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2009-01-22 07:27李春发何志广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问题

李春发 何志广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遇到了来自于教师、学生、教材和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推进新课改要在理解新课标,用好新教材的基础上,转变学习方式、优化教学方式、创新评价机制。

【关键词】物理 新课程 问题 对策

湖南省自2007年9月份开始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两年来,新课程改革在摸索中前进、实践中反思、总结中推进的,遇到了不少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就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的观念和自身素质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的推行要求教师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理念,把对教师的要求提到了一个理想的高度,而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需要一个过程,这对于刚从传统教育转型过来或还没来得及转型的老师而言难免有些勉强。当前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改存在患得患失和等待观望的心理,存在“实施新课改会影响教学成绩”、“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是浪费学习时间”等错误认识,在实施新课改方面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还有部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强,教学模式老套,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能力退化,“穿新鞋,走老路”;有的老师即使用上了新教材、新方法,教起课来也走样、变味,教学中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刻意追求多媒体的运用,课堂合作和探究活动没有实在内容,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当前,转变教师观念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推进新课程一个必须正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方式与新课改不适应。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学生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普遍不强,不少学生习惯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甚至是没有教师督促就不学习。同时,由于学生长期受接受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再加上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动”起来的只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只是“观察员”,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更谈不上探究过程的落实,长此以往,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就会拉大,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3.新课程教材处理难度大。新课程改变了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观念,不再过分强调物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教材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做了一些调整。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过去一个整体的知识,被人为的割裂开,显得系统性不强,不好处理。其次是新课程要求教师以课标为准绳,用好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去创造性的开展物理教学,这让教师感到教什么内容都心里没底。再次教材与配套练习有些脱钩,教材讲授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特别是物理方法介绍得不是很系统,可是配套的练习却很难,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比较多,综合性强,学习难度很大。如在受力分析一节中,要求用到三角函数,学生若没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另外,新课程在教材编排上,初、高中知识衔接不够好,学科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也给老师处理教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速度——时间图象一节课后,习题中就提到了能够看出加速度,而且要证明它就是斜率,但是学生在数学解析几何上还没有出现斜率的概念,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

4.评价机制滞后制约了新课改的推进。评价机制是制约新课改推进的“瓶颈”。在目前高考存在的条件下,考试是一种导向、一种最主要的评价方法。多数家长们因“害怕自己孩子成为教学改革的试验品”,而对新课改表示不支持。教师顶着巨大的压力搞课改,在教学中也不敢放开手脚,在新课标减少知识点和降低难度的同时,不少教师担心是否会因此降低了教学质量,故按原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加以补充,导致课时紧张,冲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

二、推进新课改的对策

1.理解新课标,用好新教材。新课标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它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是促进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吃透课标,理顺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对教科书中教学内容的编写顺序,按照服务于教学需要的原则,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好教科书。要充分利用好“思考与讨论”、“实验”、“演示”、“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科学足迹”、“STS”等栏目内容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物理课教“活”。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学习者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从而导致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的最大看点。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要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认识和掌握新知识,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发展,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善于释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积极要倡导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有效地沟通,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立足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关注能力发展。要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创新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从中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努力构建开放、平等的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创新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推进新课程,需要国家出台与新课程理念相应的考试政策,进行考试改革;需要学校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拓宽评价的视野,合理使用评价结论,注重教师长期的发展;更需要学校建立对学生的科学评价体系,淡化评价的功利色彩,实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重视过程性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改变过去过分倚重定量评价方法,积极推行等级评价,以期达到全员发展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实现内涵发展的需要。在高中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只有把准新课程标准,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在课改的道路中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Z].

猜你喜欢
新课程物理问题
留言板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