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线个人学习环境研究

2009-02-01 05:23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13期
关键词:在线构建大学生

徐 梅

[摘要]文章探讨了个人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特点以及对于大学生的意义,并构建了一个在线个人学习环境模型。

[关键词]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在线;构建

[中圈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02—03

一大学生为什么需要个人学习环境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上网时间越来越多。在Google里输入关键字“大学生上网时间调查”,得到多项调查结果。其中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长达2~4个小时。学生每天除了上课、运动、吃饭、交际之外,剩下的可利用的时间基本上也就这几个小时。而就在这几个小时内,一半以上时间被花费在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浏览上。

大学生为什么如此青睐互联网?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媒体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表达个性的需要,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就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而相对来说,宽松且互动的互联网则是更好的选择。

既然无法“禁网”,不如疏导。Marc Prensky在AECT2007大会上指出:既然新技术(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技术、基于社会性网络理论的技术)的出现让孩子们非常地醉心于其中,我们与其去改造乃至阻挠,不如去顺应变化,想方设法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让下一代更容易、更有效、更高效地学习。

那么,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下文简称PLE)是一个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困境的学习方式。PLE是帮助学习者控制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过程的系统,它能帮助学习者做到:制定个人学习目标;管理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和他人沟通。与传统的教师控制的、中央集权式的学习方式相比,PLE是分布式的、社会性的,并以学习者自身为中心。

二个人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人类教育模式从早期的“导师式教学”发展到工业社会的标准化、大规模的“班级授课制”,再发展到当代更受推崇的“个性化教学”;现代主流学习理论也经历了由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的演进过程。教育模式的理论和实践都经历了“个人一社会一个人”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断加深。E-learning也从早期的单纯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如Plato系统)演进到“组织化的协同学习平台(学习管理系统)”(如BlackBoard)。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Web2.0和社会性网络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正逐步展现,“个人学习环境”也应运而生。

PLE并非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它也是对以往的学习模式的扬弃,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通过制定认知策略并达到学习目标,通过积极主动的建构将知识、技能和态度深度内化。其二是社会性网络(此处网络主要是指互联网),它是指个人在网络上利用能促使团体或社群沟通和协作的任何软件和服务建立关系,使“人机对话”变成“人人对话”。

PLE在某种程度上和CSILE(Computer Supported Inten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计算机支持的有目的的学习环境)相似,是一个倾向于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把数据输入一个公用数据库,供他人浏览、查询、联结、评论,以支持学习者有目的地处理信息,借助网络化合作、交流、反馈,以指导对知识的修改和重构。

PLE的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学习工具和环境主要是基于Internet(特别是Web)的;

联结/联系技术多样有效;

非正式化学习,主要是指在一些非课堂的环境中学习,强调在做中学、玩中学、交流中学;

学习过程的复杂性、非良构性,强调一个学习过程是受多方面影响的,而不能仅用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去机械地解释和指导。

三大学生在线PLE构建

一个PLE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子系统组成,可能是一个桌面程序,或者多个基于Web的服务。下面我们根据PLE的特点来展示一个组建方案。

1“基础设施”性的工具和方法

(1)搜索引擎的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要认真地学习Google和百度这两大搜索引擎的高级使用方法;

(2)注册申请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帐号,如MSN、Skype、QQ、Gtalk等;

(3)申请多个免费邮箱,分别用于:注册BBS(这个容易暴露,招惹垃圾邮件,所以专用)、私人写信、支付理财专用等。应学会使用邮件客户端软件,如Outlook Express、Foxmail,以节约收发邮件的时间;

(4)开通网上银行和注册在线支付服务,如支付宝、快钱等:

(5)拥有在线存储,如Motile,或者一个大容量、可上传大附件的邮箱亦可;

(6)在线身份管理和单点登录。网上的很多服务都需要登录,来回切换帐号很麻烦,现在已有这方面的解决方案,如OpenID、Google Federation。

2以Blog为起点和核心

Blog是最早兴起的、最有标志性的Web2.0服务,它简单易用、深入人心,让一直缺乏自我表达的中国人有了抒发的渠道。Blog系统一般都提供Tag、RSS、Trackback、Comment这些联结网友的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它兼具发布写作和交友的特点,所以可以将Blog作为PLE的核心。大学生一般可以优先选择和自己专业接近或兴趣相同的的博客圈子。

