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毕淑敏是一位经历丰富的作家,经历给她的小说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本文根据题材类型和思想主旨,运用归类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军旅写实、冲突呈现、悲悯情怀、女性意识等四个方面,对毕淑敏的小说进行研究和解读,感悟毕淑敏对往昔经历的回顾、对纷纭现实的思考、对生命的叩问和对女性生存的探索。
关键词:毕淑敏小说 军旅写实 冲突呈现 悲悯情怀 女性意识
“文革”年代的捏塑、昆仑地域的磨砺、军旅文化的浸润,作为医者见证生死的切肤之痛,作为女性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以及20世纪60年代从京城到昆仑、80年代从昆仑到京城的巨大时空转换,让毕淑敏饱尝人生的跌宕起伏,亲历社会变革的巨大冲击,这使其小说创作在题材择取、美学倾向和文化精神等诸多方面皆独具一格。本文将从军旅写实、冲突呈现、悲悯情怀、女性意识等四个方面对毕淑敏的小说作浅显的分析。
一、边缘地域军旅生活的写实画卷
1969年,16岁的毕淑敏从北京来到藏北高原,成为昆仑某部队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5位女兵当中的一员。巍巍昆仑的凌厉锋芒和桀骜不训的雄性脾性,让她常常嗅到死亡的气息。“高寒、缺氧、病痛……一把把利刃悬挂在半空,时不时地抚摸一下我们年轻的头颅。”[1]“时时听到某人睡着睡着就过去了的传闻。”[1]然而,昆仑的考验远非这些,作为昆仑神山的天兵,毕淑敏“曾经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跋涉在无人区”,“曾在万古不化的寒冰上,铺一张雨布席地而眠”[1]。在如此酷烈的昆仑山,毕淑敏竟然呆了11年。
昆仑从军的特殊经历,为毕淑敏的小说打上了浓郁的地域特色。继处女作《昆仑殇》之后,她创作了《补天石》、《阿里》、《君子于役》、《最后一支西地兰》、《转》、《不宜重逢》、《伴随你建立功勋》等一批被称为“昆仑系列”的小说。阅读毕淑敏的这类小说,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对“昆仑”边缘地域酷烈环境的描写。作者用刺激度极强的语言,展现高原粗暴、残酷、荒蛮的地域风貌,如 “奇寒而威猛的山风,犹如铁制的鬃毛,每一根都可以扫瞎你的双眼。”[2]“冷,痛彻心脾地冷。……在万古不化的寒冰上僵卧了一夜,内脏都几乎冻成冰坨了。”[2]“唯有昆仑山才会出现这种奇观,腾起的波浪来不及落下,便在半空中冻结,却依然保持着前赴后继的身姿。”[2]“高原的景象不应该是凡人所能看到的。……它会冷不丁刺出锋利的匕首,将胆敢窥视它奥秘的人,解剖为血腥的尘埃。”[2]等等。自然环境的严酷,触目惊心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骇瞩与震撼。
异常恶劣的高原气候摧残人的肉体,而昆仑军营男女比例过于悬殊的特殊现状,也让来自生命深层的正常欲望被强行压制。小说《补天石》中戍守昆仑的战士安门栓、徐一鸣不得不放弃真爱,接受无爱的婚姻;《阿里》中热烈追求爱情的昆仑女战士游星,最后跳井自殒。都说爱情带给人们的是甜蜜与幸福,而在毕淑敏昆仑军旅生活所获得的体验中,军人的爱情更多的时候是与失意、痛苦相伴。小说《昆仑殇》中,即使天天相见却只能以信传情,最后带着遗憾双双牺牲在拉练中的恋人郑伟良、肖玉莲;《补天石》中为了肩负的责任艰难舍爱的战士尤天雷、徐一鸣、安门栓、朱端阳等;还有《君子于役》中的那个坚守在昆仑最高哨卡无法与妻子团聚而失去爱的龚站长等等,这些在和平环境中,为了大爱不知默默牺牲了多少小爱的军人,他们把昆仑山一样的功劳,铺在没有鲜花和荣誉的平凡而漫长、遥远而人迹罕至的道路上,以致人们不易觉察。
毕淑敏戍守昆仑的岁月,也正是文化大革命从发生到演化的年代,那时的昆仑山也是极左路线统治的王国。小说《最后一支西地兰》、《昆仑殇》等记述了反常时代赋予各种人物的“政治品格”,这种品格战胜和淹没了人们心灵中美好善良的基因,成为恶劣环境的组成部分。酷烈的生存环境,让雪域高原的军人饱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磨砺。
