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族新词及其社会文化心理通观

2009-01-29 06:07杨绪明
现代语文 2009年7期

摘 要:通过对20种新词词典语料的考察发现,当代汉语词汇中突然飙现出许多“~族”式新词语,这些“族”族新词语在音节、结构、意义及构词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族”式新词语的大量衍生是人们求同从优、求新求异文化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既彰显了汉语新词构成的理据性、继承性、创新性特征,也折射出当代社会独特的思想文化心态。

关键词:“~族”新词语 形义特征 衍生机制 社会文化心态

“族”原指“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一个大类”,常用的词有“种族、民族、家族”等。在当代汉语中,“族”的用途越来越多,指代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渐渐由指物扩展到指人。凡“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志趣爱好的一类人”都可称为“~族”。如“白领族、奔奔族、持卡族、工薪族、集邮族、泡吧族、青春族、上班族、上网族、有车族、新潮一族”等。这些“~族”式新词语聚合在一起形成了“族”词族,并在音节、结构、意义及构词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许多新特点。“~族”式新词语的大量衍生和成族现象,极大地改变了当代汉语词汇的构成面貌,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彰显了汉语构词的理据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特征,折射出了当代社会独特的思想文化心态。本文拟从“~族”式新词语的种类、形义特征、衍生机制和成族原因等方面对“族”词族进行考察。

一、“族”族新词语分类考释

当代汉语词汇发展演变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词族现象显著——一大批新词语以族群化方式衍生,并聚合成了许多新词族。关于新词语族群化衍生现象,已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如李宇明(1999)曾指出:“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背景就像是造词的模子(简称‘词语模)一样,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并使其所生产的新词语形成词语簇。……词语模是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1]通过对1987年后出版的20种新词词典词条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当代汉语中至少已产生了142个带“族”的新词语,它们都是以“族”为模标、以“~族”为词语模衍生出来的,聚合成了一个新词族——“族”词族,并已经表现出了许多独特的词汇特征。

“族”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共有4个义项:①家族;②古代的一种残酷刑法,杀死犯罪者的整个家族,甚至他母亲、妻子等的家族;③种族、民族;④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由释义可见,“族”一般不用于指称人。但20种新词词典中的142个带“族”的词语都是用来指称人的,即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志趣爱好的一类人”。根据模标“族”的意义、词语模类型、新词语的词性等可将这142个“~族”式新词语分为4组。

A组有“白领族、背包族、本本族、波波族、布波族、草莓族、袋鼠族、电脑族、吊瓶族、短信族(也称“拇指族”)、耳机族、飞鱼族、肥臀族、工薪族、光头族、好男家族、红唇族、候鸟族、蝴蝶族、健康C族、孔雀族、款族、轮椅族、绵羊族、拇指族、难民族、烧瓶族(shooping族)、少款族、试客族、书包族、星族、熊猫族、银发族、萤火虫族、游戏棒棒族、竹笋族,拇指一族、奶瓶一族、私车一族、淑女一族”等40个“~族”式新词语。

这40个新词语都共用构词模标“族”字,都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一类人”,都采用“~族”式前空型词语模构词,模槽“~”中的填入成分都是体词性成分,构成的都是以“族”为类后缀①的加缀式结构。其中有2个双音节、30个三音节、7个四音节、1个五音节,5个简缩词语;40个新词语都是仿拟词语。

B组有“导族、炒族、苗族(身材苗条的人)、漂族(即‘漂一代、漂一族)、飘族、壮族(身体肥壮的一类人)、爱邦族、爱闪族、帮帮族、暴走族、奔奔族、毕婚族、飙车族、不婚族、不夜族、蹭课族、炒鸟族、持卡族、穿孔族、打的族、打农族、打洞族、代排族、洞洞族、发烧族、哈哈族、哈韩族、哈狗族、合吃族、急婚族、集卡族、接送族、拒电族、考碗族、啃椅族、库索族、快闪族、赖校族、懒婚族、乐活族、留守族、慢活族、拍拍族、陪拼族、陪车族、捧车族、漂一族、弃档族、晒黑族、晒卡族、晒一族、上班族、失车族、试药族、手玩族、刷卡族、掏空族、淘券族、套牢族、退休族、窝居族、无书族、无孩族、校漂族、洋漂族、砸迪族、月光族、转存族、装嫩族、追款族、追潮族、追车族、追高族(追求高档化消费的人)、追星族、走班族,扁平一族、醋溜一族、贩工一族、月光一族、北漂一族、京漂一族(也称‘京漂),低薪休闲族、哈日哈韩族、候鸟上班族、蝴蝶上班族、孔雀上班族、另类追星族、绵羊上班族、网络晒衣族、熊猫上班族”等90个新词语。

