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红
一、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家。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的经济成分之一,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2%,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小企业的发展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社会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可概括为“三大三小”:对外贸出口型企业影响大,对内向型企业影响小;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影响小;对无战略准备的企业影响大,对有准备的企业影响小。世界金融危机首先冲击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体,然后波及到国有企业为主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小企业,由于其资金、规模、影响力等资源的有限,在这场危机的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远远大于大型企业,以出口创汇企业为例,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进口需求大幅锐减,因此而破产和停工待产的中小企业数量惊人,待岗下岗失业的人数也很惊人。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中央提出一系列的刺激经济计划,中国经济在铁路公路机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家电下乡、汽车税费优惠、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以及房地产业回暖复苏的强大的内需扩大刺激下,目前已经走出了低谷,开始出现了回暖和复苏,从客观效果看,中央提出的“四万亿”的救市政策,对于国有大型企业的帮扶促进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小企业的帮扶作用,民营经济体为主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民营经济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十分严重,尽管随着国外经济的复苏进口需求有所增长,出口行业有所回暖但经济整体还很寒冷,总体局面不容乐观。欧美等经济危机重灾区的进口需求锐减,拉动内需的政策对于这些中小企业影响还十分有限。
在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和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采取一些紧急的应对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融资战略
由于欧美消费能力急剧萎缩,很多中小企业产品订单锐减,现金流紧张,企业要生存,银行告贷无门。在珠三角,不少企业主不得不通过借高利贷、变卖房产等方式“过冬”,有些甚至关闭工厂,一走了之,多年打拼的江山就此毁于一旦。据统计,目前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仅占我国全部贷款总额的15%,而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却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当前中小企业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融资困难,因此要下大力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
1、推进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和债券融资。这是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根本出路,也是国外发展中小企业的普遍成功经验。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更有效、更大程度地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对资本的供给与需求,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流动和重组,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创造条件;有利于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减少投资波动诱发的宏观经济波动。近期推出的“创业板”会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积极培育和发展债券融资市场,大力发展我国投资基金市场,促进中小企业科研开发的创新能力。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应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的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级制度,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此外还应该努力引导民间信贷机构,不能一味围堵,要善于疏导。
2、银行要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这些措施包括: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信贷政策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地方银行的作用。
3、积极发挥民间资金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应该大力发展区域性的中小民营银行,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民营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时,能充分利用了解本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的优势,克服信息不对称,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因其资金规模小,无力经营大额的贷款项目,也适合于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
4、要进一步完善担保制度,为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还是银行,但由于中小企业市场竞争风险大,又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因此,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应在部分地区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组织成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统一承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
5、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拓展融资渠道。除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在内源融资方面,可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即由企业内部职工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票。这种方式既可以扩大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又能够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在外源融资方面,鼓励中小企业间开展金融互助合作,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风险投资和股权融资;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这也是其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应尽快制定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做到信守合同、依法纳税以及如期偿还债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誉,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提升企业竞争力。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无疑对其融资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面对金融危机,许多中小企业陷入了困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科学的战略决策、产品的创新、品牌的建立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等,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经营实力,在危机中谋求生存与发展。
(二)品牌战略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那些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表现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他们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仍然保持了上扬的发展态势。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普遍较弱,这与其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投入不够有关。在目前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加强企业自有品牌建设已刻不容缓。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产品在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之外的第三种竞争,在产品趋于同质、价格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那些具有品牌号召力的产品往往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对企业来说, 品牌战略就是把创建名牌、保护名牌、拓展名牌当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企业参与竞争和控制市场的主导形式。品牌的创建虽然是企业为了经营和发展而自我产生的需求,但也不能完全通过市场自发选择和培育来实现,政府可以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来造就、催生出更多的名牌企业。在加强品牌建设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树立品牌意识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品牌的约束,品牌力不足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最严重的瓶颈。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市场寿命是7年,只有极少数的中小企业能发展为大中型企业。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普遍较弱,有的中小企业甚至还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自己只是小企业,只要有市场就行了,做不做品牌无所谓。实际上,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做品牌。
