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华 于利国
1948年底,由于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白色恐怖笼罩,环境恶劣,进步的文化人无法立足,臧克家紧跟郭沫若、茅盾、叶圣陶之后,秘密去了香港。翌年,1949年3月,中共地下党组织租用外轮“宝通号”,载着100多位文化界人士赴北平,其中有严济慈、阳翰笙、史东山、徐伯听等,臧克家在其内。抵北平后,目睹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心情格外振奋。正如周恩来在看望大家时所说:“你们回到老家了!”一语既出,在座各位顿感“游子归来”的欣然。
紧接着,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1949年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在这一年,据臧克家晚岁回忆,有两事给他印象最深,终生不能忘怀。他写道:“老来往事半朦胧,两件大事记心中!”
此二事,一是1949年7月间的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一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第一次文代会,7月2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700多名文艺界同仁济济一堂。在众多的文朋诗友中,有许多是臧克家的好友。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们有的由重庆奔赴延安,有的顶冒风险由白区进入解放区,有的则坚持留在蒋管区继续跟国民党斗争。挚友相见,感慨系之,真所谓“本是一群同林鸟,纷纷各自南北飞”,如今倾心聚首,集于一堂,喜上眉梢,如坐春风。开幕式上,朱德总司令代表中共中央讲了话。臧克家望着这位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一种崇敬与爱戴之情油然而生。
7月6日午后,毛泽东突然莅临会场,代表们群起欢呼。毛泽东站在主席台上,以洪亮的声音,热情地对在座的文艺家们说“你们对于革命有好处,对于人民有好处,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话音一落,久经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震彻全场。毛泽东寥寥数语,言简意赅,道出了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重视与爱护,对文艺工作者的关心与尊重,臧克家由衷地感到亲切,真诚!此时此刻,郭沫若毅然走上前去,向毛泽东深深地鞠了一躬!郭沫若并未发言,但他这一躬,恰好代表了大家的万语千言。
随后,在周恩来的政治报告中,有一句话深深地留在臧克家的记忆里,那就是“庆贺从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来逐渐被迫分离在两个地区的文艺工作者在今天的大会师!”此语回溯历史,托出实情,令听者由衷感动,坐在会场上的臧克家热泪纵横,不能自己。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这一不仅轰动全中国而且震惊全世界的壮举,臧克家自称“三生有幸”,亲自参与了。
高大、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八盏宫灯,熠熠生辉,八面红旗,迎风飘扬。一个个革命的风流人物,立于城楼。毛泽东向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此时的臧克家被浓郁的诗情燃烧着,激励着。他分明听得,这声音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也传到亿万人的心灵深处。
臧克家站在群众之中,随着隆隆的礼炮声和一阵阵的鼓掌声,仰望着毛泽东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禁不住思绪绵绵,感慨万端。臧克家回首平生,为追求光明,参加了1927年的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乃更姓改名,流亡关外。后抗战爆发,随军辗转,以抗日宣传为己任,报道台儿庄大捷,略树微功,然而,一个正直的文化人,在国统区却无立足之地,被迫害排挤之余,便是白色恐怖,万般无奈,避居香港。“我一千次一万次地感谢党,把我接回,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臧克家浮想联翩,飞向1945年,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期间,召集各方面人士座谈会。臧克家有幸被邀请参加。会上,臧克家向毛泽东请教:“国民党那么顽固,争取团结、民主、进步,办得到吗?”毛泽东坚毅地回答:“雪山、草地都过来了,没有争取不到的事情啊!”臧克家钦佩之至,会后写了一首题为《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的诗,以“何嘉”的笔名,发表在1945年9月9日的《新华日报》上,这首长达70行的诗,开首写道:
毛泽东,
你是一颗大星。
不亮在天上,
亮在人民的心中……
诗的结尾,则升华为:
从你的声音里,
我们听出了一个新中国,
从你的目光里,
我们看到了一道大光明。
仅仅四载光景,臧克家的诗句变成了现实。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到来了,怎能不使他欣喜若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