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09-01-25 05:44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多媒体教学意义

谢 彬

【摘 要】本文通过大量教学案例,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辅以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意义和方法。作为一名历史中学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不断地了解和掌握新科技,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要求。

【关键词】中学历史;多媒体教学;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78-02

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是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历史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全是一些模糊的面影,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画面都是干涩枯燥不甚清晰的棱角。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不可能再重新出现。这给学习历史者带来一定困难。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以电脑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盛行,它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把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以至上万年以前的中国或外国的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间距离,学生们宛如置于历史情境之中。

采用电教多媒体辅助中学历史教学,给传统的历史教学注入新的内容,是历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可以使历史教学脱离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一个既陌生又隐约浮现的轻松、生动、富有朝气的崭新世界,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使学生从浩淼的历史烟云中自由徜徉,在激情与愤慨中领略中华五千年文明带给我们的惊奇与震撼!

下面结合本人运用电教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体会,谈谈电教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感受历史真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产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历史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其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

例如,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必修)第六章“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节,中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极“左”错误都比较生疏,难于理解。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将当时一些情况投影出来,如报纸舆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夸张的宣传画“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图文资料:土高炉炼钢,还有当时报纸里面提出的过高粮食亩产指标,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民公社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影响群众的积极性等。同时,放映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情况的视频,通过这些生动的事实,学生对极“左”错误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看到脱离客观经济规律的严重危害,既有助于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课的目的任务,就是系统地讲解人类社会历史各阶段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历史知识,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规律性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他们认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坚定的信念。我认为,上面所说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实现。而多媒体的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辅助作用。

如讲《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这一内容时,可播放录像《武昌起义》片断。提问:该片断中包含了哪些关于武昌起义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答出:时间、地点、主力军、领导人物、起义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等一些基本史实。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在此之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先后组织了数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为何武昌起义一举而成?联系时代背景,武汉地区特有的优势等方面知识,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纷纷主动发言,思维活跃。

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锻炼和培养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增加人文关怀

历史课最基本的功能是“学史使人明智”,因此,历史教学中应该飘扬着一面大写着“人”字的旗帜。通过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单靠语言的描述,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通过放映一些影片、演唱歌曲、欣赏音乐等形式,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必修)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第四节《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高涨》的第四子目西安事变时,将电影故事片《西安事变》和纪录片《西安事变》进行精心剪辑,用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生动全面地展现了事变发生的背景、全过程和结果,以其特有的动态性再现了历史形象,配上《松花江上》的悲怆音乐,创设历史情境,激荡广大学生的心扉。通过不同画面的层层展示,详细分析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以宋美龄、宋子文为首的亲英美派及中国共产党对事变的不同态度,进一步分析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的英明。最后教师用杨虎城将军在1949年9月17日在四川重庆被国民党特务刺死、张学良将军被囚禁的两组图画,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背信弃义的丑恶嘴脸。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泼,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战争是使文明衰落的最大因素,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先让学生欣赏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圆明园》片段,堪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产生审美情趣,之后出示节选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和当今圆明园残景。最后播放伊拉克战争后的乡村和民众的视频。同时指出:电脑可以复原建筑图片,但无法复原曾经的辉煌与灿烂。结合时下的新闻热点“是否应该重建圆明园”让学生进行思考,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圆明园是不应该重建的。我们无法重建过去的文明与辉煌,无法因重建而抹去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和耻辱。战争是人民的头号敌人,是人民生活困苦的主要因素。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要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珍惜当前大好安定团结的状况,坚决拒绝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

四、运用电教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其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实质和规律。电教多媒体的运用强化了学生思维的力度,提高了记忆效果,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耳目一新,正如心理学所说的那样,视听并用的学习效果更好。通过电教多媒体的声、光、形、色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其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为深刻的历史现象的痕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质量。

例如,八年级下北师大版《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衣、食、住、行和生活习俗的变化缺乏感性的认识。在讲述这一课时,运用电教多媒体,投影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和生活习俗各方面变化的大量图片。如服装方面,有清代的男女服饰、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中山装、旗袍、解放后50年代的列宁装、60年代的绿军装、70年代末的碎花衣裳、改革开放后的西装和休闲服装等。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就可以清楚看出: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习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逐渐与世界接轨,说明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可以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作为一名历史中学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不断地了解和掌握新科技,自我充实和完善,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多媒体教学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