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然
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爆发“猪流感”,并开始蔓延到世界各地。4月底,世卫组织在三天内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三级提高到五级。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了科学防范,一改过去“非典”仓促上阵的情况,开始争分夺秒地进行疫苗研制工作。
经过一个夏天,对甲流的关注逐渐被其他新闻取代,但在秋季来临、学校开学的关键时期,媒体和各界又再一次将关注的焦点对准了甲流。9月4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甲流疫苗开始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
但这也许仅仅只是个开始,甲流后续将如何发展,今年秋冬,非常关键!
病毒来源“翻新”:为被冤枉的猪平反
有科学家们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与疾病不断抗争的历史,比如天花和麻疹。据科学资料显示,人类在上世纪经历过的全球性流感大流行已有3次,其中尤以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为甚,在不到24周的时间里竞夺走了2千万到1亿人的生命。
2009年,一种先是被称为“猪流感”,后又被称为A—H1N1,也就是甲型H1N1的流感开始肆虐。截至9月11日,全球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总数超过27.7万,已造成全球至少3205人死亡,美洲地区报告的甲型流感死亡人数最多,达到2467人。但由于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已不再统计新增病例,这个数字显然比实际感染数字要低得多。
有消息称,爆发自北美的甲流在最初被称为“猪流感”,是因为流感病毒中含有猪流感病毒基因片段,科学家曾以为该流感是从猪身上混合而成,所以称之为“猪流感”。但随后世界动物健康组织(OIE)报告称,并没有在猪身上分离出这种病毒,于是在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为曾被冤枉的猪平了反,将“猪流感”名称更改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科学家们则表示,按照国际惯例,甲流也应该被叫作“北美甲型H1N1流感病毒”。加拿大人更是较真,他们随后便声称发现了一例人把“猪流感”传染给猪的事件。
不管这种流感病毒叫什么名字,大家最关心的是,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据最新科学结果显示:甲流病毒的构成中有5个属于猪流感的基因片段、1个属于人流感的基因片段与1个属于禽流感的基因片段,甚至还有西班习二流感病毒的部分基因片段。
一句话说来: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杂交”流感,是一个全新的病毒。可问题是,这些不同基因片段的流感病毒是如何被拼接在一起,才最终形成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憾的是,目前就连最优秀的科学家们,也无法对此给出答案。
但或许,未来的好莱坞电影情节能够告诉我们这种流感病毒的来历:在某一个星夜长空的晚上,一颗来自遥远星系的彗星撞上了地球上的一头猪,带来了一种只在复杂环境下才能生成的病毒,史称“北美甲型H1N1流感病毒”,别名“猪流感”,又称“甲流”。该片的结尾很可能是:又一颗彗星撞上了地球上的一匹马……
一个“题外话”:奥巴马的医改雄心
当中国医改正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没闲着。
9月初,奥巴马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阐明了其医疗政策改革计划,呼吁推动医疗改革,以拯救陷入危机多年的美国医疗体系,真正实现“病者有其医”。他表示,“我不是第一个呼吁改革的总统,但我愿意做最后一个”。
此举充分显示了奥巴马医疗改革的雄心,而这个雄心在60多年前,曾经是杜鲁门的,在10多年前,曾经是克林顿的。
奥巴马的雄心能实现吗?应该很难。在奥巴马的医改道路上,横亘着“三座大山”:制药巨头、保险巨头和金融危机。似乎哪一个都不是奥巴马和美国老百姓轻易能够翻越的。
事实上,美国的医疗支出不可谓不多:每年美国消耗的医疗费排行世界第一,已超过2.2万亿美元,占世界医疗费的40%,但3亿美国人中仍有4600万没有医疗保险;同时,医疗费已占到美国GDP的18%,这一比例到2040年还将达到34%,而届时,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数将达到空前的7200万。
专家指出:美国每年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并非因为医疗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是由于诊治赞和医药费用的逐年上涨。以药品价格为例,在美国,一瓶小小的紫杉酮治癌药物售价是1000美元,如此高昂的价格,要想“普惠”美国老百姓,恐怕够奥巴马琢磨一阵子的。当然,奥巴马也可以学习一下中国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经验,但是最终能否建立,就要看奥巴马如何发挥“美国模式”的优越性了。
另据报道,全球医药市场每年有2000亿美元的利润,这个数字甚至比军火销售利润都要高。医药市场同时还是世界上垄断最严重的市场,25家公司控制了全球药品销售的50%,全球六大制药商——拜耳公司、诺华公司、默克公司、辉瑞公司、罗氏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公司,其每年的利润总额竟高达数十亿美元。
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医药巨头同时还是化学、生物科学和农业化学产业方面的巨头,甚至与很多政府高官都有着千丝万缕掰扯不清的微妙联系。