这90个新词语都是指“……的一类人”,采用的是“~族”式前空型词语模构词,模槽“~”中填入的成分都是谓词性成分(主谓短语、动词或形容词性),构成的都是以“族”为类后缀的加缀式结构。其中有6个双音节、69个三音节、6个四音节、9个五音节,6个简缩词语;这90个新词语都是个仿拟词语。

C组有“BOBO族、BP一族(称使用BP机的一类人)、Ctrl C/V族(从事网络编辑工作的人)、e族(生活在电子网络时代的一族)、G族(指为出国留学而参加GRE考试的人)、IF一族(International Freeman的缩写,指那些在世界范围内根据自己的个性自由地选择工作、居住和旅游度假地的人)、QQ族(喜欢使用QQ的人)、SOHO族(在家工作的人)、T族[①考托福(TOEFL)的人。②亏损股票(ST股)和连续三年亏损股票(PT股)缩写]”等9个新词语。

这9个新词语的模标“族”都是指“……的一类人”,采用了“~族”式前空型词语模构词,模槽“~”中填入的成分是含有字母,构成的都是以“族”为类后缀的加缀式结构。其中有3个双音节、3个三音节、2个四音节、1个五音节词,这9个新词语都是简缩造词和类推方式造词。

D组,有“单身贵族(对收入较高,追求浪漫的单身男女的称谓)、贵族商店(称档次较高,有钱人经常光顾的商店)、贵族学校”等3个新词语。

这3个新词语的模标都是“贵族”,指“比较有钱或有地位的一类人”。1个是“~贵族”式前空型词语模,2个是“贵族~”式后空型词语模,3个都是四音节偏正结构词语。没有简缩词语;“单身贵族”是旧词新义,另2个是仿拟词语。

二、“族”族新词语的整体特征

由上面的分类考察可见,“~族”式新词语具有如下特征:

(一)音节上的分布特点是:双音节词语11个、三音节词语102个、四音节词语18个、五音节词语11个,“族”词族在构词时以三音节为优选音节模式,三音节词语在“族”族词语中占绝对优势。

(二)“~族”新词语结构上的特点是:偏正结构3个,加缀式结构139个。表明“族”正向类后缀方向发展。

(三)“族”族142个新词语中有20个简缩词语,141个仿拟词语。139个“~族”式前空型词语模(其中15个“~一族”式),3个新词语以“贵族”为模标。有9个新词语为字母词。这一分布状态表明仿拟造词是“族”族新词语主要的衍生方式,简缩构词也是新词语衍生的一种重要方式。“族”在构词时全是后附位置,后缀化趋势十分显著。

(四)汉语中“族”的指称范围是由指物逐渐向指人扩展的。在20种语料中,同时还出现了与“族”并存的“一族”这一构词成分,这个“一”在很多时候可以省略,不过用“一族”构词很多时候是出于形式上讲求音节整齐、韵律和谐的需要,两种形式并存,正可以满足语言的不同表达需要。

三、“族”族新词语的衍生机制和成族原因

“族”最早用于指物,表示“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如“水族、语族”[2],这一义项一直保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3],后来“族”以这一义项为基础通过比喻引申出指人义,表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人”。虽然这一新义在后来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未能作为一个单独义项标出,但从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起,已用举例的方式有所显现,如“◇打工~︱上班~”(“◇”表示例子中用的是比喻义),这应是指人“~族”新词语衍生的早期例证。

