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莉晖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用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吸入气雾剂125g吸入,2次/日,茶碱(时尔平)缓释胶囊0.2口服,2次/日。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玉屏风散合杏苏散加减1剂/日,水煎分2次服,隔姜灸肺俞(双)、脾俞(双)、定喘(双),1次/日,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主要对照观察2组近期(2周)临床治愈率和远期(6个月)复发率。结果:近期临床治愈率对照组为65.22%,治疗组89.29%。远期复发率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为32%。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咳嗽变异型哮喘;中西结合疗法;玉屏风散合杏苏散;隔姜灸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07--01
笔者近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于下。
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51例。诊断标准:患者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常于夜间及清晨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存在高反应性(至少具有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③最大呼气流量日内变异或昼夜波动率≥20%);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同时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37.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个月,平均5.7个月;男14例,女9例。治疗组28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59.5岁,平均年龄38,3岁;病程最短2.5个月,病程最长11个月,平均6.1个月;男16例,女12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人气雾剂125g吸入,2次/日。茶碱缓释胶囊0.2口服2次/日。
2,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玉屏风散合杏苏散加减:黄芪10g,白术15g,防风10g,杏仁12g,苏叶15g,陈皮12g,法半夏12g,茯苓12g,枳壳12g,干姜5g,五味子5g,甘草6g。1剂/日,水煎,分2次服。并隔姜灸肺俞(双)、脾俞(双)、定喘(双),1次/日,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2,3疗程近期观察时间:2周。远期观察时间:随访2组临床治愈病例6个月。
3统计学方法用Y2检验。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咳嗽等症状消失,最大呼气流量昼夜波动率<20%;无效:咳嗽持续,仍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4,2治疗结果见表1。
4,3 2组远期疗效比较见表2。
5讨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非典型性哮喘。病因复杂主要受遗传、环境、精神因素等的影响。病理机制:(1)变态反应性炎症,研究表明哮喘一类变态反应是由Th2细胞驱导的,存在Th2细胞和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增多或占优势;(2)气道高反应性;(3)神经因素等。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常于夜间及清晨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初期多为风邪袭肺,但因误诊误治后期多出现肺脾两虚,风邪袭肺的虚实夹杂证。根据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笔者借助西药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对抗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茶碱缓释胶囊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道高反应性以治其标,控制急性发作。同时用中药玉屏风散合杏苏散加减以健脾益气固表,培土生金,疏风宣肺;隔姜灸定喘、肺俞、脾俞以止咳平喘、补脾益肺。有研究指出玉屏风散有显著改善动物模型气道炎症的功效,对小鼠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可显著增强表达Th1细胞。同时提高Th1/Th2比值,在支气管哮喘免疫调控方面有积极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杏苏散中的陈皮有镇咳平喘祛痰作用以及抗过敏抗炎作用,杏仁中的微量氢氰酸有镇静呼吸中枢作用,苏叶有止咳平喘祛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