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为期一年的“30省作协主席小说竞赛”改作“巡展”后,终于落下帷幕,吉林省作协主席张笑天凭《沉沦与觉醒》获得一等奖,这部作品的点击量不过二百四十多万,同样在起点中文网,排前5 0名的网络小说起码也有上千万点击。相比之下,似乎有些“丢人现眼”了。
中国作协向来不缺乏关注的目光,从郭敬明入会,到“招安”当年明月等网络作家,再到金庸加入作协的争议,再到中国作协和新浪在北京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作协始终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
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在一次会议上说:“有人跟我说,中国只有两个单位可以乱骂,一个是足协,一个是作协,”说罢,会场上响起一阵笑声,随后是静默。这静默里,有叹息,有思考,有迷惑,传统文学在网络高速化的今天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也许我们能从这次为期一年的“作协主席网上打擂”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网上“打擂”,一石千浪
2008年9月1 0日,由盛大文学起点中文网主办的“全国30省市作协主席小说竞赛活动”正式启动。
据起点中文官方网站公布,此次大赛的参与者为30个省市作协的主席或副主席,他们均是目前中国文坛具备创作实力和影响力的中坚作家,如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当代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的天津作协主席蒋子龙;河北文坛“三架马车”之一的河北作协副主席谈歌;以短篇小说《心香》闻名的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叶文玲……
参赛者将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网上,然后根据点击率以及网络作家的评价评出冠、亚、季军,冠军将会获得十万元的奖金。此外,主办方还特别设立了盛大文学大师奖、最佳创意作品奖、最具人气作品奖等奖项。
“作协主席赛”拥有以下几大特点:大赛拥有参赛作品的网络首发权和电子版权。参赛作协主席(副主席)的全部作品将签约起点,接受网民的点击阅读和评价大赛名次由网络评委决定。网民的投票以及由网络作家给出的评价将决定大赛的名次。
这场“擂台赛”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一百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但是登录“起点”中文网站,不难发现“30省作协主席”实际上只是“蒋子龙一位作协主席和29位作协副主席”。
有趣的是,就在读者们猜测这些作家究竟能不能“赛”起来时,“起点”却悄无声息地把“30省作协主席小说擂台赛”改成了“30省作协主席小说巡展”,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据《渤海早报》的记者杨扬了解,关于改名的原因有三种版本。
版本一:投票情况并不乐观。计算投票率除了带来尴尬之外已没多少意义,“擂台赛”并没能像“起点”预期的那样热火朝天,于是只好改成“巡展”。
版本二:参赛作家的年龄普遍都在中年以上,不少人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这项活动,并没有多少“竞赛”的心思,因此用“巡展”更符合这项活动的性质。
版本三:虽然所谓“30省作协主席”中绝大多数都是副主席,但毕竟大家都是官员。何必非得争出个胜负来惹得众人非议、网站尴尬?
一个活动中途改名,显然对这个活动的信誉会产生影响。但对活动打击更大的,可能还是另外一件事。
作为参赛者之一的蒋子龙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己是通过熟人哲夫介绍参加的比赛,之后他收到了盛大寄来的信件要求购买他的未出版的小说版权,自己就签名了。在采访中,蒋子龙称盛大此举完全是炒作,让这些作协主席、副主席以一种名义加入进去,然后打擂。
随后,当《新京报》再次采访蒋子龙时,他说自己已经答应盛大文学不再就此事接受采访,记者追问那是否意味着收回此前称其为骗局之类的话语,他立即表示,原来说的话不会收回,之后就挂断了电话。
更有意思的是,网上一些涉及到蒋子龙之前称大赛是骗局的报道已经很难再搜索到,搜狐文化频道曾经挂出相关新闻,但不足半天就撤掉了(据《南方日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作家们把作品贴到网上没几天,便引发了与韩寒的骂战。首先是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在听到韩寒“如果我当作协主席,下一秒就解散作协”的言论后,以牙还牙道:“要是我当韩寒他爹,下一秒就把他掐死。”(据《青年报》)
随后,9月18日,韩寒写了一篇博文《领悟》,称这次活动只是为平时赋闲在家的作协主席们整了点事做,从活动筋骨和延年益寿上来说都有很大的意义,还称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郑彦英的文章《从呼吸到呻吟》是“标题党”。9月20日,郑彦英在博客上贴出《人不能无耻到信口雌黄》,称看了韩寒的话,“感到很惊讶”,“一个轻浮到这种程度的人,肯定连他的父母想什么做什么都不知道”(据《南方日报》)。
具有戏剧效果的是,随后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骂韩寒只是一个误会,我说下一秒就把他掐死,只是打了个比方,本意是指他要解散作协,就如同我当韩寒他爹把他打死一样,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谈歌说或许他这个比喻不恰当,他绝对没有要骂韩寒的意思(据《半岛都市报》)。
