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刚
【摘要】 分析了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关键词】 成本控制;现状分析;治理措施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
1.成本管理意识薄弱、观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成本的较量。这主要表现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使得成本管理松弛,预算约束弱化,损失浪费惊人。
2.我国企业的流通性成本日渐上升。从2009年2月全国主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生产资料价格下跌,只是尿素价格略有上涨。针对日渐下降的生产性费用,我国企业的流通性成本日渐上升,即企业的价值实现比价值的形成更加困难。这不仅造成了企业资产的流失,由于企业的价值补偿不足,加上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够,很容易出现物流管理的失控,导致资源的浪费,产品损失成本增加。这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中小企业的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次品、废品,都进一步增大了企业的成本损失。
3.成本核算失真。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人为调节成本数字等现象非常泛滥。成本核算的失真使得企业潜亏严重,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此给予很大的重视,使得缺口越来越大,出现“雪崩”。
4.缺乏“社会平均水平”观念。由于缺乏“社会平均水平”观念致使成本目标实现后所形成的产品成本和商品价格,有时比社会平均水平高。企业的产品到市场销售时在价格上往往缺乏竞争力。
二、企业成本控制治理措施
(一)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增强成本意识
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并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全体成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人人算成本,企业控成本,效益节节升”的良好局面。要不断增强职工控制成本的责任感与紧迫感,使得成本支出处处把关,层层控制,克服“只管干活拿钱,不管投入产出”的错误观念。
(二)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强化全过程控制
1.生产材料费控制。材料费的控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用量控制和价格控制。用量控制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式:一是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二是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设计和工作部署。三是严格控制进料,购料一定要严格办理验收交接手续。价格控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采用“双控”原则,不仅采购员把原料的价格控制在预算价格之内,技术人员也要对材料的规格和性能指标进行技术分析,以降低成本。二是加快货物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物流成本的控制。对物流的成本控制,曾经有一种“物流的冰山成本”这一说法,即绝大多数的物流费用都淹没在水面下,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要对物流成本进行正确分类,目的在于将企业的所有物流成本都计入。为此,可以按费用的支付主体将其分为内部物流费(本企业内部支付)和外部物流费(向外单位支付的物流费)。根据不同物流成本,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其次,要整合生产流程,合理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制造业而言,物流活动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供应、企业的生产环节还是产品的销售、以及废旧物质的回收,都涉及到企业的物流活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企业的物流过程。
再次,要正确选择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为了节省物流费用,提高生产经营水平,生产企业可以结合企业现状,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一般来说,有两种物流配送模式可供企业选择:一是自营物流。即生产企业自行设置物流配送部门,负责本企业的物流配送。二是第三方物流TPL,也称为物流外包。即生产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完成。这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广为推广的一种物流模式,采用第三方物流,由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物流服务,制造企业可以致力于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的物流能力,双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
(三)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一方面要合理地精简和配置机构,根据企业的施工生产和管理能力,精简职能重叠的部门,合并职能相近部门,弱化附属非管理部门,有效地控制公司办公经费。另一方面要加强计划管理,对于非生产性开支应编制合理、适度、可行的年度管理费用计划,这是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波.中西方成本管理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吴玉华指导.2006
[2]龙麒任.《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经济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