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豪明 吴光耀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是从评价的出发点、着眼点和实际导向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关注课程基础,学习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出发点放在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愿望和潜能上;将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着眼点放在由知识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三个维度组成的本学科的最近发展区上。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实际导向是评价中肯,有激励作用,能给学生创设二次评价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但学生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和曲折阶段,因此对必修、选修等不同学习阶段和模块要设定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
自2006年9月浙江省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起,我校就提出:“以多元化的学习过程性评价,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3年的实践与反思,我们形成了一套关注学生发展的学习过程性评价体系。
一、多元化学习过程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的五项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视野应投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绩效。为了切合学科特点,满足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简洁性,我们将反映学科素养的主要评价内容分为五个方面:学习常规评价(共25分,包括出勤守时5分、作业提交10分、学习反思10分);课堂表现评价(共25分,包括听课效率10分、参与讨论5分、课堂笔记5分、基础应答5分);常规测试评价(共20分,包括课堂练习10分、学段考查10分);综合素养评价(共20分,包括合作交流10分、实践应用10分);突出表现评价(共10分,包括学科竞赛5分、探究学习5分)。学习常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订正等基本表现做出的;课堂表现评价不仅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常规测试评价是指与课堂学习过程一致的随堂练习和阶段性测验等;综合素养评价是指学生参与学科学习,和同伴交流、合作的过程,以及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予以考查;突出表现评价主要包括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良绩效。
2.过程性评价的记分规则
记分总则:
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每位学生起评分为80分,根据平时过程性记录予以加减分。
加减分细则:
(1)学习常规:作业一贯认真、规范加2分;坚持每个阶段进行主动学习反思加3分。反之,适当减1至3分。
(2)课堂表现:一贯专注听讲、思维积极加1分;经常主动交流与发言加2分;课堂笔记精当加1分;基础应答正确加1分。反之,适当减1至2分。
(3)综合素养:能够与同伴交流、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加2分;能联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加2分。反之,适当减1至2分。
(4)突出表现:以学科知识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在年级做主题交流并受到好评的,课题组负责人加5分,其他成员每人加3至5分;在学校研究性学习专刊更高级别的杂志上发表文章,课题负责人加10分,其他成员每人加5至8分;学科竞赛获得省三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8分,一等奖及以上者加10分。
3.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中应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自我申诉,为使小组评价更加客观方便,每小组以6人左右为宜;教师评价以平时学生表现实录和绩效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小组评价意见,当与学生小组意见不一致时,应向该小组作出评价项目解释。
学生小组评价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以一定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标准来实施的相对正式的过程性学业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实施的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程序是:①被评价同学的自我陈述;②被评价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③同组同学依据评价表所列各项评价内容评议该同学,并提出学习建议;④整理评议内容,抄写在评价表上;⑤小组同学根据评价情况,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学习成果”三个方面分别给该生评定一个等级成绩;⑥小组长综合小组同学意见,确定该同学的最后评定等级。小组评价的结果,都记录在分学科统一编制的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表上,这些评价表中记录着学生的综合学习表现,可以作为模块成绩的重要依据。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转变评价观念,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教师组织的评价小结,主要总结小组评价中一些好的事例与做法,如好的学习经验、好的评价方法等。
4.过程性评价结果的使用
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将纳入新课程规定的模块学分认定结构和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在模块学分认定时,将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成绩和模块测试成绩各以60%、40%的比例折算成总分模块总成绩,总分满60分者方可获得2个学分。对总分低于60分者,若是学习过程性评价结果为主要因素,则必须进行重修或再选修;若是模块考查为主要原因,可申请一次补考,总分仍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在综合素养评价时,学习过程性评价成绩达到90分以上者,方有资格入围学习能力A级的评定。
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分析,我们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评价。
二、全方位课堂教学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只注重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期望之间的符合程度,而不太注意达到这个结果的具体学习过程。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1.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毫无疑问,教学的后果主要表现在学生认知、情感以及态度等的发展变化上,因此评价就应该更加注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1)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创造性,除了要对教师“评教”,更应关注“评学”,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深度和广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2)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提倡构思新颖,情境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同时,教师要处理好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处理好夯实基础与发展个性的关系,处理好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评价必须体现这种开放性和动态生成过程。
(3)关注可行性。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可判断,力求简单、便于操作。
2.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着眼点与实际导向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着眼点和实际导向。
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是通过对学生、对学习的深度关注来评判教师的教学行为,即从学生出发去评价教师的教学。如课堂教学要能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体现学法指导等。
课堂教学评价的着眼点是课堂评价标准应该是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来展开,更多地指向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建构与学习。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索、猜想、合作交流的全过程都贯彻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主线,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渗透主体性的教育理念与思想。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导向处处体现着一种动态性、情境性。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学法指导,即要能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等等。另外,课堂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灵活、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与灵活性,在不同内容、学生和教学环境下不断更新教法,则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综上所述,关注学生的深层发展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