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华 任爱珍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要求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紧张的矛盾,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约化办学是我们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的崭新思路与途径。教育资源共享运行的体制与机制的研究与探索,是高职教育集约化办学过程中所面对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教学联合体教育资源共享共享体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86—03
[作者简介]杨兴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任爱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讲师(江苏常州213164)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历程。早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大学联合体也就是大学城现象在中国许多城市涌现。大学城作为一种教育发展模式曾经风靡一时,但由于中国大学城的建设大多是政府统筹规划,十分重视市场运营,注重社会功效,大学城集约化发展的研究反而薄弱,集约化发展的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与外国自然生成的大学城相比,中国大学城现象既是大学发展的历史现象,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探索高等教育集约化发展规律,实现高等教育集约化规模效应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一大重要内容。
高教园区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创新,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进程中以集约化的方式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紧张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进程中的一种发展模式,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为推行赶超型发展战略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制度创新,是一种以集约化的方式来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可行途径。
常州科教城是由五所高职院校和一所本科院校组成的以高职教育为特色的高职园区,由五所高职院校共同联合形成的“一体五翼”的教学联合体,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设施共享、实训中心共享、师资以及专业课程等的教育资源的共享。如共同建设了“一体五翼”实训中心、“一体五翼”的师资队伍库、“一体五翼”的专业特征、“一体五翼”的图文信息系统平台、“一体五翼”的社会服务平台等,并相应地提供科技对接。常州教学联合体资源共享体制与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对于缓解省内城乡居民上大学难的社会矛盾、推进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常州高职园区教学资源共享体制的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体五翼”教学联合体的资源共享,必须坚持互利双赢、主体明晰和充分开放的原则。高职园区教学联合体其目的是发挥教育资源的集约化规模效应,其最终宗旨是服务社会,如果没有社会的参与,这一教学联合体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尤其是以高科技为中心的企业必须参与,这有利于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也有利于为高职园区提供一个教、学、研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同时,还需制定各高职院校的利益平衡机制,协调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形成相应的共享体制,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一些问题。
1建立一个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由于高职园区各高职院校各具特色,要在体制上和机制上来统一组织管理,必须要有一个行政管理机构来进行组织协调,如制定有关信息资源共享的政策、制度,协调资源共享的重大问题,如利益的平衡、保障共享资源的配置以及共享资源的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等问题。常州科教城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调各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问题,但从目前常州科教城高职园区管理委员会所担任的职责来看,管委会在协调各高职院校资源共享的保障方面还没有完全承担起职责。更为主要的是管委会人员不是来自各高职院校内部,而是政府人员,因此,我们在探索高职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时候,有必要在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下,成立一个由几所高职院校组成的利益联合体,或者如常州科教城教学联合体一样的较为松散的组织,合作共赢,利益分担,风险共担,共同协商解决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协调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学校以及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这样,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管理办法,对所有利益共同体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目前,常州教学联合体组织了一个高职论坛,该论坛定位在学术交流的性质上,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在论坛上进行讨论,并交由利益共同体形成制度和管理办法,对所有的成员进行约束与规定。有这样一个行政组织对各高职校之间的问题进行协调,可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带来的一些问题。
2教育资源开放式管理
各高职院校相对独立,而教育资源共享,各高职院校在充分享有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彼此密切合作、对教育资源实行开放式管理,真正从集约化角度整合各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实现完全意义的共享与共建。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共享,包括专业课程的开放,实验室及实训基地的开放、图书资料及体育场馆的开放,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及经验的开放。这种开放不但是对教学联合体高职院校的开放,也可以对高职院校外的社会进行开放。比如,对当地企业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培训、深造、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所需的教育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高职园区与社会的联系,加强高职园区社会服务的功能。
3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创新
高职园区的教育资源共享不单是带来师资、人才和人口的聚集,共享的规模效应也相应地产生。高职园区的发展不可能从本地经济的发展中剥离开来,高职园区的这种群集效应也对本地城市文化、科技、人文等方面形成辐射效应,同时拉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如旅游、地产、餐饮等第三产业的繁荣,高职园区的城市化功能,无形中承担了服务社会的角色。因此,高职园区教学联合体的教育资源共享理念可以更加扩大化,可以尝试开放式教学与管理,如各高职院的图书馆、体育馆以及学生实训中心,都可以向社会开放。高职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的机制决定了整个高职园区的教育资源非教育系统独享,对教学资源所投下的巨资也不是国家财政所能独立担负,因此,我们的高职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理念可以推广为“高职教学联合为主体企业参与培训为辅助,社会共同参与扶助,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为社会服务”。
三、高职园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
常州高职园区教学联合体,注重的是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共建,不是几所高职院校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集中,更不是各所高职院校的简单达加,而是高职院校在办学观念层面、体制层面以及管理层面上的融合与创新,同时兼顾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的共享与共建。硬件资源方面有图书信息资源、体育场馆、学术交流中心、学生实训中心、学生实验室等硬件基础建设方面共享与共建,软件资源方面有师资队伍、专业课程、精品课程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
共享与共建。
常州教学联合体在硬件上的共享与共建相对比较好,比如常州科教城东区实训中心的共享,已经运营了几年,其管理运作已经非常完善。但是在软件上的共享与共建则相对困难许多,而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共享,主要是针对软件资源的共享。因为每所院校的情况由于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不同,终归各有差异,因此,探索常州教学联合体在软件资源上的共享管理机制,意义更为重大。如常州教学联合体内各高职院校目前在课程上的共享,就是常州教学联合体在软件资源上的共享,各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成果可以被整个高职教学联合体内部共享。本文以课程的共享为例来探讨其软件资源共享的体制:
1互选课程和互认学分课程类别
——开放精品课程和特色、优势课程。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课程,应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的精品课程或具有明显特色的品牌优势课程。同时,逐步扩大其他互选课程的种类、数量和范围,为常州科教城各高校符合跨校选课条件的学生,提供数量足、种类多、范围广的课程。所开课程能充分反映教学、科研最新成果,触及学科前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信息量大。任课教师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品德好,为人师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手段先进,教学效果好。
——开放名家名师讲座。各校举办的名师、名家和著名学者的报告或系列讲座,可同时向其他学校开放,允许学生跨校选听,以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推广与交流,让广大师生领略大师和名家风范,了解教学、科研的前沿信息和最新教学、科研成果。
