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

2009-02-03 04:23陈培蕾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中介语成因

陈培蕾

【摘 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常见现象。本文试从生理、母语、文化等方面对石化现象的成因加以分析,这将对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介语 石化 成因

【中途分类号】I05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2

近年来,中介语及中介语石化(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及教育实践者对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普遍现象的中介语石化的原因、本质、特点有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对中介语的研究可以了解学习者处于哪一个学习阶段,了解学习者采用的是哪些学习策略。这对认识外语学习过程的特点,对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探讨石化现象的起因、形成过程,对外语学习理论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30多年来,不少语言学家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不同的理论对石化现象的起因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生物论与二语习得

主要代表人物有Lenneberg和Lamendella,该理论主要从年龄因素和生物生长的角度解释语言的石化现象。Lenneberg认为在人的大脑发育成熟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语言习得能够自然地、毫不费力地发生,这大约在两岁至青春期之间。两岁之前,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过了青春期,大脑左半球语言功能的偏侧化已经完成,这就导致了自然语言习得所需要的大脑可塑性的丧失。与此相似,Lamendella提出次系统的概念。学习者在掌握母语后学习第二语需要发展相应的“次系统”,由于目的语知识匮乏,目的语次系统尚未形成,因此,学习者会借助已有的第一语言的次系统构建目的语语言形式。目的语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次系统就是由第一语言次系统和目的语次系统共同组成的,后者不断置换前者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系统都可视作中介语,如果在某一点上这种置换不再发生,则学习者的中介语能力处于停滞状态,进入高原期,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能力曲线上呈现近于平坦甚至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中介语石化是母语次系统与目的语系统置换过程中出现的中介语能力长期徘徊不前的一种现象。

2 母语与中介语石化现象

最早提出石化概念的心理学家塞林克认为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2.1 母语迁移

母语迁移是指目的语受到母语内容干扰。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或新技能时,总要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初学外语者由于缺乏足够的目的语知识,往往把母语中的语音、语法、词序、词汇等方面的规则机械地运用到目的语中,出现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2.2 培训转移

培训转移一方面是指外语教师某些不地道的中介语的使用,或者不合适的语言的使用,使学习者产生了对目的语的错误理解,这主要产生于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影响往往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所选语言教材不当也会产生训练迁移。如教材缺乏高层次的理论指导,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欠缺真实性、趣味性、现代性和实用性。

2.3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管理方法以及运用语言的各种活动。塞林克发现,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也是导致石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之一是简化。由于学习策略不当所产生的石化现象在学习者当中是非常普遍的。学习策略中有些是行为性的,产生的石化可观察也可纠正,另一些策略则是心理和大脑思维的,其石化根深蒂固,对外语学习效果影响很大,难以消除。

2.4交际策略

Coulter与塞林克都发现,学习者在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倾向于使用回避、简化等交际策略去克服交际中存在的困难以达到交际目的,或在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借用同义词或近似表达方式等来使交际继续进行,而这种同义词或近似表达常常与目的语表达方式相去甚远,因而形成中介语石化。由于交际目的已实现,学习者的动力就会减弱,不再积极去掌握目的语新知识,从而导致语言使用方面的石化。

2.5 目的语过度概括

这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某些规则和句法错误地推知另一些规则和用法,产生过度概括。例如,习得者将名词复数规则用于特殊变化的名词中或将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变化规则笼统化等,从而造成中介语错误等。学习者常常试图用已经学过的目的语规则来创造出既不带母语特征、目的语中又没有的中介语形式。

3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个人的心理态势也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重大影响。与塞林克同时期的Schumann则从社会文化角度解释石化现象,提出文化迁移模式,认为如果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与目标语文化差异很大,学习者就会在社会和心理方面与目标语保持一定距离。长期以不完善的中介语为基础处理语言,就会导致语言石化。文化迁移模式理论表明第二语言习得取决于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接触、接受和趋同程度。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社会心理距离越大,中介语向目标语靠近的成功性就越小。

4 语言类型因素

从语言类型的角度来解释石化的形成原因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趋势。母语负迁移是语言类型学石化成因解释的基

本前提,他们的出发点即“差异”=>“困难”=>“石化”。因此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操不同母语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石化错误。另外,语言距离的远近对中介语向目标语方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语言距离”指母语和目标语是否属于同一个语族,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很多相同或差异之处。语言距离或“语言接近度”是被试学员之间学习时间差异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母语和目标语不属于同一个语族,母语的负迁移在很多情况下阻碍了二语习得者向目标语的顺利过渡,因此石化现象更易于发生。

5 相互作用论(反馈模式)

Ellis的“相互作用论”是指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反馈影响或作用于学习者。它包含两个要点:(1)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内所获得的不正确的内容有时起到了语言输入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学习者语言错误的沉淀,即石化。(2)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活动中,反馈对学习者可以产生肯定的、中立的、否定的或负面的影响,而学习者对此的不同反应会对其本人的语言使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相互作用论的另外两个代表人Vigil和Oile探讨了社会交往因素对石化现象产生所起的作用,提出的交互作用论试图从学习者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反馈来说明语言的发展和石化情况。人际交往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传递着情感和认知信息,情感信息交流是以超语言的形式表现,以声调、面部表情或手势等表达方式实现。认知信息都是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这两种信息分别对交际者产生肯定、中立和否定的心理作用。如果在交流中得到的是肯定的情感反馈和肯定的认知反馈,就会鼓励学习者继续使用同样的语言形式。如果学习者的语言中还有大量错误,这种形式的反馈就会造成石化。相反,有些二语习得者在交际中出错后如得到消极的评价或受批评之后而产生情感障碍,造成交际压力,这种压力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放弃努力,形成恶性循环,因而也导致某个错误的石化。

其实,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几乎所有的误差起因都可产生语言石化现象。外语习得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视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学习者消除石化。如何防止和减少语言石化现象的形成,对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利民,刘爽. 中介语产生的语言心理原因[J]. 外语教学,2003(1).

[2] 张雪梅.语言石化现象的认知研究[J].外国语,2000(4).

[3] 刘敏.语言石化现象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的实证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报,2008(4).

[4] 杨筱霞.学习者语际石化现象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怀化学院学报,2008(5).

[5] 杨连瑞,刘汝山. 第二语言习得石化现象的发生学研究[J]. 中国外语, 2006(3).

猜你喜欢
中介语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探析
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