2、分类指导。形成品牌培育梯度结构。对现有贴牌企业,引导其加强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合作,在学习国外企业的品牌建设经验中打造自己的品牌。对已有品牌企业,可以鼓励其利用品牌资产进行扩张和联合,向外拓展兴办制造基地、园区、专业市场和连锁网点,争取早日创牌。对名牌企业则鼓励其提升品牌的层次,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实现企业二次起跳。政府要积极引导名牌企业在区域内部加快实施联营、联合,并充分利用现有品牌、资本、技术、市场等优势,加速对区内外弱势企业实施兼并、收购、参股或控股,进行低成本扩张,通过整合资源,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既可以进一步扩大品牌产品生产经营规模 ,解决单个工厂企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的矛盾,又可以在面对国内外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解决单个企业势单力薄的矛盾 ,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壮大成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创建品牌集群。在产业集群中发展品牌产业。要突出发展主导产业群,鼓励众多民营企业加入产业的配套链,在单项配套产品上做大做精做强,实现专业分工基础上的规模效益。要提倡大企业相互合作,凝聚合力,形成技术、管理优势的互补,市场网络的共享和发展空间的拓展,加强与跨国集团深层次合作,提高企业发展层次。一个集群要发展成知名的品牌集群,必然有几家最优秀的企业能脱颖而出,成为龙头企业。这就要推动产业集群从市场型集群向中心卫星型集群转变,前者的缺陷主要在于缺乏龙头和核心企业,市场竞争过度,创新能力不足。实现卫星式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扩大集群的磁场效应,使区域品牌经济形成自我聚集和扩散机制。
从产业链关系的角度看,要善于利用龙头企业影响力,深化上下游合作,纵向挺进产业链纵深,最大限度地获取成本优势,减少市场风险。利用品牌企业号召力,把中小企业组织起来,以贴牌代工、配套品生产等各种方式建立生产协作组织,横向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洗牌和资源重组,紧紧把握国家鼓励优质企业并购及规模扩张的时机,介入产权交易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从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角度看,要引导协会在原辅材料供应、人力资源供给、产品出厂价格、民间融资利率等方面加强企业自律和行业监督,协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帮助政府维护市场秩序。
(三)创新战略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多年来为欧美企业创造了大量的价值,而自己却只能靠低廉的劳动力得到了产业链里面很小的一部分价值,而且这还是用环保、能源等代价换来的,产品设计、物流配送和终端零售这些创造巨大财富的环节我们都很少染指。现在欧美市场消费能力急降,启动内需成为所有外向型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创新”必然成为极其重要的关键词。我们是一个消费能力不高的国家,产能严重过剩,产量的一半是出口到了海外市场,也就是说,现在这么多的产量要放在国内销售,前景很不乐观,所以,我们的很多外向型中小企业,或是严重依赖于出口的企业将会面临“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市场”,产品能否卖得出去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而我们内向型的中小企业则必定面对更多的竞争者,创新是唯一出路,不创新将被淹没在竞争惨烈的红海之中。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广大中小制造企业应该勤练“内功”,转变以往的劳动力密集、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模式,努力提升企业技术研发水平,根据企业实力从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入手,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才是应对危机的最佳选择。
1、产品设计创新首先是产品的问题,国外热销的产品不一定在国内有市场,国外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都与我们有很多差异,那么这必定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定价等问题,产品创新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那些习惯于根据国外设计而制造的企业必将经历巨大的阵痛。而一直做国内市场的中小企业则必须清楚,产品的生命周期都是有限的,在大量出口型企业转战国内市场的情况下,要生存就必须做到有效的与众不同。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可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市场反应迅速的优点,注意形成自己的特色,将产品定位于个性化、独特性、新颖性的产品领域以求发展。采用定制营销就可以和顾客直接进行沟通,针对顾客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顾客需要什么,可以随时根据他的需要进行生产。消费者从中能得到受重视的感觉,并对企业的产品产生信件,更进一步提高顾客忠诚度。
2、营销模式渠道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全新的、快速便捷的工具。此时中小企业应认识到运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手段给企业提供的新的发展机会。进行网络营销可以让中小企业得到与大企业一样的平等竞争的机会,因为顾客在搜索信息时不是按企业的规模大小去搜寻的,而是按产品或服务名称内容来搜寻的,这样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其发布在网上的信息都有被顾客查询到的概率。网络营销覆盖范围广,促销成本低,正适合综合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销售渠道的建设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渠道是产品到达终端消费者的路径,外资巨头宝洁、可口可乐等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对渠道做到强势控制和互利双赢。得渠道者得天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是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做的事情,创新的渠道合作策略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3、市场目标创新
没有一种产品或服务能吸引所有的顾客,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产品,在寻找市场时,应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寻找目标市场。市场细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最好的市场机会,发展市场营销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可以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使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在“刀刃”上,从而用最少的经营成本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寻找目标细分市场时,既要善于抓住现有的市场、挖掘市场空隙,也要努力创造市场空隙。
4、加强品牌创新。品牌与创新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在品牌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技术创新推动自主品牌的创新发展, 以自主品牌发展支撑优势企业的创新发展,并大力支持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开展创名牌活动,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大企业、大项目和技术的引进,并与自主创新结合,突出二次开发利用,力求在关键共性领域和产业发展前沿掌握原创性核心技术,以技术提升带动品牌增值;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品创新,通过产品设计开发的创新、生产工艺技术的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品牌发展观念的创新,才能在继续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只有创新才能做到产业升级,也只有创新,才能打开新兴市场。这显然对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之一,只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到位,经济在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中运行;只要投融资渠道畅通,加上税费减免,负担减轻,同时大力促进技术进步;那么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将迸发出来,这对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社会起到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