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华 宋恩华
城市面貌落后,产业聚集能力弱,已成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战略部署的实施,将使河北省城市发展在通向繁荣与舒适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繁荣与舒适,是人类亘古以来的美好愿望,也将成为城市变化的永恒追求。要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
如今,城镇化的汹涌大潮正席卷中国大地。据统计,到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达到6.07亿人,城镇化水平为45.68%。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指出的,21世纪人类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除了新技术革命外,就是中国的城镇化一那么,城镇化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探索一条理性的、充满活力的、益于长远的发展道路?作为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河北省,现实状况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2007年,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40.3%,较全国低4.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工业化率7.6个百分点工业化和城镇化“一个轮子大、一个轮子小”,城市面貌落后,产业聚集能力弱,成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正是基于这种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按照十七大“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要求,河北省委、省政府果断地作出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战略部署,目的就是通过第一个“三年大变样”、第二个“三年上水平”、第三个“三年出品位”,有步骤地打造“近者悦、远者来”,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态健康城市。从这一年半以来的实践看,三年大变样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百姓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岗位,河北的城市发展在通向繁荣与舒适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坚持统筹城镇布局,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的繁荣是以产业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空间聚集为基础的,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城市群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的基本单元,城市实力越强,财富的聚集和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强。特别是京津冀都市圈正加速崛起,已成为中国发展第三增长极。
河北的城镇化发展,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为此,我们把城市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构建规模层次合理、布局结构优化、功能作用互补的城镇体系,提升整体竞争力。
一是突出城市群发展。着力打造冀东及冀中南城市群、沿海城市群、环京津卫星城带,培育新的增长极。二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按照同城化、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城区与周边地区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拉开城市发展框架、2020年,石家庄、唐山将达到300万人以上的规模,发挥对全省经济社会的领跑作用。三是加快培育中等城市选择人口规模适应、产业基础好的17个县城,按照现代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提高承载能力,率先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四是打造产业聚集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统一安排主城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布局和建设,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市集中
坚持规划先行,走现代风貌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城镇化道路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没有好的规划设计,就不会有好的“产品”,甚至会成为经济繁荣的桎梏为此,河北省连续两年开展了“规划建设年”活动,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了城市专项规划、控详规、修建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完善了规划建设的技术标准和导则,用先进的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一是开放带动,提高水平。打开城门搞规划,激活规划设计市场,把国内外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引进来,搞顶级规划、顶级设计。引入“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等先进理念,把城市建设引入宜居化、和谐化、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二是民主参与、科学决策。坚持政府主导、专家领衔、公众参与,每一项规划都经过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严格审查,每一个阶段都向社会公开、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避免“长官意志”和“以规划者的理性意志为本”的现象。三是文化引领、塑造特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源于自身的文化特色,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生命力。每一座城市的规划设计,都力争做到规模与容量、功能与环境、现代与历史、物质与文化的高度融合,既展现时代气息,又极富地域文化内涵。十分注重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防止割裂历史、毁坏历史的不良倾向,努力使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坚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中提出,“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人们为了生存聚集于城市,为了美好生活而留居于城市,城市理应为人民群众提供安身之所、生活之便、创业之需。
广大市民是城市的真正主人,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用实践标准和群众标准评判工作得失。城市的拆迁补偿,方案应由市民讨论,实施要由市民监督;城市的规划设计,要让市民全面参与、全程参与,让市民成为城市的创造者。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所作出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举措都要体现对百姓的关爱,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河北省在城市改造的过程当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市民的生产生活,城市的公共空间,全部拆除围、栏、遮、挡,免费向公众开放:还为近10万户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廉祖房,启动城中村改造263个、棚户区改建138个、旧小区改善282个,整治了上千条小街小巷。通过这些举措,群众住得宽敞了,出行方便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不仅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他们由衷地感到“这个城市是我的、我是这个城市的”。正因如此,河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行动,已变成群众积极支持、主动参与的民心工程。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走生态健康的城镇化道路
健康的城镇化,首先应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镇化。河北是人均资源贫乏的省份,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弱。不下决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得不到保证?同时,改善大气和水的质量,营造清新怡人的环境,也是生活舒适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河北省把“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作为三年大变样第一位的目标,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建设了一大批公园、游园,构建绿量充沛、布局合理、景观优美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2%和39%;开展河湖水系生态景观综合整治,营造“显山露水”、亲近自然的景观风貌;实施污染减排工程,加快高危企业的搬迁进度,谋划建设污水处理项目143个、垃圾处理项目124个;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系列举措,使城市空气和水的质量显著改善,今年1—8月份,全省设区城市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14.2%,二级天数达到232天,同比增加了8天。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正悄然改变,他们对美好的生活也更有信心。
坚持完善城市载体功能,走固本强基的城镇化道路。基础设施是城市功能的主要载体,是经济繁荣和生活舒适的基本支撑。河北省坚持把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摆在优先位置,加大政府投入,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开放资本市场、经营市场、作业市场多方融资,着力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城市循环体系、城市环卫体系、城市绿化体系和城市减灾安全体系“六大体系”。在一年半时间里,全省城镇建设总投资达到了3527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为987亿元,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今年上半年,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大口径)达到1110亿元,增长77%。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小口径)394亿元,增长134%。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156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其中60%以上都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新改建城市道路360公里,水、热、气、电、讯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开工。石家庄等各市创造了新的建设速度,城市的承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河北省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我们深知,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解决的难题还不少,还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