以当今世界治疗甲型流感的药品达菲为例,该药品目前由瑞士罗氏公司生产和销售,但该药品的专利却为美国吉列德科技公司所拥有,吉列德科技公司的老板乃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1997年至2001年间,拉姆斯菲尔德曾担任吉里德的董事长,至少持有价值500万美元的吉里德股票,而拉氏也正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美国的国防部长,其在任期间,中国正在与“非典”做着艰苦斗争。
1996年,瑞士罗氏公司获得了达菲20年的发展和销售专和J权。2001年,达非正式上市,但上市之初却一直销量平平,转折性的一幕发生在2005年:其时,禽流感在全球大面积爆发,达菲就此成为了罗氏旗下的名药,时至眼下的全球甲流大爆发,达菲给罗氏公司和拉姆斯菲尔德所赚的钱,恐怕已经数都数不过来了。如此“官商一體”,奥巴马的医改看来很有可能成为他的“滑铁卢”。
当我们历数这十年来在互联网上频繁出现的关键字,似乎都已在上面的讲述中得到了体现:医药、军火、国防部长、伊拉克战争、“非典”、禽流感、甲流、达菲。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链条。现在又多了一个奥巴马、“医改”、“人寿保险”。那么,今后还会有哪些关键字来为这个“美式连续剧”书写第二季、第三季甚至第四季的剧情呢?这些关键字又会怎么更新呢?我们拭目以待。
扎紧藩篱:中国筑起自己的防线
话题好像扯远了,现在回到甲流这个问题上。
当“北美甲型H1N1流感病毒”,也就是后称“甲流”的流感病毒在北美爆发的时候,鉴于6年前应对“非典”时付出的沉重代价,中国政府一改过去“非典”时期被动的状况,在接到世卫组织通报甲
型H1N1流感的当天,便打响了防控甲型流感疫情的“发令枪”。
4月30日,一个由卫生部牵头、33个部门参与的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迅速成立,下设8个工作组以及1个专家委员会,并且确立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防控原则。在这一机制指导下,从防止疫情传人到加强重症救治,中国始终走在疫情变化的前头,掌握防控的主动权。
在尚未出现病例之前,中国采取了极为严格的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措施,如登机检疫、体温检测等。一旦发现确诊病例便尽全力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实施医学观察。
这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宁可隔离千百例“疑似”也不放过一丝隐患的做法,还曾一度被国际社会嘲笑为“反应过度”。而随后的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大大减缓了疫情在中国的传播速度。
其后,随着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病例、首例二代病例、不明原因本土病例以及聚集性发病的出现,中国的防控措施也从全力围堵病例输入逐渐向“外堵输入、内防扩散”转变。
7月8日,中国对防控策略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对密切接触者由原来的集中医学观察改为居家或住地医学观察。基于甲型流感病情相对温和的事实,中国对确诊病例实行分类救治和管理,轻症病例可居家隔离治疗。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表示,这一调整旨在确保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在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进展的同时,中国还通过健康咨询电话、编发材料、播出公益广告和电视讲座、发送手机短信等提高公众对甲型流感的认识和防护能力。与此同时,中国还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中国甲型流感疫情。
中国应对疫情的联动机制和原则也得到了国内民众的认可。一项网上调查显示,85%以上的公众对政府防控举措表示满意。此外,这次防控疫情过程中的公开透明也成为政府安定人心、贏得舆论支持的关键。
在疾病研究方面,中国也牢牢掌握着主动权。
疫情暴发初期,中国便紧急启动“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应急科研项目”,且捷报频传:特异灵敏的快速试剂盒投入使用;军事医学科学院成功开发研制出抗流感病毒新药——帕拉米韦三水合物原料药及其注射液;中国率先完成甲型流感临床试验……
而在今年秋冬甲型流感可能第二次爆发的背景下,一个更大的好消息传来:据中央电视台日前报道,中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研究获进展,专利创新中药连花清瘟胶囊临床疗效优于达菲,该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确的抵抗作用,且平均退热时间短于达菲。目前,连花清瘟胶囊已开始销售,价格在15元左右,相比于300元一盒的达菲,可谓相当便宜。
在此之前,治疗甲型流感的唯一药品是达菲,为美国和瑞士所垄断,一旦甲流大规模爆发,该药将成为独特“战略物资”,成为某些国家的政治博弈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药取得优于达菲的治疗效果,不仅仅是对美国垄断甲型流感治疗药物的突破,它还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也有了达菲之外的中国中药这个替代选择。
疫苗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另一有效工具。
9月初,北京科兴生产的甲流裂解疫苗获得药品批准文号,意味着国产甲流疫苗即将正式投入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分别批准了北京科兴与华兰生物提交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注册申请,我国甲流疫苗的大规模生产随之拉开序幕。截至目前,国内涉及甲流疫苗研发、生产的企业共计11家。
据悉,普通流感疫苗的出厂价是30元人民币左右。由于甲流疫苗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有业内人士认为,若甲流疫苗生产顺利,价格不会高于普通流感疫苗。另据介绍,甲流疫苗若需要接种,费用将由国家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