但是,为了边防的安宁,军人们顾全大局,甘愿舍弃一切,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小说《伴随你建立功勋》中,机要参谋秦帅北在丢失军事密码本后,面临军事法庭的无情惩处,没有以投敌逃避罪责、以卖国乞求富贵,他那种对祖国忠诚不二的坚定信念,带给了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撼。还有《昆仑殇》中的金喜蹦、李铁,《补天石》中的尤天雷等,通过他们或悲壮或英勇的死,充分体现了军人特有的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
毕淑敏凝聚昆仑经历体验,冷静而出色地描绘了严酷惨烈的昆仑边缘地域环境,抒写了如火如荼的军人情怀,再现了边缘地域军旅生活的画面,让“昆仑系列”小说充满着雪域高原深邃悠远的气息和庄严悲壮的美。
二、军旅情结与文化冲突的客观呈现
1980年,毕淑敏从冰清玉洁的昆仑山转业来到流光溢彩、经济快速发展的京城。处于变革时代的中国大地上,物欲横流,奉献的神圣被亵渎,牺牲的崇高被遗弃,在毕淑敏的内心深处,军人的情怀与现代文明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她先后创作的《转》、《送你一条红地毯》、《预约财富》、《西红柿王》、《看家护院》等小说,真实记录了在这个历程中的诸多困惑和思索。
中篇小说《转》呈现给读者的是,边防战士桑平原转业后在自己就业、女儿就学、解决住房以及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的一些青涩经历,作品真实再现了走出军营的军人,面对商品化社会生活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精神困惑。小说《送你一条红地毯》中,首批富裕起来的暴发户张文,怀着恶意,不惜重金践踏昔日英雄甘振远将军的尊严,小说真实呈现了英雄在金钱面前遭遇的种种尴尬。短篇小说《西红柿王》可谓与《送你一条红地毯》异曲同工,也刻画了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革命老将军,在和平环境中,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被漠视,想有所作为却无法有为的困境。毕淑敏无法割舍军营文化的浸染,难以漠视市场经济法则带给革命英雄灵魂深处的创伤与痛楚。
不管生活带来多少困惑,人还是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个人是无法扼住时代咽喉的。从《送你一条红地毯》中甘振远遭遇金钱的尴尬与失落,到《西红柿王》中将军将自己种的西红柿提到市场出售,再到《预约财富》中老功臣曹畏三在商海中的搏击,可以看到,在日益物质化的俗世中,不失本色的英雄们不甘迷失与沉沦,在世俗中抗争与升腾的身影。英雄主义、奉献精神如何与追逐利益和谐共存,英雄与商人如何在经济市场中共舞?这是一个至今还困惑我们的问题,毕淑敏通过系列小说创作,引领我们认真思索抉择。
生在军营、长在军营的毕淑敏对军营文化情有独钟,在这类以经济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中,作者主要站在军人的视角,对经济改革大潮中表现出的各种心态和各种问题进行了扫描和探索。在经济改革硕果累累的今天,毕淑敏的小说仍然耐人寻味。
三、医者悲悯意识与救赎情怀的真实流露
20年的从医经历,使毕淑敏的小说频现医者的故事,在《最后一支西地兰》、《预约死亡》、《教授的戒指》、《临终关怀》等中篇小说及长篇力作《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中,毕淑敏将医者的情怀和作家的审美意识整合起来,在文学作品中为生命和脆弱心灵开出了一剂剂良方。