3信息获取工具和渠道

(1)搜索引擎(网页、新闻、图片、地图、学术等);

(2)订阅工具,有:邮件列表订阅、RSS订阅(最流行的有Google Reader、抓虾等)、即时通讯软件订阅(如:Twitter、哪吒等);

(3)传统的网站,如门户(新浪等)、BBS等;

(4)维基百科、百度知道等,从这些渠道能够获取已整理好的、较结构化的知识;

(5)论文等文献资料获取:Google学术搜索、CNKI、Google专利搜索、开放课程计划OOPS等。

4社会性联结工具和渠道

(1)即时通讯工具;

(2)交友网站,如:校内(面向大学生)、若邻(面向商务人士),圈网等。国外最著名的是Facebook和Myspace;

(3)生手专家联结渠道:如:43Things,它代表了一种尝试将生手和专家之间联系起来的学习方式,在想达到某个学习目标和已经完成此相似目标的人之间建立联系,教学相长;

(4)活动安排的分享,如:Google Calendar、卡卡网等。

5信息反思、整理的工具和渠道

(1)Blog:撰写出自己对学习的反思总结;

(2)Wiki:为社区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3)Yahoo Pipe:将Web内容聚合、编选、混搭(Mashup)

出一个新的RSS输出,整合出一个新的结果;

(4)思维导图:将一些复杂的概念和过程结构化地、形象化地描述出来,符合人的思维方式。这方面的线上服务有:Gliffy.corn、mindpin.com等。

6分享工具和渠道

(1)在线Office套件,如:Zoho、Google文件。它们最方便之处在于能够快速和他人一起编辑和分享,并且免费;

(2)社会性书签,将自己的收藏的网址与大家共享。如:del.icio us、365key

(3)书籍读后感分享,如:豆瓣,目前豆瓣网的模式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模式:

(4)图片、视频、音频分享,如:Flickr、Google Earth、Youtube、土豆网等;

(5)文摘分享,如:365doc、译言、Diigo(具备强大易用的所见即所得的批注、摘录功能)。

7娱乐工具和渠道

(1)下载:迅雷、eMule等;

(2)视频网站:Youtube、土豆等。

8专用型的PLE系统

(1)Elgg,它是一个开源的PLE,具备绝大部分的PLE的元素和特点,详细请参考http://elgg.org/features.php:

(2)已引入PLE特点的学习管理系统LMS,如Moodk等,而且LMS和PLE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由于PLE是一个整体的环境,多种工具或渠道既可以起到同一个用途,一个工具或渠道也可以起到多种用途,它们之间并非严格一一对应,所以上述分类只是大体上的,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是相互融合的。比如:Youtube上既有很多娱乐视频,也有不少教学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放在上面供大家学习。下图中的虚线即表达了相互融合的意思。

四大学生基于PLE学习的障碍和应对方法

1面对太多的工具无从选择

PLE可使用的工具非常多,有时反而让人难以选择。建议采用几家主流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如Google、微软、雅虎等。尤其是Google,它提供了搜索、博客、邮件、即时通讯、站点、相册、日历、地图、阅读器、在线Office等诸多的可以用于PLE的工具。

2网络交往很容易浪费时间。PLE强调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但根据“150法则”,一个人必须要控制自己的交往规模。根据统计学研究结果,一个人应将自己的交往规模控制在150人以内。对于忙于学习的大学生来说,应进一步缩小规模,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3沉迷于新技术的尝试,而忘记使用技术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用具体的方法表征其思维,而不是取代完整的认知过程和运算。所以学习者应多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反思“监控”自我的认知策略,教师也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一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在当前大学生上网时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PLE这种新的“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意义显得尤为重大,它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促进学生的成长。

猜你喜欢
在线构建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代表“在线”助力监督
综合气象业务在线培训考试系统设计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MOOC综述与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