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次贷危机看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

2009-01-25 05:43蔡庆丰朱默涵
金融理论探索 2009年5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金融危机

蔡庆丰 朱默涵 尹 皎

摘 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行为是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主要的金融从业人员,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及风险意识教育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职业道德教育;风险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5-0071-03

美国次贷危机自2007年5月爆发以来已经给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全球经济陷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和监管层都在积极探寻引发危机的根源,并提出各自的理论和逻辑。 从表面上看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爆了这场金融危机,但是随着探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是“华尔街的贪婪”,或者说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行为是引发这场金融海啸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 在校的金融专业学生,是未来我国金融行业的主要力量,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一、 金融危机与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行为

回顾历次的金融危机就会发现, 危机的爆发时常伴随着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行为。 从20世纪80年代储贷危机中美国储贷协会的冒险放贷, 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行为, 到20世纪90年代末新经济泡沫中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盲目乐观和机构投资者的狂躁投机,再到21世纪次贷危机中各类金融机构(包括放贷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评级公司等)的“贪婪”和“冒险”,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行为屡见不鲜,而且已经从个别金融机构蔓延至整个金融部门。

随着金融部门的迅速扩张, 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由各种金融中介和机构投资者等代理人主导的市场。金融市场天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双方之间难以避免的激励不相容问题, 使得金融中介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另外,以日新月异的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为代表的金融工程化和金融衍生化在管理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大量普通投资者只能越来越依赖于各种金融机构的“中介”和“代理”服务,金融市场演变为一个由代理人(各类金融中介和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进一步拓展了金融中介道德风险行为的空间。 从次贷泡沫的不断聚集和最后破灭的过程可以看出,正是金融高管的“自私自利”和“贪婪”引发了金融部门非理性的自我膨胀,加剧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鸿沟,并最终导致泡沫破灭,从而反向损害实体经济的利益。次贷危机的爆发向人们昭示,道德风险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上除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之外的主要风险。

二、 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关系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历次危机, 尤其是正在蔓延的次贷危机的教训当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全球金融业是否能够良性发展。 所谓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就是同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这既是对金融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 同时又是金融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在金融市场上, 由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道德风险问题一直存在。而近年来,金融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更是日益增多。比如,投资银行的证券分析师为了招揽投行业务, 故意回避某些事实而发布对公司过于乐观的研究报告, 误导投资者; 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推介保险产品时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而不考虑客户的实际保险需求;基金经理为了讨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 在该公司管理层做某项决策时, 基金经理以基金所持有的该公司股票份额对其投赞成票, 从而损害该公司其他股票持有人的利益;等等。这类由道德风险引发的违法违规行为, 最终常常是给所在机构带来严重的声誉损失及经济损失,甚至引发机构破产。而由于道德风险已从个别金融机构蔓延至整个金融部门, 这些行为引发的更为严重的后果便是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巨大冲击,次贷危机的爆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对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种类,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方法进行一定的规避, 而对于防范道德风险, 目前最为有效的方式则是对金融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金融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的业务操作种类繁多,因此相应的,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也应涉及金融业的方方面面。 概括起来,金融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行为,都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诚实信用。诚实信用是任何行业规范所必须遵循的原则,金融业因其与一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具有高度的外部性, 因而对从业人员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应当更高。 金融从业人员在一切日常工作与行为当中,都应当遵从正直的品行。对于与所在机构进行交易的当事人,应当将所应告知的事项如实告知,不应为谋取本人或所在机构的利益而刻意隐瞒、 歪曲事实,损害对方的利益。同样,对于所在机构,也应将所有与所在机构相关联的事项如实报告, 不应刻意损害所在机构的利益。 金融从业人员对诚实信用的原则应当是实质意义上的恪守, 不能以任何理由违反和抗辩。(1)守法合规。金融行业由于起着特殊的经济及社会作用,各国乃至全球均制定了诸多法律法规用以规范金融行业的日常运营, 以期达到金融业的稳定运行及良性发展。因而,作为行为发出者的金融从业人员,应当充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树立合规操作意识,在日常业务当中确保每一项操作与业务均保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3)保守秘密。 金融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 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以及机构客户的个人信息。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客户信息是指客户在与机构进行交易时提供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财产及财务状况等信息。金融从业人员具有保守这些秘密的义务, 除配合相关部门的检查之外, 不得将所得知的商业秘密及客户隐私泄露给第三方。(4)勤勉尽职。金融从业人员除了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需具备勤勉尽职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应当勤奋努力,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同时,应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对所在机构、所负责业务以及关联客户尽职尽责,做一名称职的金融业从业人员。

