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鱼
铺开万州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画卷,正因为有民生作底色,才衬托出万州在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过程中的万千光彩
破解民生难题,当从何处着手?重庆市万州区紧紧牵住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这根“牛鼻子”,多渠道、宽领域促进百姓就业,在民生得到大力改善的同时,社会变得更趋和谐。铺开万州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画卷,正因为有民生作底色,才衬托出万州在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过程中的万千光彩。
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在调研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时强调,扩大就业是民生之本,全民创业是发展之基,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搭建好平台,提供好服务,充分激发全民创业就业的内动力,推动万州又好又快发展,共建共享和谐万州。
打开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突破口
解决百姓就业是政府促进民生发展的“牛鼻子”,万州区委政府决心下大力从增加各种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冉就业工作服务水平来打开突破口。
“工业强区”促就业岗位大幅增多。发展产业离不开大力招商,近年来,万州区在这方面算是做足了文章,提出“工业强区”后,他们通过移民迁建、对口支援合作、调整产业结构等,引进了一大批大型工业项目,提供就业岗位不下2万个。近5年时间里,工业企业净增就业人数达6万人,占现有产业就业人员的“半壁江山”以上。
政策扶持带动就业创业。万州区在2006年制定社保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10余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接着又对各项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并充实完善,新出台8项包括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在内的优惠政策,扩大了覆盖范围,并制成“明白卡”,宣传到每家每户。
多渠道输出就业。依靠搭建劳务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造三峡库区人力资源市场,万州区近年来仅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就达45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5%以上,每年实现劳务总收入近30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半强,让劳务经济成为了农村第一经济。
打造就业再就业的服务平台
从就业压力在全库区最大,到就业再就业工作年年打“翻身仗”。据万州区今年1—5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区结存下岗失业人员已降低到2.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5%。同时,“零就业”家庭全面消除。
全员干部“两包两送”,即干部送岗上门、送人上岗,领导包社区、干部包人头。此做法不但在重庆市属首创,而且全国闻名。
独具一格的三级就业服务平台。为建立一个科学化的就业信息网络,万州区安排175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区、街道(镇乡)、社区三级搭建信息平台,将需就业人员情况录入微机,全部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区基本形成了“一人一卡、一户一档、一组一表、一社区一册、一街道一帐、全区一网”的网络体系。
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在探索统筹城乡就业方面,该区规定城乡劳动者就业做到“七同”,即无论在涉及技能培训、用工招聘、就业扶持、“零就业”家庭销号,还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享受优惠政策、劳动纠纷维权等方面,一律不分城乡同等对待。面对金融风暴爆发、大量外出民工返乡回流,万州区沉着应对,迅速启动各种就业服务网络平台,仅在两个月时间就帮助解决了1.1万名返乡民工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开辟发展与就业并重的新格局
一直以来,万州区委、区政府把抓产业发展与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同位看待,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产业一头连接财税,一头连接就业”,决不可视为非此即彼。
近年来,万州引进了一大批大型工业项目,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少于2万个,而万州充足的劳动力,也支撑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双赢”格局由此自然形成。
另一方面,万州通过大力办培训机构,结合外来人驻企业的用工需求,常年开展定向、定单、定岗的“三定”技能培训,并建立起合理化的“可进可出”用工机制,比较灵活地保障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随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