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角下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素研析

2009-02-04 05:35孔祥富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中职专业

孔祥富

摘要: 本文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行研讨分析,以期有助于中职教育进一步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职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就是要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以生为本,重视内涵建设,体现开放理念,融入“大职教”体系。

一、突出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发展

受传统观念及功利主义思想影响的中职教育,未能顾及弱势群体的学习需求,常常使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望学生畏”,游离于职业学习之外,科学发展观下的中职教育是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实现每个学生的有效发展。

1.面向人人,适应个性化选择。

(1)发展方向多样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中职教育要进一步面向外部世界,并应使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文化程度和在校学习情况调整职业发展方向。”中职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允许学生在校期间转换专业,允许学生学习第二专业。

(2)课程设置模块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中职教育阶段使课程结构多样化,进一步重视教学内容和为职业生活做准备,这些都应是任何改革追求的目标。”中职教育应通过课程设置的模块化,给学生广泛的选择空间,在规定的有限的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广泛的选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组合,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学科目标层次化。为适应学生差异,教学可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两个方向进行“双线分层”。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划分A、B两个层次,其中B层次为各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A层次为根据专业学习和升学需要选学的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要求上,对于上述B层次的学生须达到的认知要求作层次的区分,对于A层次须达到的认知要求不作层次的区分。通过双线分层,给学生广泛的选择空间,以适应不同个性需要。

2.尊重差异,采用个性化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事实上,尊重个人的多样性和特性是一个根本原则,这一原则应导致摈弃任何标准化了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学过程要注意:

(1)采用不同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生扶着走——基础一般的学生领着走——基础好的学生放开走”的不同策略。

(2)提供多种学习情景。教师教学的每个环节,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坚信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学习模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多种情景,设法让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可在阅读中学习,也可在活动中学习,可在交流中学习,也可在独立思考中学习。要通过丰富的活动课程,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特长,在实践中展示能力,在交流中展示成果。

(3)彰显多元,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中职学校要通过彰显多元,凸显“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理念。在教学评价上,广泛采用一试多卷考试、一卷多题考试和一专多证等多种形式,充分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让评价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的舞台。

3.关注弱势,突出人文关怀。

(1)关爱每一个学生。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常常处于被爱遗忘的角落,留下一系列“缺爱”后遗症:自卑、自闭、缺乏自信、逆反心理严重,等等。因此,中职教育要把爱看作生命的基点,把爱作为联结师生的纽带,通过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多与学生沟通、交往,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

(2)尊重每一个学生。

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与不足,使学生在获得尊重和信任的同时,反思和自省,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学会应用罗森塔尔效应,调整对学生的心理期待,并通过心理暗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充分肯定学生吃苦耐劳、勇于面对现实的精神,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赞许学生的每一点成功,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张扬个性和展示特长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二、重视内涵建设,关注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1.以课程改革为动力,引领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1)以课程改革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

以课改为契机,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凸显三个方面:一是“以服务为宗旨”。课程结构与内容要有利于职业教育,使其更好地担负起为促进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这两大任务,做好职业教育社会化。二是“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改变过去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方法,按照职业实践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尊重每一个学生,德育为先,能力为本。

(2)以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

一是促进文化基础课内容的优化。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强调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使内容学习有利于专业学习和有利于就业;进一步满足发展需要,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二是改变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课改催生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3)以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一是强调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的现实,承认并尊重学生在学习速度、学习能力上的个别差异,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创造出使学生感觉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二是重视职业学习的特点,强调做与学的融合。让知识在情境中鲜活,在实践应用中生动,通过学习场所的改变(由单一的教室变为教室与实验和实习基地的交替)、职业学习情境(职业现场情境与模拟情境)的创设、学习模式的革新(强调理实一体、做学融合)等,让学生做与学融合,使职业学习逐步形成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组织教学活动。

2.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保证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建设教师发展的学校,是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之本。

