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研究

2009-01-25 08:59李国英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铁牛讲究意识

李国英

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识。有了创新意识,才会有创新的动机;启动创新思维,才会抓住时机进行创新行动,继而形成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新知识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换代步伐加快,我们无法运用过去的教学方法来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一)讲究一个“范”字。古人云:“所谓师者,人之范也。”教师的示范性不仅表现在“言”字上,还表现在“身”上,要让言传和身教达到和谐的统一。由于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因此,教师想要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自己要先具备创新意识,这才能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觉悟。要做好这个“范”字,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积极适应新角色的知识需要,掌握多元化知识,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和学科渗透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有样可仿。如教授古诗《长歌行》时,我把诗编成一首歌。歌韵如下:

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改变了往常枯燥无味、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到知识。在教第二首诗时,我鼓励学生将学过的歌的韵调套在诗上。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成功地把诗编成一首首歌,什么调子都有。把诗歌编成一首歌,既改变了传统的教法,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学,既把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又帮学生端正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讲究一个“品”字。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品词、品句、品段,还要教会学生品文章的主题、文章的目的,品出一些为人之道,在教授《飞机遇险》这篇课文时,当飞机遇险,我连忙提示学生:“周总理是怎样做的?”学生们只是淡淡地说:“周总理临危不惧、沉着稳重。”这样远远不够,学生们只是将参考书上的答案重复地念了一遍给教师听,这并不是他们通过自己感悟得出的答案。于是我接着引导学生思索:“当听到一个小女孩的哭声时,周总理又是怎样做的?”然后,我再让学生对照课文情境演一演。经过表演,学生们深深体会到周总理遇事不慌、沉着、稳定,舍己救人的精神。这种学生通过自己积极参与,最后感悟出来的思想才是学生自己的,才有可能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讲究一个“活”字。要想教好书,就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一种教学方法活起来,或活用几种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活起来,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机械背、记。如教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我提示学生,这句话还有没有别的理解?学生们通过思考,最后得出了“如果只求多读书,不求甚解,那样就算读了一万卷书籍,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结论。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产生启发,从而引发他们自觉地去学、去做,这才是真正让学生把书读活了,用活了。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学生敢于创新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友善、激励、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主张从“爱”、“移”、“谐”三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讲究一个“爱”字。教师的爱要似大海一样宽厚,能包容学生犯下的过错;教师的爱要似甘露一样清甜,能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教师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授课中,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不应责备他、挖苦他,甚至讽刺他,要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教师要用迂回的方法,让学生在听课中自然体悟。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教师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的情感。对于一时背不出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叫他不要急,慢慢来。对于不懂写作文的学生,教师要不断鼓励他,叫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想办法让别人看得懂,即把所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完整就可以了。爱,可以让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产生一种友情,从而达成一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境地。

(二)讲究一个“移”字。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感。这时教师可以用移情法,把学生的思考点迁移到另一种爱好上。如我班学生钟军很喜欢画画,可他不喜欢写作文,写起来也只是应付性的,写了几句就交给老师。根据他的特点,在教完《春天的小雨滴滴滴》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用画的形式画一幅《春天的田野》,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用作文的形式写一篇《春天的田野》。不一会儿,钟军就把画画好了,画中的景物栩栩如生。我因势利导,对他说:“你的画画得很好,你的作文也能像画画一样好就好了。试试看,用文字把你所画的景物写出来好吗?”他看了看我,接着说:“好。”我用相信的眼光看着他,他拿出作文本,兴趣盎然地写了起来。写完了,他马上递给我看。如我所料,他的这次作文完成得非常好!我还在班上宣读了他这篇作文,从此,他也喜欢上写作文了。

(三)讲究一个“谐”字。(1)师生之间的心灵要和谐。教师应从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着手,达到双方相互理解、接受、信任、尊重的境界。具体展开,就是要让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言行产生的具体原因,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让教师懂得学生,让学生敢于接近教师,使学生体验到老师是可亲的,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教师能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替学生排忧解难。(2)师生间的课堂要和谐。教师教授语文时所渗透的教育思想,学生领悟后会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如学了《飞机遇险》后,学生们能像周总理一样,遇事沉着稳重,临危不惧,处处替他人着想。我叫学生读书,他们能有感情地读;叫他们围绕课题讨论,他们就认认真真地讨论,最后还把讨论结果向我汇报。师生之间言行配合的默契,让课堂有序可行。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才能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会。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思维,要讲究“新”、“疑”两个字。

(一)讲究一个“新”字。以旧换新,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换取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识。正如我们教学生识字,

就是让学生联系旧字,记住新字;续写课文也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的延伸。作为教师,我们要破旧立新,摒弃陈旧、过时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不追求统一答案,不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而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这个方面来说,教师永远教新课,学生永远学新课。

(二)讲究一个“疑”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勇于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要给予肯定和保护,并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让学生质疑问难,能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需要,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教授《捞铁牛》这一课时,我提出一个课外延伸的问题:“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怎样解决?为什么?”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先用测量器探测铁牛的位置,后用磁铁把它吸上来。因为磁铁有磁性,可以吸住铁牛。”有的说:“用铁揽和起重机将铁牛拉起来。因为这样最直接最方便。”还有的说:“在古代是没有这些现代条件的,我建议用浮木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拉起,或者用杠杆原理捞铁牛。因为这样可以把捞铁牛的力气节省分散,只要大家一起齐心,就能把铁牛捞上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仅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去捞铁牛,更能深度考虑到当时的具体环境,这正是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思考而产生的良好效果。

四、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既要靠自己,又要靠别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同等重要。学生在产生创新思维后,只有将思维付之行动,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一)自主探究,不断发现,培养创造能力。创造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寻求新思路,找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不断探索与研究,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全面实施合作学习,发挥集体优势。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教师应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乐于合作,主动参与,并组织好合作秩序。通过集思广益的讨论与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向别人学习和给别人提意见的机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鉴别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新时代,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的学生才会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应用创造的能力。

(责编蓝能波)

猜你喜欢
铁牛讲究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吃火锅的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健康吃饭有讲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冬季若上“火” 食“冷”有讲究
“铁牛”缘何落水沟 疲劳驾驶超速行
操作失控,铁牛“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