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杰慧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开展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需要。目前很多独生子女自私、冷漠、霸道,不知道如何关心他人,习惯了索取,缺乏一颗感恩的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唤起他们灵魂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让幼儿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均有重要作用。
一、关爱幼儿,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让幼儿学会感恩,教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教师在幼儿心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幼儿能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知恩和感恩。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尊重他们独有的说话、行动、思维方式,尊重孩子自己的生活节奏,教师的尊重与信任就是孩子生命成长中最坚实的阶梯。只有受到尊重的孩子才会尊重他人,他们心中那份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感受会通过健康、快乐的心情流露出来,并以一颗感恩的心快乐成长。记得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安安小朋友不小心磕破了膝盖,疼得直哭,这时我马上过去,把她抱在了怀里,一边检查着伤口一边说:“孩子不要哭,勇敢点。”并把他抱到了医务室,处理了伤口。又是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在做示范动作时。不小心崴了脚,疼得我直咧嘴,这时孩子们便围上来,争着抢着扶我起来,有的孩子还说:“老师,你别哭,一定要坚强。”从孩子们的举动中,我看到了幼小心灵中进发出的爱的火花,以及对老师爱的热烈回报,这使我更加相信爱的力量。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之中深刻地影响着幼儿。
二、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一)通过专门性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节时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可以在其他节日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中组织感恩活动,还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和长辈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就是要从感谢身边的人做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正享受着他人为自己带来的幸福生活,对他人的帮助和付出怀有一颗感激的心,学会关爱、理解和尊重。
(二)通过渗透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移情法。移情法是一种旨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使儿童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和需要,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如在表演区开展“角色互换”亲子游戏,让孩子当一天家长。游戏时教师可以学着孩子平时的样子,比如“快,给我倒杯水,我渴了”“我身上痒痒,快给我挠挠”,让孩子体验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体验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也让孩子明白平时自己的这些娇惯行为是不正确的,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
2故事法。给孩子讲古时候知恩图报的感人故事,或讲地震中的故事,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的特大地震,在这场地震中,“敬礼娃娃”小郎铮的故事,感动了四川,感动了中国。当解放军战士把他从冒烟的废墟上救出来时,没有人告诉他要“谢谢救命恩人”,他艰难地举起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郎铮才3岁,他却如此懂得感恩。让孩子向小郎铮学习,体会感恩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三、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教育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不应仅在教学活动上,而应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来进行,贯穿于幼儿的谈话、游戏、活动、突发事件等日常生活各个环节,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幼儿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着力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引导他们加强实践,如晨间活动,孩子来到幼儿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老师应积极地回应,同时向孩子问好,或摸摸孩子的头,你的一句“谢谢”会让孩子快乐一天,并让孩子知道恩情和回报。老师的爱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能滋润孩子的心田,使他们真切地感受爱,进而理解爱的珍贵。
感恩不仅仅是感知恩德,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感恩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家长及时鼓励、赞许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不断强化孩子的感恩意识。
(责编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