经过一波三折,2009年8月31日,为期一年的“巡展”终于落下帷幕。吉林省作协主席张笑天以《沉沦与觉醒》夺冠,河南作协副主席郑彦英凭借《从呼吸到呻吟》获得亚军,青海作协副主席风马的《你走不出你的鞋子》则获三等奖。其他参赛作品均获优秀奖(据《大河报》)。
此次“打擂”虽然画上了句号,可是这些传统作家在网上的魅力远不及一些网络写手却是不争的事实。点击率最高的张笑天也只有两百四十多万,其他参赛作品的点击量,平均下来也才十多万。暂不去管这是页面点击还是独立IP点击量,这与动辄上千万点击率的网络小说相比,差距确实不小。
二、“擂主作品”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文学作品的评判应该说有它独特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读不同的作品,大家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但是“打擂”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内必须要比出输赢,两相对比难免让人觉得怪异。
对于一个营销中文的带有创作性的网站来说,打擂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要吸引大家的眼球。但是对于文学来说,打擂其实有那么重要吗?并不一定。因为中国有句俗话说“武无第二”。但是“文无第一”。另外,好的作品是需要通过时间来沉淀的。文学作品的PK并不像竞技类赛事,哪怕距离多么微小,输就是输,赢就是赢。可是在文学里面呢?得到十万元奖金的作品就是好作品,第二名,甚至完全没有进入到前几名里面的就不是好作品了?当然不是。在作曲家马勒的时代,好多人说他的音乐糟透了,可50年后他的作品被各个交响乐团在演绎,随着时间的沉淀他的伟大才得以证明。如我们熟知的艺术家梵高,他生前穷困潦倒,可是在他死后,他的作品却大放异彩。
虽然文学作品不能以“擂台赛”而简单地判定好与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策划。当传统作家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或者说进一步地在网络世界里面强化了它进入一个
新的受众群的视线当中,对于作家来说可能也不是坏事,但是对于文学而言还很难判断,但它是一种尝试,对于读者来说,平静的生活当中添加了一些新的乐趣也并不坏。
其实对于网络这样一个平台,最重要的益处是
1那些我们完全不知道名字的人异军突起,因为在不知道他名字的时候想在一个传统的圈子里面形成很好的出版是很难的事情,但是网络给这些不知名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出版的平台。
2就是纪实性的反馈。过去可能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周期,先登在文学刊物上,再变成出版物,然后再得到信件的反馈,可是现在是瞬间的。
但是好的文学、最伟大的文学他们是殊途同归的。十年前,《第一次亲密接触》拉起了网络文学的旋风,但是十年走下来真正沉淀下来的优秀作品却并不多,而且往往现在衡量一个在网络上取得了成功的作家,最后还是要看它变成出版物后的销量、版税等各个因素。
那些浮在畅销榜上的作家也不一定是好作家,文学作品要给读者时间,也要给作品时间。但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要忠于的是自己的内心,然后要忠于的是自己的职责,而不是利益,也不是他人好的或者坏的声音。
三、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说:“作家要耐得住寂寞。”同时他针对网络文学说了这样一点,“中国有五千家文学网站,但是网络文学良莠不齐,它没对传统的纸质文学产生致命打击和实质威胁,文学有自身规律和标准,不是写成字的都是文学。”王蒙接着铁凝又说了一段话:“网络上、纸面上有大量质量较差的文学作品,但这也是文学民主必须付出的一个代价。”
而此次“打擂”活动的策划者和发起人候小强,对于网络文学这么香“一边写作一边发表的方式,并不是网络的发明。张恨水、金庸等作家的许多长篇,当年都是在报纸上每天连载写出来的,也是边写边发表。”
他还认为,“网络阅读对于作品本身的要求更高。花几十块钱买一本书,那是有成本的付出,即使书中某些章节不吸引入,你可能还是会选择看下去。然而,在网上即便是付费阅读,所需要付出的金钱也很少,如果作品不够吸引人,看的人很快就没有耐心继续看下去了。”
对于传统与网络之间的冲突,作家余华认为,这在于“网络作家注重技巧和语言,但传统作家更注重一种毛茸茸的、生动的东西。对传统作家而言,语言和技巧只是一种手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上海作家陈村还指出:“现今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不同是不再热衷于对阳春白雪、高不可攀的东西的极力描述渲染,因为曲高难免和寡。网络文学对内心的表达更为直接、率真、不矫情。从文学角度看,网络小说虽然略逊于随笔、散文,但这些大多属于‘新写实主义的网络小说以‘流水账式的叙事手法接近和还原了生活的原生状态。”
这样看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对抗的一面也有融合的一面。在当下一个文化开放和思想兼容的时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包容和互补既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
四、传统文学携手网络是一种必然
30位作协主席此次网络“试水”,明显表现出了“水土不服”。诚如广西作协副主席潘大林所言,写网络小说对传统作家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不亚于让以文言翻译外国小说的林纾先生转以白话文翻译。”
