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中,“1”阶段校外教学是该模式运行的基础,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关联因素较多,校外教学非常复杂,存在着诸多困难,特别是校外教学“教什么”这一核心问题目前仍有待研究。文章根据校外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1”阶段校外教学内容体系的确定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校外教学内容体系;建议
高职院校实施的“2+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用两年时间完成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1600~1800学时的教学任务,用一年时间让学生在企业中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一年校外教育教学框架包括:(1)顶岗实习,岗位操作技能;(2)将部分专业课在企业讲授或进行远程教学;(3)制定和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完成专业实习报告;(4)职业素质;(5)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教育。作为学院的一线教师,在校外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如何确定校外教学内容体系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我院现行校外教学相关要求
我院校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准就业”实习,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零距离”接轨。教学内容界定为:(1)人才培养方案中适于在企业现场进行教学的内容;(2)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3)企业和岗位有要求而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或被忽视的内容。
围绕以上教学内容,学院要求专业指导教师在每次申请校外教学前,先要进行充分的企业和学生调研工作,然后确定每次校外教学的内容,并编写详细的教案。
确定校外教学内容体系的几个难题
在每次具体的校外教学活动中,笔者体会到,要将学院校外教学指导思想具体落实并取得成效、确定科学有效的校外教学内容体系存在许多困难。主要包括:(1)校外教学涉及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作为企业,在接受实习生时,是从自身生产经营角度考虑的,目的在于用人而不是培养人,教育教学不是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因此,企业在校外教学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企业调研活动难于开展,教师很难从企业得到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因而从企业处获得教学内容的可能性较小。(2)学生进入企业以后,既是学院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双重身份下学生更倾向于企业员工身份,受到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在组织校外教学活动中,学生因为岗位不同、企业作息时间不同等各种原因,集中校外授课的难度较大。如果分散授课,那么教学内容就存在很大的个别性和分散性,内容庞杂,无法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也无法为以后的校外教学提供借鉴。(3)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处在一种实习岗位不断变化的状态中,甚至有部分学生处于跨专业实习的状态中。因此,针对特定学生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个综合教学体系。单靠某个教师,某个专业无法解决问题,需要学院的系统组织和安排,校外教学内容才可能形成完整、科学的体系。(4)目前,教师在组织校外教学、申请教学课题时,遵循的原则是学生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就申请什么样的课题,如学生对劳动合同的疑问、创业的学生对行业的把握、如何处理同事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更多是一些咨询和指导问题,而不是教学课题,因而导致申请的校外教学课题五花八门,不成体系。同时,由于教师是因企业和学生的要求进行被动教学,又由于校外教学实施中存在以上困难,企业和学生对参与校外教学的积极性高、主动性不高,客观上可能造成教师“无学可教”(即企业和学生没有教学需求)的局面。
对建立校外教学
内容体系的建议
鉴于以上四个难题,要使校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校外教学内容体系。
来自于学校的教学课题包括:(1)行业新标准、国家的新法规;(2)专业新知识、新方法,理论新进展;(3)适于在企业现场讲授的专业知识;(4)通过历年的操作,已经积累下来的各届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来自于学生和企业的教学课题包括:(1)通过企业调研反映的企业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2)本届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的共性问题。
学校的教学课题按照专业整合,形成规范化的教学内容模块全校范围内各个专业的校外教学课题形成完整的信息系统,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实习情况通过网络实现自主选择校外教学内容。学生集中的地方可组织教师授课,分散的地方可自行通过网络学习。自主选择校外教学内容可以避免学生认识不到位、不积极或因实习岗位工作内容简单等因素而导致的没有教学需求的情况发生。
校内教学课题的组织各专业应组织专业教师、企业人员形成课题专家团队,通过系统思考和整理,形成模块化、规范化的教学课题库。这需要学院统一组织,给予一定的投入,对积累下来的教学课题或指导问题、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的建议等等,需要认真分析、总结,以提炼出合适的教学课题,补充、更新校内教学课题库。将校内各专业的教学课题汇总,形成学院统一的课题库,便于个性化实习的学生方便地按需选择学习课题。提炼校外教学课题的主体应该是学校,而不是学生和企业。作为学生和企业,寻找和挖掘教学课题不是他们的专长,也不是他们的责任,企业和学生只是教学信息的提供者。因此,被动地依靠企业和学生提供教学课题并不可行。对企业和学生提供的教学信息,组织人员主动去分析、整理、总结,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校的职责。
综上所述,“2+1”人才培养模式“1”阶段的校外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时间的积累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广东白云学院在“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为“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参考。以上对构建校外教学内容体系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各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晓雄.高职“2+1”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初步总结[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8,15(1).
[2]李贵敏.“2+1”教育模式“1”阶段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作者简介:
李红英(1975—),湖南张家界人,工商管理硕士,广东白云学院管理系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