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和谐发展

2009-01-27 08:25李正鸿于桂荣
党史纵横 2009年12期
关键词: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李正鸿 于桂荣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对外开放问题邓小平同志做了许多深刻的论述。三十年的对外开放,使中国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境界;在邓小平理论正确思想指引下,使中国和平崛起并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走向世界;使中国走上了和谐发展的正确道路。

对外开放推动理论创新,使中国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境界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百业待兴,人们期盼发展。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为了开创新局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就必须从思想上开拓创新,实现中国社会稳定,人们思想上的稳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的勇气、魄力,冲破多年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种种思想羁绊,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总结了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对外开放的方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把对外开放确立为长期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指出“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他多次强调要坚持对外开放,并且要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我们现行的方针政策不会有任何变化,开放政策只会更加开放。不但本世纪如此,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后还会如此,以后更会如此”,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深远影响,不仅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空前提高,使中国以和平、开放、发展的大国形象走向世界。而且在思想理论上,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极大地稳定和统一了人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对外开放政策打开了人们思想解放的闸门,使人们耳目一新,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向前发展,使人们对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崭新的高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领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谱写了与时俱进的辉煌篇章。

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还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我们只有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前进,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外开放实现和平崛起,使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走向世界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邓小平基于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提出了“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曾语重心长地说道:“第三代的领导也一样要取信于民,要干出实绩,关门可不行啊,中国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封闭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一重要观点,是邓小平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正确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总结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之后提出的,它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使得中国从此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独立自主近乎关门搞建设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去,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这对中国的今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长久的影响。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全方位的开放观,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对西方国家开放。邓小平说:“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用我们的话讲,叫对外开放。”他重点强调指出对西方国家的开放是重点,“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而创造的产值占世界的72%,贸易占世界的75%,占资本输出额的96%,在科技方面也占领先地位,“因而是我们对外开放的重点。当然,我们也要积极加强南南合作,进一步扩大同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因为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这里有许多文章可以做。”他一再强调要通过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我们的国家。“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并不是只对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开放。对这些国家开放,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南南合作;还有一个方面,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纵观邓小平相关论述,他的全方位的开放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二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三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他指出:“对外开放是三个方面,不是一个方面”。他坚决反对一谈到对外开放,就言必称美、日、法、德的片面性观点。1992年初春,他在南方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这一重要思想,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明确回答了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的问题。

总之,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全方位的开放思想,突破了传统上中国人在国际交往与合作中,往往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划分国家的标准,和决定亲疏的准则,打破了中国人做事往往先要打上姓“社”还是姓“资”的标签。这就为人们开启了新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开始以轻松、平和的心态处理国际关系,冷静观察世界,从容应付各种严峻挑战,为中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维护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全,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稳定的和平环境,为中国和平崛起,以大国形象走向世界开启了大门。在对外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在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同时,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以推动政治领域的关系和同其它国家关系的发展,用市场开放开拓政治对话,逐步为中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坚信,中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还将不断扩大,要明确对外开放政策不是中国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方针、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使中国迈进和谐发展的正确道路

邓小平同志具有宽阔的世界眼光,关于对外开放问题做了许多深刻的论述。邓小平的主导思想是,国家要发展,就要实行开放政策,封闭、半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他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产业革命后全世界连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他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深谙中国近现代积贫积弱的根源,提出对外开放是强国的历史必由之路。他说,要实现我们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他认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可见,离开了对外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会放慢,社会主义的本质也不能很好实现。1984年11月,邓小平是这样阐述开放政策的:“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1987年1月,邓小平总结这项开放政策时,指出:“中国执行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开放得还不够,我们要继续开放,更加开放”。为什么一定要扩大开放?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也就是说,没有开放,就没有中国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是非常精辟的,对外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和谐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仅就利用外资方面,成效显著。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资金短缺对于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到2001年底,我国通过各种渠道共利用外资约为5600亿美元,已连续9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进一步提升到8512亿美元。在世界上的排位,1978年为第25位,1989年上升到第14位,2001年位居世界第6位。这些成就的取得,昭示着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国际环境,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一个稳定繁荣的中国。今天我们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科学运用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坚定对外开放信念,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猜你喜欢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我的女巫朋友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现代化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