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强
政治学上有所谓“黄金100日”的法则,那是指所有现代政治领袖,如总统、总理上任后必须实时面对的最重要的课题。他们的权势声望,并不是与日俱增、点滴积累的;相反,却往往是上任之初达到顶峰,再从高峰上不断损耗、滑落。
今天的传媒和舆论,惯于犬儒和挑剔,他们与新任总统的蜜月期十分有限,愿意给这位新手展露其才情的时间和空间,可能只有短短100天,甚至更短。因此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时机稍纵即逝,总统的动作必须果敢迅速,务求一击即中,为自己累积声望和政治资本,好让自己更有本钱度过日后的艰难日子。
这就是所谓“就职百日定江山”的道理。
这100天,比起任期内任何其他时间都要宝贵。到100天结束,新总统的故事大致在公众心目中定形,他将很少有机会在往后的日子里再改头换面。
历史上失败例子多的是。那些总统不但挑错了议题,而且准备不足、缺乏部署、仓促上马,结果落得灰头土脸。
举个例子:卡特挑了能源议题作为自己19 77年上任后打响的“头炮”,但有关议题却从来没有在其1976年大选过程中酝酿和发酵,突如其来的大动作让国会以至公众完全缺乏心理准备。再加上他是以“华盛顿局外人”身份,在选举中赢得业已厌倦“尼克松式尔虞我诈黑箱政治”选民的信任和垂青的,因而这位成功入主白宫的新手,完全缺乏与国会交手的经验(他当选总统前的从政生涯只限于佐治亚州州长和州议员),低估了其中的难度。而能源议题其实是一个涉及庞大既得利益的法案,结果一年内陷于僵局。再加上处理巴拿马运河条约失败,在这两大挫折下。卡特的庸碌及与国会关系恶劣的形象深入民心,终其任期也难以扭转。
但要说战后最失败的例子,一定要数福特。
他出师失利,后来即使表现明显转好,尤其是经济与外交到最后一年成就很突出,但为时已晚,永远跳不出最初几个月为自己掘下的坑洞:他在公众全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特赦尼克松,造成狼狈为奸的感觉;他那前后矛盾、搞得一团糟的“打击通胀”计划,以及表演得一塌糊涂的黄金时段电视演说等,都为他塑造了一个朋比为奸、庸碌无能的形象。
媒体及公众的偏见一旦成型,他们便会预设立场。往后,福特鲁钝及坏事的形象在任内便一直挥之不去。哪怕只是语言及肢体上的偶有闪失,都被媒体大事渲染,当做笑话看待;相反,对于他的睿智却视而不见。比如福特抵达日本访问,走下“空军一号”专机时,脚步一个踉跄差点跌倒,这个画面就被一再播放,甚至有电视台在一节新闻中播了12次!
那么,又有哪些成功的例子呢?
最广为称道的莫过于罗斯福。他在1933年3月4日上任后仅几天,便紧急立法,处理已迫在眉睫的银行挤兑危机,在3月12日,更推出了他的第一次“炉边闲话”(Fireside Chat),解释政府这个迫不得己的做法,以求取得公众的谅解和支持,结果成功稳住了局面。
当时他接手的是一个工厂倒闭、银行面临挤兑、物价崩溃、全国四分之一人失业、44%业主的房子可能被迫断供的烂摊子。他当时的名言是:“这个国家要求行动,以及立即行动!”(Thi s nation asks for action,and action now!)结果,国会迅速通过15项历史性立法,为国家复元奠定基础。这也是前无古人、暂时后无来者的一个辉煌纪录。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里根。他在大选期间已经十分清楚,如果赢得选举,民意授权他做的首要工作,一定是经济。因此,他也一开始就把经济列为自己选举工程的中心议题,全力营造舆论上的共识和心理准备。据说,当他宣誓就职的那一刻,他手上已准备妥当一系列的减税建议详细方案,并在就职后的第一个星期,交到内阁成员桌上。他的幕僚长贝克(James Baker)曾如此说道:“我想,里根政府首个任期表现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一开始便有一个清楚明确、深思熟虑、准备就绪的百日工作计划……总统首要及惟一的工作重点,就是其经济大计;而我们这些同僚亦一心一意,全神贯注于计划之上。”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