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学
今年夏天,雨过天晴,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女儿小丹坤惊喜地跳着、喊着:“快来看呀,天上有一座大桥,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当我走到她身边时,她便指着天空说:“这座大桥太漂亮了,我要上去玩!”我说:“这不是桥,是天上的彩虹,是阳光照射到空中弥漫的水珠上时出现的自然现象,人是不能到上面玩的。”孩子听了我的话,感到很失望,喃喃自语说:“如果公园里的桥也是这样的,那该多好呀!”这一番话,道出了孩子被美丽的景观所吸引,在心中产生的憧憬和渴求。
幼儿的审美活动大部分是直观的,色彩更能激起他们的浓厚兴趣。为什么孩子们对色彩特别感兴趣?就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谈谈吧:
一、孩子的感知和思维都比较具体。在认识过程中,首先抓住的是对象的外部特征,而色彩是认识对象的重要外部特征之一。孩子可借助于色彩确认对象,比如一棵树,长着绿叶、红果,孩子一眼就能明确认识。如果用黑色线条来画,叶子、果子混在一起,轮廓就远不及着色的来得分明,容易分辨。
二、国内外一些研究材料表明,两岁半到八岁的儿童对几种基本颜色的爱好顺序是:红色、蓝色、黄色和棕色。孩子们在选择喜欢的颜色时,主要是凭借他们对颜色的直观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把颜色同某种具体事物的表象联系起来。联想的结果直接作用于他们对颜色的直观感受,因此,在颜色的选择上就会各不相同。当然,孩子对色彩的爱好。还取决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如果孩子长期被某种特定色调熏陶,就会对某种色彩特别敏感。因此,应该看到他们对色彩的爱好,除共性外,还有个性。促成这种爱好差异的原因,最大的可能还是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为了增强孩子对色彩的感受,使他们学会使用颜色美化画面,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使用多种工具与材料
1用不同大小的彩色纸片若干,进行配色练习。如用2~3种彩纸,用间隔交替的方法,排列成有节奏的图案纹样。
2在不同底色的纸上,贴上较和谐的色纸。如红底纸上贴小块的黄、绿、棕、蓝等色纸。这将出现近似抽象画的艺术效果。
3在图画纸上,用较粗的黑色笔,画任意交叉线条。然后在每个空间内,涂上颜色。涂色时要求做到,在线条旁边涂上较淡的颜色,这样可使整幅画出现一种色彩各异、大小相间、深沉奇妙的效果。
4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涂上相应的色彩,如红花、绿叶、蓝天、棕熊、黄鸟等。
5押印画。用纸团、瓶盖子、海绵等做印章,蘸水粉色印在纸上。另外,用水粉色点在纸的一边,将另一边覆盖上去,轻轻压一下,打开来,就会产生对称形状的色彩纹样。也可用较粗的纱线放在水粉色里浸一下,取出来在纸的一边任意摆放,然后将另一边覆盖上去,一手轻压纸面,一手将纱线抽出,再把紙打开来,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色彩纹样。
6用蜡笔或油画棒画出某些形象,再用水彩或水粉色涂染某些部分,由于油水分离,画面上会出现特殊的色彩效果。
7折叠染色。将10cm~15cm的宣纸折叠成不同角度,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浸一下,然后用吸水性强的纸吸去水分,打开后就会出现窗花般的对称形图案纹样。
二、多观察实际物象
大自然的景物是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为了满足孩子对视觉审美的要求,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去发现色彩美,掌握色彩美构成的规律。如最近小丹坤根据儿歌《金色的房子》作画时,为了表现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房顶亮堂堂,她就把房顶画得特别大,用的黄色也特别明快,还在房的周围用大片的绿色加以渲染,在画面的下面又画了许多花朵,使画面色彩明亮,形象突出,增加了金色房子的优美情趣。这说明,孩子对于色彩的节奏对比有了一定的体会,能根据思路的要求自行探索,自行创造。
当然,孩子在实际运用色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如有时会把颜色弄得乌七八糟,有时还会把颜色打翻,有时画好多次仍不见效果。更有甚者,认为画得不满意,就把纸撕掉,或把画笔扔掉。做家长的要善于教育指导,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施加暴力。应把良好的愿望与科学的教育结合起来,使孩子树立信心并敢于大胆尝试。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只要能使孩子感到你是她信赖的人,真心帮助爱护她的人,孩子就会为了博得你对她的称赞加倍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