与新观点

企业社会责任(CSR)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熟知未必真知。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在中国召开的各种CSR论坛上,人们讨论最多的仍是关于CSR的本质和内涵问题。我们看到,有时人们把CSR简单地与企业的慈善捐助划等号;有时,责任一词又被赋予了太过丰富的内涵,甚至变得无所不包。

200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讨论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ISO26000)草案稿中,将“社会责任 ”定义为:“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其活动和决策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所承担的责任。这种担责行为应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健康和社会福利,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和国际行为规范,并被整合到整个组织及其关联实践关系中。”

中国一家大型国企也提出了自己的积极思索: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守法律法规、遵循道德和商业伦理标准,自愿在生产运营全过程中对各利益相关方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有关的定义还可以列举出很多,但追求一个统一的概念徒劳无益。在思考与争论中,思想认识的深化与理念的提升更具有价值。可喜的是,中国已经有一批思想和实践的先驱者开始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放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量,回归到公司在社会中的角色予以界定,并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联。在黑煤窑、毒奶粉和金融危机之后,有更多的反思将责任与企业的品牌和软竞争力,与信任、信誉和信心直接相关联。

在中国,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正在超越履责内容多寡的单一维度考虑,而努力从履责动力、内容、方式及追求目标等多个维度全方位给予把握。

好政府与好企业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大的政策环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奏响了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号角,也为企业履责指明了方向。

2008年,中国政府参与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持续增强。这种能力反映在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宣传、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法律约束并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等方面。

部分国家部委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议题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给予了积极的引导。2008年1月4日,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要求中央企业带头全面履行社会责任。9月9日,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指引(草案)》(下称《指引》)。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履行社会责任设立了底线标准,《指引》倡导责任有缺失的跨国公司改善自己的行为,鼓励在华跨国公司做得更好。

继修订后的《公司法》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予以明确要求后,2008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律的出台,显示出我国政府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和引导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同时也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观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正在走上一条绿色崛起的发展道路。

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宣传与推广,有些地方政府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专项工作来抓,制定了相对系统的政策,设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如上海浦东新区。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出台以自愿为导向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和标准以及设立企业社会责任奖,激发更多的企业采取积极行动履行社会责任。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各类企业在责任理念和履责实践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特点。

以国家电网、中远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代表的一批国有企业不断提升责任理念,积极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履责业绩。他们在节能减排、绿色碳汇、清洁能源、社区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和合作等多个社会责任的关键领域都在发挥着引领作用,被公众视为“责任典范”。

汶川大地震同样也考验了在华的跨国公司。一些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在此次地震中遭遇了“国际铁公鸡排行榜”。理性地看,将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捐款直接挂钩反映出目前中国社会公众群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尚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层面;另一方面,广大社会公众如此激烈地跟踪和抨击跨国公司的“不捐行为”,也表明中国的公民社会正在酝酿中萌生和发展,而这一行为又完全出于自觉自愿。任何希望在中国持续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都必须重新审视和重视中国社会的这股力量。

2008年,巴斯夫或许可以作为在华跨国公司履责的优秀典型代表。巴斯夫在中国推行了与在母国同样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其带头发起并持续推动的履责行动“1+3”计划,即一家公司带动三家供应链上的其他商业伙伴共同改进的履责实践行动,在这一年正在显现出其独特商业运行模式的活力与辐射效应,其做法与经验值得借鉴与效仿。

大震考验并提升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履责意识和实践水平。值得强调的是,民企在捐助善款的基础上,还立足企业优势,把他们生产的优质产品和可以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在第一时间送抵灾区。这一细微变化可喜可贺,表明中国民企在理念与履责方式上的提升。金融危机后,尽管一些民营企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和冲击,但是更有一些挺住了的民营企业表示要深刻反思,通过转变运营模式来增强实力,规避各类风险,包括社会责任的风险,从长计议、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

走出去与引进来

在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有关社会责任的原则、“标准”和指南。2008年,中国企业加快了“责任学习”的走出去步伐。2008年6月,中国企业代表团参加了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全球契约亚洲区域网络会议,中远集团还在会议期间交流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国家电网作为观察员代表参与了ISO2600的新一轮讨论;各种奔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企业社会责任考察团也带回了中国企业对于全球不同区域社会责任发展路径差异的思索和启发。

过去一年间,另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国际CSR着陆中国。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可持续发展报告倡议组织、AccountAbility等机构的代表们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往返于机构总部和中国几个大城市之间。10月16日,全球契约首席官克尔先生在北京与十几家企业举行了非正式会谈,中国的两家国有企业还支持了新修订AA1000审验标准(中文版)的翻译与发布工作。中国企业了解和学习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与信息的热情与行动速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东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沟通与交流中,勤奋好学并善于创新的中国企业也没有忘记与国际同行交流和分享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实践探索与困惑。

发报告与做管理

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及通过报告“倒推”公司的责任管理也是2008年的一大看点。

2008年,中国有超过120家各类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数量前所未有,发展速度惊人。在发布报告的促进因素中,无论是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还是上海证交所发出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及其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等,应该都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

2008年中国企业发布报告还呈现出几个特点,即持续发布、央企主导;报告质量逐步提高;第三方审验刚刚起步;重视报告发布、忽略日常沟通。令人欣喜的是,有些公司不仅把发布报告视为公关工具手段,而且还将其作为推进企业履责实践的具体体现,甚至将其作为全面提升公司业绩的抓手。

2008年,中远集团自主设计开发了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平台,将全球契约涵盖的内容和相关方的要求分解成为500多项指标进行管理,以满足数据收集、分析统计、报告整合、信息发布、知识管理等多项功能。在该套管理体系中,中远以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整合体系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和风险管理为主线,进行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以将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指标逐项纳入相关生产经营管理决策过程和行动,落实到集团总公司和各公司工作和岗位中,形成指标化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这一系统做法,使中远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量化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的公司,它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环境和自然资源发展的和谐。中远集团的这种“全面责任管理”推进,考验更多的是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内部文化的融合驾驭能力。

国家电网则采取了筛选和推进所属典型企业开展最佳责任实践的做法来推进集团公司的责任管理。2008年,国家电网首批试点企业天津电力实施了全面社会责任推进模式的“六步法”,即通过确定标准—评估现状—制定方案—全面推进—衡量反馈—持续改进六个环节的管理推进和目标实施,最终达到企业社会责任业绩及公司价值的同步提升。

正如很多国际专家所共同感受的那样:中国企业的迅速行动及日益成熟的责任管理驾驭能力有些令人吃惊。其实,中国本土企业履行责任的特色做法与管理经验同样值得研究和学习。

热话题与冷思考

今天,您在Google 中输入“企业社会责任”一词,可以搜索到超过147万条的相关信息,中国的“责任热度”可见一斑。

但企业社会责任决不能陷入炒作或仅限于公关宣传的手段,它需要企业长远谋划和脚踏实地的推进。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热”的背后,应该有更为理性的冷静思考,唯其如此,方能以平常心态对待企业社会责任,从而使其步入正轨。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或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浪潮进入中国的本土化与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世界的国际化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实事求是的原则依然适用。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需要,制定自己的履责路线图。

展望2009年,希望由于缺失责任监管而引发的金融危机能为所有企业注入一支清醒剂:社会责任不应是企业发展顺利时的一时冲动,而应是企业保持基业常青的永久基因。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责任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