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的防范

2009-01-29 06:07孙敏敏
金融经济 2009年12期
关键词:防范金融危机

孙敏敏

摘要:在金融危机下,我国各类外贸出口企业必须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利用好国家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有效地防范和规避收汇风险,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贸出口企业;收汇风险;防范

收汇风险是指外贸出口企业在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国际贸易中,从签订商品进出口合同到收付货款之间都有一段时间间隔,这段时间的外汇汇率发生变化对于未来有外汇收入的出口商而言存在外汇汇率贬值的风险,相反未来有外汇支出的进口商则面临外汇汇率上升的风险。

1、收汇风险的来源

1.1 结算方式风险

国际贸易经常发生货款结算,以结清买卖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结算称为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贸易结算是以物品交易、货钱两清为基础的有形贸易结算。在外贸操作中,结算是很关键的一环,结算是否把握得好,直接关系到出口企业能否安全收到货款,顺利实现利润。目前国际贸易中采用的结算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信用证三种。在国际业务中,各种结算方式都存在风险,只不过风险程度不同而已。一般束说,即期信用证结汇最为安全,当然,全额预付货款,即前T/T是几乎没有风险的,但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这种付款方式不多见。承兑交单(D/A)和付款交单(D/P)全凭客户的商业信用,风险就较大。采用赊销(O/A)结算的风险则更大。

1.2 产品质量有问题

一般来说,进口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有时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所以出口商在备货和交货时,一定要完全遵循合同或信用证中有关产品质量、规格、数量等的约定,切勿以次充好,以少充多。当前,由于部分出口企业盲目追求数量的扩张而轻视质量提高的经营理念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加上受到日夜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出口产品因质量低劣而遭外商退运、索赔和拒付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外销合同中规定,出口产品数量与质量的最终认定并非出口方的商检机构进行,而是货物到港后,出进口商委托当地的商检机构进行商品检验,如果质最符合事先的约定或数量有贿装现象,就很有可能成为进口商拖延或拒绝付款的理由。即使进口商没有进行商品检验而是直接进行分销或将其运抵工厂投入生产,而产品确又存在质量问题,这样不仅会造成收汇风险,更重要的是还有可能失去来之不易的国外客户。

1.3 外销合同存在缺陷

合同的签订是整个出口业务中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标志着洽谈阶段的结束,同时又是实务操作的正式开始。合同签订不规范,也会给日后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贸易纠纷和出现收汇风险埋下隐患。合同中对货物品质的约定,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为了能签下合同而盲目提高产品的规格指标。交货期的约定必须实事求是,按照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计划确定合理的交货期。对于结算方式的选择,更是重要,在后面的文章中会将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论述。另外,外销合同必须是书面的,以免同后产生纠纷无据可查。不重视合同、所签合同缺乏规范性几乎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即使对合同有一定的重视,但往往关注的是合同中的价格条款,而对价格之外的运输方式、交货期限、品质约定、违约责任、法律适用甚至是纠纷解决方式关心甚少,这些在签订合同时不予重视的条款,往往关系重大,甚至是生死攸关。

1.4 履约不严肃

出口企业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健全,导致企业在实务操作过程中漏洞百出,部门之间出现“不和谐音符”,工作不衔接,环环不相扣,信息传递不及时或延误传递,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精力分散,思想麻痹,防范意思差。于是就出现了耽搁生产或船期、产品规格与合同不符、数量有误差、与客户缺乏沟通、单证不符、交单不及时等严重影响收汇安全的现象发生,把国内贸易中那些不认真履约的“恶习”带到国际贸易中来,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案例某企业业务员由于责任心不强,在操作一笔食品出口业务时,向货代企业提报了错误的目的港信息,货物出运后,因目的口岸与实际不符,货物在境外“旅游”一圈后到达实际目的地时,产品已经变质,客户拒收货物,自然也就无收汇可言。

2、外贸出口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的防范目标

外贸出口企业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的目标,一是使企业最终发生兑换行为时,遭受的汇兑损失达到最小,即保证未来的外币现金流量的经济价值;二是能够确定未来与一定的外币现金流量等值的人民币流量,以便能够安排企业其他的资金活动;三是在尽可能减小汇率变动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管理风险的成本,或者说,在风险程度一定的情况下,使所花费的成本达到最小,或在成本支出为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可能。但是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的外汇交易风险意识普遍较弱,一些企业甚至不懂什么叫外汇交易风险,很多往往认为汇率的变动是天经地义的事,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亏损也是天经地义的,认为没有必要采取专门的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管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伴随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的增大,国内企业除承担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外汇交易风险外,还将承担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外汇交易风险意识的提高已经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3、对外贸易中收汇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加强出口业务具体环节的严格操作