三、 加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1. 加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在校读书的金融专业学生是未来金融行业的主要人才,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和优化的中坚力量,因此这个群体的素质将直接决定我国金融业的未来走向。在校大学生未来走入工作岗位将遇到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困难。 主观方面存在的困难有:个人利益的取舍,自我欲望的高低,个人情绪的好坏等。客观方面存在的困难有: 社会环境的制约, 习惯势力的阻挠,舆论导向的干涉,甚至亲朋好友的埋怨等。当这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困难统统摆在面前, 并且需要做出选择时,如果没有坚毅、顽强的金融职业道德意志,他们或者会改变初衷,使自己的行为半途而废;或者动摇、倒退,使自己的行为完全失败。相反,如果这些未来的从业人员在一开始就培养了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就能够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考验,就能够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本科生时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该阶段所形成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将直接决定其今后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因此,应该在本科阶段就对金融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金融职业道德的健康引导和培养,而不能等到其从业后再进行纠正和批判。 从这个角度看, 加强对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加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可行举措。(1)加强道德教育。从次贷危机的经验来看,一项法律的制定, 一定伴随着新的用于规避法律的金融工具的诞生。因此,合理控制金融从业人员的“贪婪”, 启发他们主动行施良好道德行为是优化金融环境的基础。我国教育事业一直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开展相对比较早。但是,本科生的道德教育, 特别是同职业道德相联系的道德教育还略显不足。道德教育对职业道德教育有着强烈的辅助作用,一个人的道德一旦形成后,便具有相对稳定性。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促使学生以从善、荣誉为标准,通过外部环境和内心信念监督自我行为, 而这些自我监督的行为也将伴随其以后的职业生涯。(2)加强诚信教育。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因此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但是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诚信教育需要作为一个单独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金融业的信用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双方除了对对方资金财力上的信心外,还包括对对方道德品格的信任。因此,诚信是金融业的根本要求,是金融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首先需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诚信行为的含义,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鼓励其在日常生活中就以诚信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除此之外,可以结合对学生诚信行为进行考察等方式将诚信教育的形式多样化。(3)进行相关法律教育。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 要使金融从业人员始终保持高尚的金融职业道德品质,只进行单纯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法律和道德在内容上相互交叉、 在调节功能上相互补充、在实施力量上相互借用,因此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辅以相关法律教育可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另外,由于人性的复杂性,金融从业人员面对外界的诱惑,可能会产生暂时的动摇,此时,若从业人员具备健全的法制观念就可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自我约束。(4) 进行案例分析。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但要从理论的角度出发, 还应当同现实的案例相结合。正如上文所述,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行为断送自身前程,造成机构倒闭,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可得性。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穿插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不仅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接受性更强, 还能让学生在工作前对以后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道德风险行为有更直观的了解, 以便其以后更好地对人对己进行监督。

四、 强化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风险意识教育

1. 强化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风险意识教育的意义。故意冒险是职业道德问题,风险意识淡薄则是金融教育的失败。 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问题导致了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 虽然通过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降低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除此之外, 金融机构还面临着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风险。其中的任何一种风险都有可能给机构和市场带来巨大的灾难,巴林银行的破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资本市场是一个讲究风险和收益匹配的市场,但是某一机构或国家的不合理风险行为可能造成系统性灾难。如始于美国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高风险放贷行为引发的次贷危机。 但这些机构在享受市场繁荣时的超额收益的同时,不得不承担泡沫破灭后的惨痛代价, 甚至牵连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 因此在加强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还应对其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他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小化。特别是,当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是由委托人来承担时, 作为代理人的金融工作者就更需要有着强烈的风险意识。同样,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风险意识的培养也不能等到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再进行,而应该在本科阶段就进行强化。

2. 强化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风险意识教育的可行举措。(1)教授相关知识与技能。要树立学生的金融风险意识, 首先应当使学生认识和了解金融风险, 掌握规避风险的相关技能。 建议对金融专业的学生开设金融风险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包括哪些种类、金融风险对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并且掌握预防与管理金融风险的相关技能, 学会如何通过风险集中、风险转嫁、风险避免和风险缓解的方法将损失最小化。此外,还可邀请金融界人士举办相关讲座及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现实发生的金融风险案例,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风险意识。(2)心理素质培养。反观历次金融风险事件,金融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薄弱, 不能理智对待损失, 是造成损失扩大的主要因素。因此,除风险防范知识与技能教育之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需要依靠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 除了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教育外,还可举办各类金融模拟大赛,让同学们在实战中磨练意志品质,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外,学校还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实践是锻炼心理素质的最好途径, 学生在实践中可能遇到各种困难,通过克服这些困难而积攒起的精神力量将成为日后其在事业上的宝贵财富。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引发了学者对监管的合理范围、金融业的混分格局、金融行业的合理规模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但是,只要市场上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道德风险都将是决定上述各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 尤其是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对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风险意识教育相当薄弱,相关的研究也没有形成体系。希望教育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对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 以保障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光大. 金融职业道德论纲[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02).

[2]韦正翔. 金融领域的伦理冲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高裕民.金融职业道德导论[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4]李天怀,王平川. 金融职业道德概论[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5]李叶,盛正德. 金融职业道德[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校对:卢艳茹)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教育金融危机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培养
浅谈加强公路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中国未来两年内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