中篇小说《最后一支西地兰》中,医者焦如海为了挽救一条气息奄奄的狗“阿随”,献出了维系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支西地兰。对生命的深深敬畏和悲悯,拯救另一条生命的自觉的责任意识,是一个医者最珍贵的品格,而这正是曾经身为医生的毕淑敏所葆有的。正是怀着拯救生命的强烈愿望,毕淑敏亲历戒毒医院,完成了生平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处方》。也是缘于对生命的深刻悲悯,毕淑敏坦然《预约死亡》,进驻临终关怀医院,以深切的同情感受濒死者的痛楚与需求,唤起读者对科学死亡的思考、对生命历程的珍视。
悲悯与救赎的思想基础是社会责任感。只有心怀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拯救别人、拯救人类的意识和胸怀。毕淑敏在小说中塑造的深怀悲悯情怀与救赎意识的医者,也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物。
长篇小说《红处方》、《拯救乳房》中,主人公都是不计个人报酬、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奉献者。《红处方》中戒毒医院院长的简方宁,胸怀责任,为拯救吸毒病人甘愿奉献一切。《拯救乳房》中的心理学博士程远青,深怀悲悯情怀,将救赎的目光投向了生命趋向颓败的乳癌病患者。中篇小说《最后一支西地兰》、《教授的戒指》、《预约死亡》等,同样显示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期盼通过作品影响现实生活的愿望。《最后一支西地兰》中,被打成牛鬼蛇神的焦如海,为了唤起误入歧途的学生对生命的珍视意识,他挽救了一条小狗的生命而牺牲了自己。《教授的戒指》中,医学泰斗陶若怯教授,为了修补和延长他人的生命,通过一枚相当于人体生物电流传感器的精致戒指,感受了形形色色各种疑难病痛,为此也耗竭了自己的精神与生命。教授忘我的献身精神也深深教育和感染了他的学生。
2007年毕淑敏发表的长篇力作《女心理师》,主人公贺铸作为心理医生依然保持着悲悯、救赎的英勇姿态,依然是奉献者的典型形象。这并不是形象重复的问题,而是作家医者情怀的真实流露,更是作者坚守责任和痴情奉献的体现。
四、个体生命体验与女性关怀的凝重书写
11年的昆仑军旅生涯让毕淑敏体验了过多女性生命的苦涩,这在她的女性意识中凝聚成了一种苦难情结。从处女作《昆仑殇》到《红处方》、《生生不已》、《拯救乳房》、《血玲珑》,苦难情结始终贯穿在毕淑敏生命体验的女性意识中。《昆仑殇》中的女兵肖玉莲,因每月一次的出血,牺牲在了部队拉练的无人区。《补天石》中,活泼泼的女性生命被禁锢在冰冷的军规之下。小说《阿里》中女兵游星坠入情网,等待她的是身败名裂。在长篇小说《红处方》和《拯救乳房》中,毕淑敏贯注了对令人尊崇的成功者生命世界中孤独永驻的大苦大悲的女性体验。景天星教授孑然一身,艰辛孤独地跋涉在戒毒事业的崎岖道路上;简方宁在儿子生病、事业维艰的艰难时刻,迎来的却是丈夫与保姆偷情的当头棒喝;而程远青在婚变后,踏上了追寻事业的孤寂征途。
在毕淑敏深邃博大的女性情怀中,不仅蕴涵对女性生命苦难的大悲悯,更有对女性面对苦难无畏勇气的大激赏。小说《生生不已》中,孕育生命的母亲在与苦难的搏击中,显示出了超凡入圣的气概。长篇小说《血玲珑》的主人公卜绣文,是一位闪烁异彩的女性,她阳光、智慧、大气、果敢、坚强,在家庭中是美丽的贤妻良母,在商界,她是应对自如、气度不凡的风云人物。短篇小说《一厘米》、《跳级》、《不会变形的金刚》中,在日常琐屑、贫困艰难的生活中保持着良好品德的女性,她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扰所具有的刚性与韧性,不禁让人产生感佩之心。
