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四川辉煌60年

2009-02-04 03:38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总额城镇居民进出口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60年间,四川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24.6亿元,到1970年突破百亿,达到102.3亿元;1991年突破千亿元,达到1016.3亿元;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05.3亿元;2008年,四川GDP达到12506.3亿元,与1952年相比总量扩大507.4倍,年均增长7.7%。60年的快速发展,四川经济在中国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地位得到不断巩固,2008年GDP总量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9位,西部第1位。

四川人均GDP由1952年的53元、1978年的262元,到2006年突破万元,达到10546元;2008年四川人均GDP为15378元,比1952年增长289.2倍,年均增长6.7%。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总量持续扩大,成为拉动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1952年,四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1.3亿元,1985年超过百亿元、1998年突破千亿元,2008年达到7602.4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5847倍,年均增长16.8%,高于同期GDP增速9.1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2008年,四川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9%,比1978年(24.5%)提高了34.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日益活跃

四川地處内陆,对外贸易起步较晚,1962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仅1038万美元。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1978年进出口总额为4067万美元,1981年超过1亿,达到1.1亿美元:1991年突破10亿美元;2006年突破百亿美元; 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204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540.9倍,年均递增23.3%。其中出口额从1978年的1905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31.1亿美元,增长了687.1倍,年均递增24.3%:进口额从2162万美元增加89.3亿美元,增长了412.1倍,年均递增22.2%。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

197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38元,1990年突破千元,达到1490元,2007年超过万元;2008年,城镇居民收入12633元,比1978年增长36.4倍,年均增长12.8%。

城镇居民就业面增加,收入构成多样化。城镇居民就业面1952年为34.5%,1978年达到45.0%,2008年提高到50.7%,比1952年扩大了16.2个百分点。就业渠道逐年增多,外资私营合资等各种经济类型从无到有,个体劳动者在城镇就业中比重逐年加大。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工资性收入占居民全部收入的比重从1978年的100%下降到2008年的66.6%,下降了。26.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2008年为263元,占全部收入的1.9%。

农民收入增速较快。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27元增加到2008年的4121元,增长了31.7倍,年均增长12.3%。

猜你喜欢
总额城镇居民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
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В 20162016 году объемы китайского экспортамогутсократиться
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