从潘大林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作家对于网络写作的隔膜。就目前来看,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无论在创作理念、写作方式,还是刊发、出版形式,读者的阅读与反馈等,还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与隔阂,要抹平这些隔阂尚需时日。
但是,本次网络巡展,相信无论对传统作家还是网民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收获。它开启了一个传统文学与网络相互融通,传统作家与网络读者平等交流的窗口:一方面,作协主席们上网发表作品并无失身份,反而从网络汲取新鲜的写作理念并积极寻找拥抱网络读者的写作路径另一方面,网民们也从作协主席们广泛的写作素材,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扎实的文风里,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学的博大与厚重,增加了对传统文学的认同感和亲近感,这一点从网友对作协主席们的作品跟帖上可以看得出。
其实,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本是一家,只是载体不同而已;而且文学质量的高低,也不因其载体来定夺。网络上虽然有垃圾文字,但也有不少高质量的优秀作品,每年都有一部分作品被以纸质形式出版,并且获得了相当大成功,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传统作家相继在网上开设了博客,通过网络大力扩展作品的影响。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以十年前引起留学生高度关注的网络小说《白雪红尘》为例阐述了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关系。他说,“当时由于其对于留学生生存境遇的逼真的描写而引发轰动,它的作者就是我的北大同班同学阎真。这部作品后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名为《曾在天涯》的纸面版本,也受到了好评。阎真也开始了作为一个传统的纸面文学作家的生活。这一段历史我一直认为是一个特例,但其实是网络文学的一个规律。”
他还表示,“网络其实是给了文学一个新的空间,一个另外的阅读的可能,它不可能改变人类的趣味和阅读的习惯,只是给我们添加了希望,也添加了挑战。网络文学会取代纸面传统文学吗?目前还看不到这样的前景,但也有可能在一个早晨就会有新的状况出现。但我们知道,无论在纸面或者网络中,文学都会存在下去的。”
文学的目的是以人为本,构建人类精神家园。它除了要讲究“文以载道”,具有社会宣教功能,还要有商业和娱乐功能。毋庸讳言的是,现在,传统文学基于多年的理念范式和运作惯性,在社会宣教方面做得出色,而在商业价值方面欠缺而网络文学则正好相反。如果二者能够互相交流、相互借鉴,做到优势互补,彼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都将会得到大大提升。这恐怕是本次网络巡展之后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相关链接:
近期关于作协的新闻事件
金庸当选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新闻简要:在2009年9月8日上午举行的会议上,作协主席团成员通过了金庸当选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的决议。
自金庸加入作协的消息传出,网上的争议甚嚣尘上,“武林盟主却入门派”、“金庸是否晚节不保”……大多是有损无褒。及至后来,“内定”传言、“当官”传言,更是将作协一次次推上风口浪尖。对此,叶辛表示很不理解,一个作家加入作家的组织,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何变成了一次对作协的集体蔑视和讨伐?(据《新晚报》)
承德市作协主席抄袭事件
新闻简要:2008年末,自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网友曝料称承德作协前任主席刘英的《草叶上晶莹的露珠》全书49篇文章,47篇涉嫌直接抄袭或拼凑他人作品,涉及冯其庸、李银河、谢有顺、林白、林语堂等人的文章。
刘英被指抄袭事件被曝光后,刘英曾向承德市文联写出了书面检查。在一千多字的检查中,刘英主要解释了“出书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的原因,并称是“有人在背后操作利用此事整人”。同时,刘英在检查中称,作为作协负责人在出书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并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使作协好多工作没有正常开展,“为此,感到深深内疚,并负有责任”。随后,刘英向承德市文联递交了辞职报告。(据《北京青年报》)
铁凝首度回应作协频频被骂
新闻简要:提起舆论对作协的指责,身为“掌舵人”的主席铁凝嫣然一笑,非常淡然。“我想,完全没有负面说法的部门,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吧。”铁凝说,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还能有人关注文学、关注作协,这是好事情。但她同时也承认,现在公众确实对作协有很多误解。她举了一个例子,作协现有八千多会员,很多民众就认为,作协养着八千多吃“皇粮”的作家。“其实根本就不是那样,我们只有两百多位专业作家,其他作家都是自己解决生计问题。”铁凝认为,要消除误解,最有效的办法在于信息透明,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将作协的责任和义务向公众和媒体解释清楚。(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