据李晓东考察,“族”表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人”这一用法源于日语,从1947年开始,日语中先后出现了“斜阳族、親指族、月光族、太阳族、抵抗族、企鹅族、团地族、原宿族、六本木族、3语族、3D族”等37个带“族”汉字词语[4],其中“月光族”等已被借入当代汉语词汇。据王晟考察,“族”的引申和广泛使用,先是在台湾地区兴起的,后来才传入内地并广泛流行起来的[5]。

在这20种语料中,共衍生出了142个“~族”式新词语,这些新词语中的“族”都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人”,“族”的这一含义与汉语中另一双音名词“阶层”(指由共同的经济状况或其他某种共同特征而形成的社会群体[6])有相近之处。为什么人们选择了“族”字而不是“阶层”作构词模标?这显然与二词在形式、意义、色彩上的差异及当代社会的语用环境和文化心理等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从音节形式上看,“族”是单音词,而“阶层”是双音词,从语言经济原则和省力原则上看,在与相同长度的语言片断组合构造新词语时,选择单音节“族”作模标来构造新词无疑比选择双音“阶层”更为经济、也更为省力。

其次,从所构成词语的色彩上看,“~族”词语除了具有形式简洁的特点外,还具有外来语色彩,易成为一种语言时尚。如上文所述,从1947年始,日语中就已存在着几十个“~族”式词语。近年来,随着中日交流的增加,汉语已从日语借入了许多带“族”新词语,而且还在这些借词的基础上仿拟类推出了许多“~族”式新词语。正是因为“族”带有了日语的“洋味”,并迎合了当今人们追新求异和从众从优的语言心理,因而能在短期内以“~族”为构语模标而滋生出大量的新词语。而同义的“阶层”就不具备“族”的这些特征。

第三,“族”的意义扩大引申使其具有了指称人的资格和能力,“~族”词语模的形成,为大量类推造词准备了模型,使得人们进行仿拟造词和类推造词时更加容易。同时“族”的词缀化也为大规模构造新词语提供了客观的语言基础。在迅捷、强大的大众传媒和人们追求新异的语用心理的共同驱动下,人们才会在现实的语言使用中不断地变革着已有的词语,创造着新的词语。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族”式新词语大量滋生并形成词族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四,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化、独具特色的个性群体的层出不穷也为“~族”式新词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指称对象,这是“~族”式新词语大量衍生并成族的直接动因。正如社会语言学家陈原所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能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7]。人类社会中新族群的不断涌现也需要语言为之创造新词语来对其进行命名。

第五,“~族”式新词语的大量衍生,还受到当今社会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心态的影响。“族”式新词语能在短期内繁荣,除了“族”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形式和意义外,还与当前社会禁忌减少、人们思想活跃、民族心态开放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社会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人们比先前所有时代都更敢于标榜另类,敢于以某种兴趣、爱好或特点形成某种族群,并能无所顾忌地用“~族”式词语来或庄重或诙谐地称呼“具有某种特点”的任何一类人。“族”及“~族”新词在大陆的迅速滋生,是与当今社会的独特语用环境直接相关的。“一方面,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类人称作‘××族,充满新鲜的时代气息,与推崇新奇时尚的现代社会相吻合,极易获得人们的青睐。另一方面,这种用法简洁明了,易于类推,具有迅速传播的潜质。”[8]

可见,用“~族”式词语指称人,确实是既能适应社会发展、又能满足人们求新求异心理的良好方式;再者,“~族”式新词语的大量衍生并形成词族,也正好折射出当今社会异常开放,人们喜欢群聚类分、追新求异的社会文化心态。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06 年度规划项目“当代汉语新词义的衍生变异与隐喻认知研究”[批准号:06JA740034]的系列成果之一。)

注 释:

①词缀标准“构词能力很强;有表明词性的类化作用;位置固定;

词汇意义虽还存在,但已趋弱化。”参见沈孟璎《新词新语新义》,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7年,第74至75页。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词语模[A].邢福义.汉语法特点面面观[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李晓东.日语流行语中的“族”[J].日语知识,2003,(9).

[5]王晟.流行新词语[Z].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7]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 1999.

[8]曹大为.“族”的类词缀化使用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5).

(杨绪明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