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竞 刘彦丽 王 莉 段呈玉 李艳萍 瞿广城 方 路 马克坚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调查云南省8所中医医疗机构于2005年6月~2008年6月间收治的中医药或中西药合用治疗HIV/AIDS的患者。分析中医药对疗效性观察指标(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IN细胞计数)和安全性观察指标(外周血象、肝肾功)的作用。结果:治疗满2年的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显著下降、卡洛大斯基积分显著上升。治疗满1年的患者,CIN细胞计数显著上升。相邻时点问多重比较,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0月与6月差异均显著、卡洛夫斯基积分18月与24月差异也显著,而其余相邻时点间却无显著差异。艾滋病分期和治疗方法因素对疗效指标未发现明显影响。安全性指标未见不良影响。结论:中医药能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症状体征和生存质量,提高CIN细胞计数,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云南省;艾滋病;中医药;疗效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28—03
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改善HIV/AID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稳定CD4细胞计数水平均有一定疗效。笔者对云南省的8所中医医疗机构在2005年6月~2008年6月间收治的中医药或中西药合用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出初步的回顾性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昆明市中医医院、红河州中医医院、大理州中医医院、文山州中医医院、德宏州医疗集团、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沧市中医医院)等8所中医医疗机构于2005年6月~2008年6月间收治的1914例初诊资料相对完整的中医药或中西药合用治疗HIV/AIDS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HIV阳性。诊断治疗参照《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进行。
1,2一般资料平均年龄:(35.02±9.325)岁;性别:男1281例(66.9%),女633例(33.1%)。HIV/AIDS分期:急性感染期0例(0.0%),无症状感染期1086例(56.7%),发病期828例(43.3%)。治疗方法:中医治疗1670例(87.3%),中西药合用治疗244例(12.7%)。可能感染途径(每个患者可以选择1个或1个以上的可能感染途径):输血16例(0.8%)、吸毒965例(50.6%)、性接触769例(40.3%)、母婴传播5例(0.3%)、不明原因257例(13.5%)。治疗时间:大于30个月5例(0.3%)、27~29个月23例(1.2%)、24~26个月40例(2.1%)、21~23个月60例(3.1%)、18~20个月117例(6.1%)、15~17个月116例(6.1%)、12~14个月122例(6.4%)、9~11个月168例(8.8%)、6~8个月235例(12.3%)、3~5个月388例(20.3%)、0~2个月640例(33,4%)。
1,3用药方案
中医药治疗:无症状期患者给予扶正抗毒胶囊治疗(黄芪、黄精、白术、女贞子等组成,功能益气养阴、滋肾健脾、清热解毒,由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附属医院制剂室生产,口服,1次6粒,1日4次),发病期患者给予康爱保生胶囊治疗(紫花地丁、黄芩、桑白皮、人参等组成,功能解毒清热、活血祛湿、养阴益气,由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附属医院制剂室生产,口服,1次6粒,1日4次)。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病证的,辨证给予中药汤剂治疗。
HAART治疗:采用当地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点提供的方案。
1,4观察方法疗效性观察指标:临床症状体征及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每1个月观察1次,CD4细胞计数3个月检测1次。安全性观察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ALT、AST、BUN、Cr)每3个月检测1次。1,5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多因素多元方差分析。检验水平a=0.05,统计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
2结果
2,1疗效性观察指标2,1,1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点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情况见表1。2,1,2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第0、6、12、18、24个月总积分资料均完整的患者61例,其中无症状期28例、发病期33例,中医治疗4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15例(见表2)。各时点间总积分有显著差异,不同分期的总积分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不同治疗组的总积分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不同分期的不同治疗组的总积分变化趋势亦无显著差异。通过相邻时点间的多重比较(见表3),6个月总积分较0个月显著下降,其余各相邻时点间无显著差异。