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国庆特刊《资治通鉴》专题浅析

2009-01-27 08:25禹跃昆
青年记者 2009年24期
关键词:资治通鉴特刊南方周末

禹跃昆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各大媒体使出浑身解数,竞相进行国庆报道,并纷纷推出了国庆特刊。南方周末也不例外,于10月1日推出了《新中国六十周年特刊》,共计36个版面。

相比于其他媒体大多专注于威武雄壮的阅兵式和盛大辉煌的国庆联欢的报道,南方周末“出其不意”,背转过身来,把自己的视角转向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追溯了统治时间较长的5个王朝,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梳理了各王朝建立前60年的得失,既有文学色彩浓厚的史实呈现,又有理性严谨的历史反思,内容丰富全面,且细致深刻,给热衷于“热闹”国庆报道的媒体和读者,以不一样的国庆报道和冷思考,发人深省。这充分体现了南方周末一贯的“理性、良知、冷静”的严肃的办报理念与方针。本文选取南方周末国庆特刊为样本,以内容选取、叙述主体和叙事风格为切入点,分析南方周末国庆报道的内容、特点以及报道所体现的“理性、良知、冷静”的严肃大报的办报理念与方针。

内容选取:独辟蹊径,彰显理性

新中国60周年报道,各大媒体都是提早策划、积极运作,派出自己最精锐的人员,全力参与国庆报道。“国务院举行盛大国庆招待会”、“今天,我威武雄壮之师接受祖国检阅”、“这一刻,祖国万岁在心中响起”、“今夜,尽情为祖国歌唱”等标题充斥各大报纸的版面,阅兵式、群众游行、庆祝晚会的照片占据了较大篇幅;特刊、套红令人目不暇接,一片热闹景象。在电视和互联网已经较为普及的今天,报纸的这些做法对已经收看过直播的读者而言,只不过是加深印象而已,并无激动的新鲜感,难以引起共鸣。

南方周末的国庆特刊,走自己的路,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惊人”地选择了历史反思,筛选出唐、宋、元、明、清5个王朝,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梳理了各王朝建立前60年的得失,并为之起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名字,形象生动地概括了该专题的全部价值诉求。编者按则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希冀:“希望如古人所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些都显示出了南方周末在内容选取、选题设置上独辟蹊径的风格和异常理性的理念。

南方周末国庆特刊A2版中《唐:“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中的一段论述如下:唐朝前60年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统治者总结隋朝覆亡的教训,对于百姓的敬畏之心有所加强,认真贯彻了“以民为本”的治国为君之道……唐太宗特别强调孔子所说的“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说国家要“藏富于民”,不再“盈其仓库”。一个国家富不富就看老百姓富不富,老百姓不富裕,君王怎么可能富裕呢?这就是以民为本方针的确立,改变了隋朝末年的暴乱之政。A5版中《清:改革不开放》中的一段论述如下:可以说,清朝的前60年是改革不开放。后世的历史证明,不开放,也带来了清朝最后的覆灭。

以民为本、不开放就等于覆灭——这样的道理,也可以从哲学或者社会学的角度来向广大读者阐述,但是不免染上说教的色彩。而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唐朝、清朝历史进行全景式的梳理,顺理成章地得出这样的历史规律。而选择在新中国60周年这一特殊时期,以贯穿时空的话语,向广大读者阐明这样的规律,无论是说服力度亦或是传播效果,都可以说恰到好处。这样的传播方法和手段可谓是独辟蹊径,这样的历史视角和责任担当,值得其他媒体学习。

叙述主体:独展风格,史论并举

“资治通鉴”这个专题,每个王朝两篇文章,再加上一个编者按,共计11篇文章。其中每个王朝的两篇文章均由一篇文学色彩浓厚的史实呈现和一篇理性严谨的历史反思构成。南方周末在作者选取上,体现了其独特的风格。第一篇历史小说均由民间历史作家撰写,这5人分别是十年砍柴(独立媒体人)、高天流云(网络历史作家)、成帮(民间蒙古史研究者)、张宏杰(历史作家)、金满楼(网络历史作家)。第二篇历史论说文由相关历史学家撰写,分别是张国刚(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曾瑜(中国宋史学会前任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治安(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南炳文(中国明史研究会会长)、成崇德(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南方周末的文章有两种不同的研究历史的角度:民间和官方。从文章体裁上,一种是文学作品,侧重“史”;一种是论说文,侧重“论”;既有历史场景栩栩如生的再现,又有历史规律深刻严谨的思辨。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间历史作家里,很多都是网络上的知名人士,如十年砍柴、高天流云、金满楼等。他们不仅代表民间声音,更代表新生代力量网络来发声。南方周末在叙述主体的选择上,独展风格,史论夹叙,全面且深刻,饱满且生动。

叙事风格:独具个性,冷静思索

南方周末的语言风格一向颇具特色,无矫揉造作之风,平实之中见深刻,读来沁人心脾。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身处新中国60周年的热烈欢庆氛围之中,却能独具个性,冷静思索,行文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责任担当。

南方周末国庆特刊A4版《宋:“因循苟且,侥幸一时”》中的一段论述如下:文官政治并不意味着就是保守,但宋朝文官政治的最大特色,在总体上说则是保守。正如王安石讥评宋朝前百年的政治,说“因循苟且”,“侥幸一时”。后来在面临金人进攻的时候,他们怯于公战,勇于私斗,治国和救国全然无方,而勾心斗角,玩弄机谋权术,却又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发展到了顶点,则是不管国家存亡,百姓死活,自己不能救国,却必须阻止他人救国,从李刚的经历都可以很好地看出来。A5版《明:对内经营东北对外厚往薄来》中的一段论述如下:明初反贪,甚至采取了很残酷的方法,这对明朝前百十年相对较好的官场风气,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到明朝中期,腐败问题出现反复,后期贪污甚至成为亡国的重要原因。贪污是生长于一定的制度土壤的,根本的东西不解决,再严厉的惩罚也不行。在叙事风格上,南方周末冷静理性,充分剖析了宋、明两朝覆灭的根源所在,并得出历史发展的些许规律,从而警示后人、警示现今。这是一种尊重历史、尊重现在、负责任的表现。

从标题上看(见上图),“不测之忧”、“积弊之源”、“内廷忧”等字眼在国庆报道中,看起来有点“扎眼”、“不合时宜”,但其勇于反思、敢于担当的做法使其在众多的报纸之中,具有了自己独立的面孔,脱颖而出,展现了一份严肃大报应该具有的忧国忧民、坚守良知的精神品格。这样的报纸必然会赢得读者的青睐,赢得国庆报道这场新闻大战的胜利。

南方周末国庆特刊推出的《资治通鉴》专题,可谓独树一帜,它的侧重点是对历史的反思,从而为现今的社会树立起一面镜子。正如南方周末在编者按中所说:“当现实的阳光照进历史的尘埃,一切历史也就成了当代史。”其独特的内容选取、叙述主体和叙事风格,彰显了其卓越的新闻策划与深度报道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资治通鉴特刊南方周末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胡三省苦心作注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两会特刊
奥运特刊
奥运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