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梅
【摘 要】本文浅析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轻视情商的现象,并提出了培养情商的几点建议: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在学校教育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教师的情商水平,热爱、关心激励学生。
【关键词】情商;教育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47-01
中国古代的方仲永年少时,才华出众,及十几岁时“泯然众人矣”;现代的陈景润小学时,数学成绩很差但后来却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人在一生中表现得不一致呢?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最先出现在西方国家。心理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的成功还与人的情绪、情感等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据此美国心理学家彼德· 塞拉维和约翰·梅耶1990年首次提出了“情商”这一概念。“情商”就是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这里我仅对情商与中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作一些初探。
一、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智商,轻情商
重视智力的培养,忽视情商的教育。认为智力提高了,情商也就跟上来了。这其实是成人的理想化,对照情商的五个内容,我们成人又能做到其中的几点呢?来看日本著名教育家、医学博士平井信义先生在《心灵的成长》一书中描绘的“人格构造图”:
他认为,体谅他人、意欲、适应能力和智性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四根支柱。这四根支柱按其重要程度自下而上依次排列,如果只一味的开发孩子的智力,而忽视对孩子心灵要素的培养,那么,正三角形就将变成倒三角形——这是一个稍遇挫折就会跌倒在地的脆弱人格构造。他的这一观点恰恰与近几年兴起的“情商大于智商”的观点不谋而合。
2.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教育改革喊了这么多年,但我们在教学中仍然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是注重结果,即考试成绩的评价。这样就慢慢扼杀了学生对自己情商方面的认识,变得只注重成绩。这样培养出来的没有爱心、不能体谅他人心情、不能与人合作的学生,试想能为社会作什么样的、多大的贡献?美国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富有爱心的人更有创造性。
3.重静态,轻动态
中国农村范围大于城市,在这里以中小城市及其以下的中学为例来说,中学的教育多是在课堂中,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一天的时间,学校全部排满了课,学生自由的时间除了吃饭和睡觉,所剩无几。这所剩无几的时间各年级还要再具体规定,把时间都安排满,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是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二是避免了学生在课外时间的自由活动可以少出安全问题。这样培养出的学生除了课本知识,他的人际关系、同学之情就可能淡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意志薄弱,耐受挫折的能力差。
二、改进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情商教育的核心。这并不是人生来具有的,而是后天不断习得的。同情和关心他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受人喜欢,友爱善良,尊重他人,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乐观向上,耐受挫折……这些都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能否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求知、做事、共处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信、乐观向上的人。具备了较高的情商,学生才会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保持激情的能力。
2.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学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也是在不断进步的。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不能只看见成绩,否定其它。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一个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成功我们都要给以肯定,以此保持学生的学习激情,促使学生形成自我激励机制,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信的品质。
3.在学校教育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一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二是采用其他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而不是减少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从活动中发展情商,从同伴相处中学会生存,树立信心,发展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社会公德意识和坚强的意志以及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富有开创性的精神。
4、提高教师的情商水平,热爱、关心、激励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知、情、意、行一个也不能偏废,学生情商的提高,创造能力的提高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情商,才能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地转化为能力。教师要善于而且要有技术地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善于与他人相处,善于自我控制和激励。学生自我约束增强,学习动机增强,目标明确,成绩也会上升,这就是情商对智商的影响。
现在,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情商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它已成为智力因素运用与发挥的前提和保障,是学生学习和今后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同时,应该重视情商的教育。21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智商与高情商的复合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得以充分发挥,并富有创造性;才能让他们取得更高层的成功,实现最佳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辉青,《开启心灵的另一扇门》[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报,
2001年12月15卷第4期.
[2]刘健、徐东卫,《情商与智商》.
[3]王子萍,《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情智的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1998年3月第一期.
[4]李凤艳,《情商与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二期.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