3.1.1 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

出口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时,应根据具体业务所处的具体情况具体采用,对O/A方式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对于初始交易的客户,最好从小批量做起,尽量采用信用证结算,切忌一开始就采用D/P、D/A、O/A等结算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一般企业认为安全可靠的信用证结算方式,要特别注意其“软条款”,常见软条款有:暂不生效信用证,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通知生效或待货样经开证人确认后再通知信用证生效;船企业、船名、目的港、起运港或验货人、装船日期须待开证人通知或征得开证人同意,开证行将以修改书的形式另行通知;货到目的港后通过进口商的检验后才履行付款责任:指定受益人必须提交国外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或由申请入指定代表出具的证书等等,此类欺诈常发生于CFR/CIF合同。例如1/3正本提单径寄申请人,买方就可以持此单先行将货提走;议付时要求有对方出具的商检证,一旦放货给了买方,买方极可能故意验货不符,拖延付款,甚至钱、货两空。

3.1.2 签订规范的外销合同

外销合同的制定、审批和签署是整个出口业务中的重要一环。当买卖双方经过反复洽谈,意愿取得一致时,双方商谈的结果需要用书面的形式表述下来,这就是合同。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它的形式可以是合同,也可以是协议、确认书等,但必须是书面的,口头与电话合同无效。合同的格式和具体内容因产品性质和客户习惯不同而各有差异,但一般都包括如下要点和内容: 约首部分:合同编号、签约同期、签约地点、双方名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条款:合同标的名称、技术指标及质量要求、数量、单价、成交条件、币种、总额、数量或会额允许浮动范围、启运口岸、目的港、最迟装运期、保险条款、商品检验、付款方式、所需单据、装运条件、包装、不可抗力、违约责任、纠纷解决方式等。约尾部分:双方签字、盖章、生效期。外销合同是出口贸易全部工作的基石,是买卖双方应履行义务的明确界定。

3.1.3 灵活掌握收付时间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收付时间。作为出口企业,当计价货币呈上升趋势时,由于收款日期越向后推就越能收到汇率收益,故企业应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限内尽可能推迟出运货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长出口汇票期限。当然,这要在双方协商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3.2 强化公司的内部管理

3.2.1 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严把质量关。在国际贸易中,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但是决定产品使用效能和影响产品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出口企业能否安全收汇的重要条件。因此,出口商都把提高产品质量,力争以质取胜,作为非价格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强对外竞销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体系严把质量关。由于产品质量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买方只有进口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才能有利可图,才会按时付汇;卖方也只有出口合格的产品才能规避收汇风险。在国际市场上进口商不仅要对品质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价。出口企业要有一整套严格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从充分理解不同客户的具体质量要求,到售后质量跟踪调查,从产品原料采购,到全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以及出货前的质量检验,都要按质量体系严格进行,属于法检商品的还需委托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验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确保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要求,消除因商品质量不佳而导致的收汇隐患。其次,出口商还应针对世界各地不同市场和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需求,结合自然条件、季节变化来确定出口商品的质量、规格、款式和花色品种,并努力采用新技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要注意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的环保问题,适应进口国的有关法令法规和要求。

3.2.2 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

防范外汇交易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准确的预测汇率变化趋势是避免外汇风险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全球化,投资自由化的发展,汇率波动的复杂怀增加,对企业财务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相当规模的风险管理组织,而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可以考虑与银行建立健全一种长期合作机制。

3.3 建立积极的信用风险应对措施

3.3.1 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作为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对客户实行统一管理,杜绝客户信息只掌握在几个业务员或某个部门手中。在出口企业中设立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目的就是要解决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风险控制、帐款回收和客户管理等问题上职责不清、工作脱节的现象。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才能完成。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独立地承担客户资信信息开发与管理,应收帐款管理与监控以及拖欠帐款的催收等基本职能,对业务进行全过程监控,科学地评价销售风险。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应该独立于出口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这样才能摆脱外销压力的干扰,而所谓的“独立”并不是把信用管理和业务、财务完全隔离开,而是相互提醒、相互协调、相互监督,以达到收益与风险最佳配置的目标。至于没有条件设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出口业务相对较少的企业也可只设立信用风险管理岗位。

3.3.2 建立积极应对机制

一旦确认已经形成逾期应收帐款时,要尽快启动追讨与清偿程序,包括自行追讨、提起诉讼、仲裁、委托专业机构追讨等。出口企业应克服海外追债“心软”以及法律障碍等因素,本着能快则快的原则,积极追讨,这是因为帐龄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应收款回收率的高低,应收帐款逾期时间越久,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收汇风险就越大。与出口企业亲自去追帐相比,委托专业机构代为处置逾期应收帐款则更有优势,这是因为如果专业机构介入,就会保持该客户的信用记录,一旦信用有污点,就会影响它与该专业机构代理的其它客户开展业务。

总之,在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和幅度的不确定性,将使汇率风险成为进出口企业的一种日常的,不可低估的风险。企业可以在准确判断外汇走势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本身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可行的工具进行相应短、中、长期外汇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巍. WTO法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5(5):122-124.

[2]李雪峰: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前沿,2005(11):58-6O.

[3]李明生,何天祥: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J].求索2002,(2):8-11.

[4]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浙江五金矿产进出口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防范金融危机
SQL注入防护
浅析防范电能表串户的重要性及方法
也谈国际贸易合同欺诈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