——开放辅修专业课程。设立跨校互选的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和兼修专业课程,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第一专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选修另一专业,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开放实验课程,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按照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开放实验室和工业中心、工程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和设施,实现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等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场地和设施的作用,实现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场所、设施资源的共享。
——开放职业资格和就业资质准备课程。常州科教城各高校设立的以职业资格或就业准人资质培养、培训课程,可作为互选课程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或行业准入要求相适应的课程训练提供方便,使常州科教城高校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亦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资质证书。除在正常学习时间安排上述课程之外,鼓励和支持常州科教城高校利用非全日制课程开办夜校、周末学校和假期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和就业准备学习与培训,增强就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2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机制
——建立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协调机制。为有利于常州科教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常州科教城高校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指导下成立教学工作协调小组,由各校主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等负责人参与组成。协调小组在省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其他有关教学工作协作事宜,制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程序,协调常州科教城各高校之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沟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信息,检查、督促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及其有关的教学协作工作制度、措施的落实,提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建议等。
——建立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教学管理平台。常州科教城各高校要着手研究制订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为基础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进程。制定学生按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规定选修校内外课程的条件,使学生对跨校选课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进一步修订和优化互选课程或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建立和完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意见和程序,构建与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相衔接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平台,为进一步推进学分制和学分互认奠定基础。
——跨校聘请教师须征得被聘学校人事部门的意见(具体办法另定)。被聘学校承认其教学工作量,讲课补贴由聘请学校按照本校教师课时津贴标准支付。
——学生在原定专业教学计划之外按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规定,修完校内外其他辅修专业、课程,须向开课学校交纳学习费用。收费标准由教育厅会同省物价部门另行制定,学校不得另外或超标准收取学生费用。常州科教城高校学生跨校选课取得的成绩与学分,各校可通过双方或多方协商予以承认。常州科教城高校学生跨校选课不受专业限制。如参加同一门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最高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成绩,但不重复计算学分;跨校选课学生的课堂管理与考勤、课程考试及成绩管理、学分授予等工作,由开课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跨校选课的学生必须遵守开课学校制定的各项学籍管理制度。跨校选课学习期间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如只涉及到所学课程的成绩和学分管理,开课学校可按本校的规定,直接进行处理。如需要作出其他处理决定,由开课学校先提出书面处理意见,向学生所在学校通报,由所在学校按规定予以处理。开课学校对跨校选课学生的处理结果和意见等,应及时向学生所在学校通报。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应发给相应证书。完成跨校选修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由开课学校发给单科成绩证书;修完开课学校规定的专业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发给相应的专业证书。对跨校选课、修满规定要求学分的学生,颁发相应的专业证书。学生若提前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应允许提前毕业。
师资队伍的共享,也是软件资源共享的重要方面。由于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机制,目前高职园区各高职院校的教师仍然采用人才单位所有制,高校师资力量各自分享,离真正的共享还有一定距离,这无形中就减少了集约化发展的优势。出于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可以考虑教师流动聘用制,各高校可以制定一部分流动聘用制教师的比例,作为师资队伍共享的部分。常州高职园区目前真正做到师资共享的有教学督导员、实训基地以及实践教学师资,离真正的完全的师资共享还有一定距离。
四、高职园区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的研究
评价实践教学活动质量除了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之外,还包括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其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以重点实训基地数、教学成果奖、科研项目数和论文发表数等几个指标来反映学校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所取得的成绩。
由于高职园区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是由中职院校升格而来,各高职院校的具体办学情况与文化历史底蕴各不相同,包括管理体制、专业学科体系、办学理念和师资条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各有差别,因此,如果追求各高职院校同步发展、学分互认、课程完全互选、师资完全互聘,这在短期内无法完成。因此要做到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共享,还需要各个高职院校在管理体制、学科体系、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师资条件、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融合与共享。比如教学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公共的管理平台,各高校之间内部网络的互访,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共享平台是无法做到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共享的。
由于实践教学是一个动态持续过程,其效果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仅凭一份实验、实习、实训报告或论文尚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应该考虑整个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组织过程的监控,要求评教与评学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因此,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搭建,必然是联结大学城内的各高校内网、部门和系统、为大学城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宽广平台,也可以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一个很好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这一平台将整合后的科教城信息资源通过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各类应用系统向大学城内师生用户提供使用,并经互联网向社会用户提供使用,满足其信息需求。
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学校教学活动得到的反馈和回应,是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的证明。因此,教学联合体的社会声誉也是其学校教学成果之一,尤其是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绩效在影响社会声誉上具有比普通教育更高的权重。如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新生报到率和第一志愿上线率。
另外,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一方面能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参观、实习,甚至毕业后在企业工作的机会,同时也为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培训、深造、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平台,对建设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双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将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学校为合作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获得经费数等作为实践教学质量的一大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