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杰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对学生的重要性。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加强情感渗透,融洽师生情感
语文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上课之前整理好仪容,调整好心态,必须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使学生看见就精神一振,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讲课时,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从心理上最大限度地和每一个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能为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创造有利条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要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要善于启发诱导,要促使学生获得成功,并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针对不同学生,提出难度不一的要求
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高有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否则成绩好的学生嫌简单,成绩差的学生嫌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把每册语文课本的古诗、散文都背诵下来,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对成绩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只背诵古诗词,这样他们就都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要求学生每星期写三至五篇日记,可以在班级的墙角开辟一个日记专栏。每星期评出十名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张贴表扬。当然,也要照顾一些差生,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男生、女生也要适当地占一定的比例,不能全部表扬男生或者全部表扬女生。孩子们大部分都有虚荣心理,我们老师要利用这一点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会变着法子,努力尽自己的所能来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一旦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兴趣被调动被激活,他们对语文的爱好和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肯定会有大的突破。
三、要重视学生的课内外语文活动
语文不仅是人文教育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智慧关系到一个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未来的时代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时代,知识量的不断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去学习。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然而,在有限的课堂内我们只能传授方法,把课本当学习的范例,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让它们把课本作为学习的导向,举一反三,而不是把课本当成学习的最终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内外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出黑板报,开演讲会,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由此更激发了学生们学语文爱语文的兴趣。
四、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
平时上课强调教师要教态自然亲切,这其实是要求教师语言准确、恰当,讲究艺术。俗语说,“教师靠口才吃饭”就是这个道理。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这是当教师的基本条件;语言幽默、风趣、生动,让学生听得入迷,这是教学的艺术;用鼓励性、引导性、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这是教学的手段。所有这些要求,都是语言魅力的展示。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会给学生一种新的听觉感受,此外,评价学生时注意对象,讲究分寸则效果更佳。比如对回答错了的学生,可以这样说:“你回答得有一定道理,不是全对,但你有勇气,相信下次会回答得更加准确。”这对消除学生答错题的尴尬局面有一定的帮助。对回答问题对了的学生,这样说:“你回答很对,而且比上次更好,希望继续发扬。”那么,这个学生听了会更有激情,争取回答下一个问题。教师不同的语言表达,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教师重视语言技巧的运用,学生听课就会感觉舒畅,会更加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学习语文更有兴趣
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什么要用“苦”去作舟呢?主要原因是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失败太多,成功太少。语文科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语文与学习数理化在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它没有公式、定理可遵循,很大程度上靠理解和记忆才能领会于心,因此,不下苦功是学不好语文的。如何使学生们学习语文“苦作舟”变成“乐作舟”呢?就是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力所能及的目标,当达到这些目标后,学生们就可以发现和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从而激发要学好语文的兴趣。
总之,乐趣就是成功的基础,乐趣就是学习的动力,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只有学生们在学习时感受到了乐趣所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变得统一,语文科的成绩才能大幅度的提高。各位语文教师,倘若你感兴趣,不妨试一试。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