(1)健全机制,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

一是制定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站在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和劳动者生产能力的战略高度,开发制定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作全面、系统的规划。二是成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由地方政府牵头,会同教师教育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各行业组织和协会成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并负责协调、指导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发展的相关培训资源与场所。专业发展中心要为中职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服务,为密切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关系服务,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有效实施服务。三是制定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中职学校及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要结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制定制度,如中职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制度、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任用制度、目标考核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等,为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强调继续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是倡导阅读经典。“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朱永新)对中职学校而言,提倡教师阅读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家的经典著作,汲取智慧的力量,厚实发展的底蕴。二是强调实践锻炼。中职教师的技术与实践能力,特别是有关专业实践经验尤为必要。中职学校要通过有效机制,定期为专业教师提供本专业实际工作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锤炼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级师生技能大赛的平台,引领教师自加压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专业竞争力。三是注重反思提升。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需要不断反思的积累与提升,通过对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的反思,可以密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日记等,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提升工作的水平。

3.以专业建设为重点,支撑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是职业学校的命脉,因此,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要突出专业建设优先的发展思路。

(1)重视专业品牌建设。

学校在专业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市场、行业和企业调研,注意专业品牌建设;要围绕产业链发展专业链,形成优势特色专业群;要以主干专业为中心,开发相关专业,形成辐射式专业群,如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中心开发成电子整机装配、微电子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三个专业;注意以优势专业为起点,不断生发拓展新专业,形成专业强势,比如,以园林技术为起点,生发为园艺植物种苗生产、园林工程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等专业。

(2)重视专业实验实习室建设。

职业学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学习目标与内容看:职业技能重于书本知识,强调学以致用;从学习方式看:职业活动训练重于读书与听讲;从学习条件看:职业任务情境的影响与感悟优于单一知识信息的灌输;从学习的结果看:胜任职业实践任务重于通过理论考试。没有良好的专业实验实习室,职业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可以说,专业实验实习室建设是专业学习的平台和专业建设的基础,没有一流的专业实验实习环境,就没有一流的专业建设与专业品牌。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专业实验实习室建设,以专业实验实习室建设的现代化,打造专业建设现代化。

(3)重视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的核心在课程建设,中职学校要集中力量,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要通过校本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和学校优势专业、产教结合成果等学校特色进行开发。使校本课程建立过程,就是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彰显学校特色的过程,就是积淀发展底蕴、形成品牌优势的过程。

三、统筹兼顾,关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当前,中职教育只有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统筹兼顾,主动融入“大职教”体系之中,才能迎接挑战,真正复兴。

1.开放合作,强调多向沟通。

(1)加强校企合作。中等职业学校应主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弱化学习与工作的界限。一方面,借助企业的设备与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意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自身优势为企业技术更新、产品的更新换代、职工的提高培训和再就业转岗培训进行有效服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弱化学习和工作的界限,增强学生回归教育意识。

(2)加强与行业和劳动部门的合作。中职要通过加强与行业协会、劳动部门以及就业主管部门的合作,使中职教育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技术等级证书教育融合,并使中职教育有效延伸至行业、企业、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的各级各类培训中,拓展中职教育的社会功能。

(3)重视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国际著名远教专家德斯蒙德·基更认为:“远程教育是各国政府在21世纪为国民提供终身学习的第一选择,也是21世纪进行终身教育的首选方式。”所以,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要通过网络资源,使工学结合的组织与管理更科学,更便捷;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网络优势,提高自身有效服务社会的能力。

2.重视“上挂横联”,关注协调整合。

中等职业教育,纵向与基础教育相衔接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沟通,横向与成人教育相联系与社区教育相关联,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这从客观上要求中职学校关注与各类教育的协调整合。

(1)关注与高职的衔接。中高职的衔接与沟通,是建立与完善职教体系与终身职教体系的需要,是最大限度发挥中职学生潜能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中职学校应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主动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2)强调与成人教育融合。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拓成人教育市场,努力成为成人教育市场的主角;要充分关注成人教育特点,把职业技能教育、科学教育等丰富的内容纳入教育的范畴,并不断充实、完善与提高,以帮助人们完成向现代人的全面转变。当前,中职要研究国家停止成人学历脱产班招生的新形势,主动与高校联系,开展非脱产成人高等教育,服务和推进全民学习。

(3)密切与社区教育的关系。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本依托,中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介入社区教育,参与指导社区教育的开展,向社区开放自身的教育资源,不断学习、研究社区教育特征与规律,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相互渗透。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1] 刘延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1-4.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美)汤姆林森著,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4] 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R].江苏:江阴,2004.

[5] 陈乃林.终身教育纵横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赖俊辰

猜你喜欢
职业中职专业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我爱的职业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