毕淑敏的写作倾注了对女性生命的深情关怀和深沉思索。她不仅倾诉苦难,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她要引领女性向更高的人生境界攀升。《昆仑殇》、《补天石》、《阿里》中 “穿军装的女人,是世上最美的女人。她集男人与女人的魅力于一身。男人见其婀娜,女人见其英武。她们是军人的骄傲”[2]。穿“军装的女人”“婀娜”又“英武”的飒爽英姿,“集男人与女人的魅力于一身”的 “中性”形象,是毕淑敏对理想女性的由衷赞美。在毕淑敏的理想王国中,中性是最完美的个性,“中性是一种勇气”“中性是一种智慧”“每一个中性的人都是完整的个性”。[1]她希望女性能以中性的心态行走于社会,获得“用一生的时间,活出了两生的味道”[1]的人生体验。因此,刚柔兼济的“中性”审美情结凝结于毕淑敏漫长的创作旅程中,使其不少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不约而同具有阴柔与阳刚混合的中性气质,最为典型的有《预约财富》中的女医生毕刀,《红处方》中的简方宁、沈若鱼,《血玲珑》中的卜绣文,她们刚毅、执着、智慧、豪迈、大气,有骄人的业绩,又有不凡的女性魅力。
在毕淑敏众多的小说中,《拯救乳房》最能体现她关怀女性的情怀与女性的睿智。对女人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代表女性性特征的乳房,失去乳房不仅严重影响女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家庭的稳定和幸福。其实女性失去乳房的心理绝望,无非是男性中心文化造成的。通过《拯救乳房》,毕淑敏告诫女性,除了拥有爱情婚姻外,还应该建立多个人生的支点,拥有多个支点的女人,才不会为失去一个点的支撑而崩溃。建立人生的多个支点,其实质就是树立女性的独立意识。在毕淑敏的笔下,《拯救乳房》中走出婚姻的程远青,《红处方》中孑然一身的景教授,都坚强而独立,她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惮孤身一人,奋勇前行,她们所拥有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志,使其在历经生活的磨难之后,像一条穿越污浊仍清澈见底的小溪,不改自己的清明。
纵观毕淑敏的小说,几乎都来自于经历体验。她的“昆仑系列”小说,是她对戍边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升华;她所描写的发生在医院里和病榻上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是她身为一个有悲悯与救赎情怀的医生,用仁爱的慧眼,观察到的病患者们的生理病痛和他们极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样,如果没有身处大公司经济漩涡的生活经历,也不会有《送你一条红地毯》、《预约财富》等小说中商海的波光诡谲。而中性化的立场与建立人生多个支点的女性意识,也是她亲历昆仑军营的磨砺、经受事业洗礼、为人妻为人母精心打造小家庭的最切身体会。她的小说,是沉淀生命过程的结晶,是人生起伏中的丝丝心绪融会成的厚重生命意识与不懈追索的执着。厚重中自有通透,执着中自有豪迈。
注释:
[1]毕淑敏:《毕淑敏文集——倾诉》,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
[2]毕淑敏:《毕淑敏文集——不易重逢》,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
参考文献:
[1]毕淑敏.毕淑敏文集[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
[2]郭怀玉.丰蕴的基质 独特的魅力——毕淑敏早期小说创作创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蔡安延,赵华.毕淑敏小说中死亡意象的精神蕴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3).
[4]陈迪永.死亡是成长的最后阶段——论毕淑敏的生命意识与审美意象[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任向红 兰州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7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