2,1,3卡洛夫斯基积分治疗第0、6、12、18、24个月卡洛夫斯基积分资料均完整的患者60例,其中无症状期28例、发病期32例,中医治疗4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15例(见表4)。各时点间卡洛夫斯基积分有显著差异,不同分期的卡洛夫斯积分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不同治疗组的卡洛夫斯基积分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不同分期的不同治疗组的卡洛夫斯基积分变化趋势亦无显著差异。通过相邻时点间的多重比较(见表5),6个月卡洛夫斯基积分较0个月显著上升、24个月卡洛夫斯基积分较18个月显著上升,其余各相邻时点间无显著差异。2,1,4 CD4细胞计数治疗第0、6、12个月CD4细胞计数资料完整的患者76例,其中无症状期36例、发病期40例,中医治疗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16例(见表6)。各时点间CD4细胞计数变化有显著差异,不同分期的CD4细胞计数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不同治疗组的CD4细胞计数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不同分期的不同治疗组的CD4细胞计数变化趋势亦无显著差异。通过各相邻时点间的多重比较(见表7)可见6月CD4细胞计数较0个月显著上升,6个月与12个月间无显著差异。
2,2安全性观察指标2,2,1对第0、12个月均有相应安全性指标完整资料的患者比较其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见表8,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绝对值)、血小板计数(Pla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均无显著性差异。2,2,2治疗前WBC、Ly绝对值、Plat、Hb低于参考值下限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治疗前Hb、AST、ALT、cr高于参考值上限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见表9)。
WBC、Ly绝对值、Plat、Bun高于参考值上限而第0、12个月资料均俱全的患者均不足10例,故未加以比较。Hb参考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为计算方便,仅选取
了低于110g/L和高于160g/L的患者。Cr参考值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为计算方便,也仅选取了高于106μmol/L的患者。
3讨论
为探讨随着患者维持治疗时间的延长,HIV/AIDS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揭示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长期疗效,故对治疗前后多个时点均有完整资料的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每月感冒次数和体重选取治疗第0、6、12、18、24个月的数据;实验室检查由于资料不全,仅选取了1年以下的数据,CD4细胞计数选取治疗第0、6、12个月的数据,安全性指标选取第0、12个月的数据。HIV--RNA病毒载量由于例数较少且检测时间不一未做分析。为便于多时点的比较,直接采用各项指标数据分析,故未列其无效率、稳定率及有效率。
考虑到患者所处HIV/AIDS的不同分期(无症状感染期、发病期)以及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中西药合用治疗)疗效都可能存在差异,故将两者作为影响因素考虑。无论是配对t检验还是重复测量资料的多元方差分析,都是以治疗时点间(治疗前后或相邻时点)的差值为基础来计算,可以认为已经消除了基线水平的影响。
国内的临床研究已表明中医药对降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提高卡洛夫斯基积分、提高CD4细胞计数有效好疗效。经分析发现,在2年维持治疗中,中医药对降低症状体征总积分、提高卡洛夫斯基积分仍有显著疗效。在1年的维持治疗中,中医药对提高CD4细胞计数亦具有显著的疗效。在相邻时点间多重比较时,均发现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0月与6月差异均显著、卡洛夫斯基积分18个月与24个月差异也显著,而其余相邻时点间却无显著差异。提示中医药治疗的远期疗效可能主要取决于前期6个月的治疗情况,后期的治疗则主要体现在巩固和稳定上。在控制了分期因素的影响后,中医药治疗与中西药合用治疗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未见显著差异;控制了治疗方法的影响后,无症状期与发病期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未见显著差异;不同分期、不同疗法的各项指标变化趋势亦未见显著差异。
中医药对外周血象、肝肾功均无不良影响,血红蛋白浓度还显著上升。对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参考值下限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高于参考值上限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中医药对外周血象有良性作用,尤其对血红蛋白浓度可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且可能还具有保护和促进肝肾功能恢复的作用。由于样本量较小仅在10~61之间,故未把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加以比较并分别统计,所以还不能除外HAART治疗造成观察指标异常而经换药后缓解的可能。
当然,由于上述结论是基于云南省8所中医医疗机构临床病例数据而作出的回顾性分析,更可靠的结论尚待规范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