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青
【摘要】 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着经营观念落后、内部激励不足、技术创新缺乏以及资金不足等多重困难。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合理的制度安排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企业;循环经济;制度安排
一、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内涵
企业层面循环经济是基于技术、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监督的系统工程,主要是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组织企业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
二、企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
1.企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外部约束。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目标就是在现有的外部环境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外部现状是阻碍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公共资源与环境产权不明晰和资源定价不合理。公共资源和环境产权不明晰,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产生的外部性就不需要由企业来承担,这就激励了企业按现有的这种方式进行经济活动。资源定价不合理,自然资源价格较低,仅考虑了获取时支付的成本,既不能正确地反映供求关系,也不能反映其环境成本和机会成本。企业利用再生原料不仅在性能上不占优势,在价格上也不占优势,企业很难自主发展循环经济。
2.企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内部约束。企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另一个问题是企业内部的约束,其中最主要的是技术约束和资金约束,技术是制约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一个瓶颈,企业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是循环经济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主体,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都不高,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必须加快建立适合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另一方面即使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企业在选用循环经济技术时也会按照期望投资与期望收益最大化的准则,对采用这类技术的可行性加以评价。大多数这类技术与一些效益型或资源消耗型的技术相比,其期望收益较低而期望成本较高,企业宁愿交排污费甚至罚款也不愿意采用此类循环技术。资金是制约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企业融资难,资金来源单一,循环经济投融资缺乏市场性融资手段,不能适时吸收社会资金,致使循环经济发展出现资金匮乏局面。这使得企业只会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循环经济只在长期内产生效益,更重要的是企业没有资金去开发和培育市场。
3.企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约束。从表面看来,循环经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关于在自然规律限制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关系问题,只是环境问题的外在表现形式,内在的根本原因,则在于人类社会自身。环境问题实质上是由人类的思维、决策和行为造成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获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舆论宣传,进行环境文化制度的创新。不可否认,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还非常薄弱,公众对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思想观念上没有把自身的衣食住行与环境联系起来。
三、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有两种方式,即强制性制度安排和诱致性制度安排,强制性制度安排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而实行的制度安排,从其发生、执行和运行来看,它有追逐社会效益、强制性和激变性的特征。诱致性制度安排是指现行制度安排,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和实行的制度安排。诱致性制度安排是制度创新的逻辑起点,强制性制度安排是诱致性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1.法律制度。法律法规制度由于具有强制约束力和较高的稳定性特征,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基本的保障。我国已经具备较完善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修改和制定循环经济的必要法律法规,为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层,构建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法律,如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管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绿色消费、绿色采购法律法规,着手构建容器与包装、家用电器、建筑材料、食品等分类回收法规,建立健全废物回收制度。
2.环境税收制度。环境税收是对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法人按其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产生的污染行为所征收的税,目的是促使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者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应改革原有不合理的排污收费制度和资源价格远低于长期成本的扭曲现象,科学合理地提高收费标准,使企业认识到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是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治污、资源综合利用比不治污交排污费在经济上更有利,由此使清洁生产成为企业自觉自愿的行动。
3.排污权审计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审计是推行清洁生产的基础,环保部门应规定企业定期开展排污审计,确定企业合理排污量,根据技术经济水平和设备条件规定逐步削减排污量,促使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对于排污审计不合格的企业坚决执行行政处罚措施,同时采用基于市场的排污权交易手段,首先确定总排放量,然后再让市场确定价格,市场确定价格过程就是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也是优化污染治理责任配置的过程。
4.财政金融制度。通过对企业实行财政补贴,可以影响相关产品的价格结构,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财政信贷政策是国家通过银行向有关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经济杠杆。企业开展循环经济需要投入技术、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产生对资金的需求,在企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企业没有资金或者有很少的资金能用于能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运用信贷政策,通过向企业发放优惠贷款给企业以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金融制度可以从创建循环经济专项基金和建立政策性金融组织及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入手,破解循环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5.质量管理标准的创新—ISO14000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实质上是对企业管理和产品生产提出了循环经济的要求,即从循环经济大系统的理论出发,要求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有利于促进企业向生态型生产转化,也有益于企业内外部效益的有机统一。
6.政府购买制度。政府在采购中确定购买循环经济产品的法定比例,以推动政府绿色采购。政府可以直接购买企业开发出的绿色技术产品,尤其是特别适用于公共部门的新产品,将其广泛运用于社会公共事业,使其发挥最大社会效益。这种方式保证了政府与公众的需求,也直接促进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发挥作用,增强了创新能力。
除了上述这些强制性制度安排和诱制性制度安排以外,非正式制度安排在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要运用各种手段与传媒开展绿色教育,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提高市民对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社会的认识,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提高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参与意识和监督能力,使企业的节能、污染防治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环境信息平台,公开发布污染企业的信息,引导公众根据绿色价值观进行采购,以鼓励那些遵循循环经济发展法则的企业。
参考文献
[1]陈德敏,黄悬悬,林勇,刘杰.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9)
[2]张丹枫.也谈企业如何适应发展循环经济战略[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4)
[3]崔凌凤.企业视角:发展循环经济制约因素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6)
[4]方琳,刘兆征.构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思考[J].经济问题.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