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宁夏地区贫困与教育的关系

2009-01-20 01:56杨晓荣曾媛媛
中国集体经济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水平贫困相关性

杨晓荣 曾媛媛

摘要: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的高与低和这个地区的贫困程度有着一定的相关程度。文章试从贫困与教育的相关角度出发,探讨宁夏南部山区贫困与教育的相关特点及成因,为进一步建立良性的扶贫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贫困;教育水平;相关性;扶贫效果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经费的投入,受教育的人数的多少和该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度。受教育程度高者可获取更高的收入和财富,从而陷入贫困的概率就越小。反之,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者由于发展受限,获取就业和收入的能力低,生活极易陷入贫困。本文试从贫困与教育的相关特点出发,探讨宁夏南部山区教育贫困的成因,为进一步建立良性的扶贫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一、宁夏贫困地区的现状

宁夏属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而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宁夏南部山区八县区,如表1所示。针对宁夏山区贫困问题,自2001年以来通过采取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等措施,贫困发生率由2001年的16.6%降低到2005年的7.1%。2005年,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97.27元,比2004年增长了13.1%,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6.7万人减少到15.2万人,比2003年减少了11.5万人,低收入人口47.9万人,比2003年减少了23.4万人。贫困人数减少了,但贫困地区的贫困深度较全国其他地区却在增大。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村教育的落后和严重不足(见表2)。

20%适龄青少年中途辍学,未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同时教育投入远远落后于我国平均水平。导致贫困的乡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办公费用严重不足,拖欠教师工资,教育水平下降。

二、宁夏地区贫困和教育的相关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南部山区教育与贫困的相关特点

1、教育发展水平的低下加速了贫困化。宁南山区贫困和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先天性失衡,但是当地人民知识水平低下和思想意识落后,这是延续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即教育贫困导致的经济贫困。就农业生产方面来说,山区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低下,直接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劳动率低下,生产能力差,农业产出低,农民收入上不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劳务输出方面来说,由于劳动力素质低下,多数劳动力都没有一技之长,外出从事的工作都是苦、累、脏而工资很低的最简单的体力活,无力带动经济发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现状。

2、宁南山区的贫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虽然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下,有孩子上学的村民已经不用再负担学费和书本费,但是由于收入低以至于一些学习用具和学习资料上的开支都成了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尤其是上到中学以后,住宿费和伙食费更让大部分村民举债维持,因此宁南山区的教育投入的主力应该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的高低才能反映当地的教育投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贫困县对当地的教育发展的财政支持的力度仍然不够,由于教育投入不够,办学条件差,无法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得不到质的提高。由于教育投入过低,“一补”政策落实不到位,补贴范围太小,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经济援助不够,导致高辍学率。从以上方面来说,经济的落后即贫困的现实加剧了整体教育水平的落后。

综上所述,虽然扶贫开发已有一定的成效,贫困人口也有一定的减少,但由自然灾害和短期就业机会的不稳定性,又有新贫困现象的发生。教育水平越低,贫困发生率越高,教育水平越高,贫困发生率越低,经济发展速度才会越快。宁夏地区的贫困程度与教育水平呈现非常典型的负相关性,宁夏地区的教育和贫困是相互抑制的。教育水平的低下是导致经济贫困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南部山区教育水平低下的成因分析

1、财政资金投入过低导致教师年龄结构断层,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宁南山区经济发展落后,财政收入低导致财政支出在教育事业上投入较低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英语、计算机、数学、文体科类教师奇缺,为很多升入高中的孩子学习英语、计算机吃力埋下了祸根。更普遍的情况是,一个老师通常要担当其很多科目的科任老师,而且还有很多学校还存在严重的“包班制”。调查数据显示,50%以上的乡村教师的年龄都在50以上 ,且主要都是通过“民转正”的教师,很多都未接受过师范专业培训,甚至很多仅有初中的学历,拥有大专以上文凭的老师在乡镇中学都寥寥无几。在这样的情况下,总体教学水平让人堪忧。

2、教育成本不断增加加剧了教育贫困的现状。宁夏南部山区被调查地村民文盲和半文盲占到成年人的3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不同年龄阶段的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呈现出一种断层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子和相对贫困程度更高的村子更为明显,具体体现在50岁以上的村民中,90%都为文盲,30岁-50岁之间的受教育年限一般在5年以上、9年以下,即其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毕业到初中毕业之间,另外仍有4成左右为文盲半文盲,为数不多的人上过高中。30岁以下的文盲几率接近于零,但是受教育年限低于5年者约4%,可以看出,被调查地的16岁以上村民67.6%都已经受过5年教育以上,过去60%以上的文盲率和半文盲率降低了一半,高中以上学历占到了11.6%,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村民所占百分比仍然很低,不足5%,可见没有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之前,由于经济的落后性导致在村民要自行负担学杂费时,上学的人很少,可见,教育成本的增加导致整体教育素质的低下。而要负担高昂的高等教育学费时,上学的人就更少。

3、山区基础教育中途辍学率高。由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地的适龄受教育儿童的中途辍学率很高,隆德县最低13%,其他两个县都在25%以上,通过对导致退学原因的信息内容进行了统计,结果可看出,在所有被调查地的辍学儿童中途退学辍学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困难,在调查问卷中所有被调查者对“村里的孩子辍学,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的回答中,90%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家庭困难。由此可见,在被调查地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家庭无力负担教育支出,主要是指除课本以外的学习资料以及其他一些学习必需品及交通费用,这些支出对于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来说难以负担。而在盐池县这种人口密度小,以戈壁地貌为主的农村地区,由于村庄的分布比较散,村庄规模又较小(一般最多的也就100户左右),一个镇才只有几所小学,很多村庄的孩子上小学都得坐车或者寄宿,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和生活费除去地方财政的住宿补贴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育支出,很多经济困难的村民无法负担,这是导致南部山区很多地广人稀的地方高辍学率的主要原因。

4、教学资源分布欠合理,基础教育水平差异过大。由于区域差异导致的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失衡,优良教学资源分布过于集中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镇,而越是需要教育脱贫的边远地区其教学资源越是匮乏,主要表现为学校过少和校址设置不合理,导致很多重视子女教育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条件,而去城镇租房陪读。很多村庄由于规模小,实行了几个村集中资源办学制,由于校址的位置问题,使得较远村庄的孩子上学不方便,尤其是风沙肆虐的季节,大大增加了孩子上学的负担,使得基础教育水平出现较大的差异。

三、提高教育水平优化宁夏贫困地区扶贫效果的建议

(一)增加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优化扶贫效果

县乡两级政府更应注意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真正把农村基础教育摆在发展的优先地位,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要把学校的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时划拨给学校,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同时,地方各级领导应切实把教育放在超前发展的位置上,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的比重,提高教育经费的人均占有水平,通过压缩其他行政开支,确保贫困山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教师工资收入,不遗余力地保证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普及和落实。为减轻贫困,政府必须把增加贫困地区教育投入纳入区域反贫困政策,有效改善贫困宁南山区的教育质量。同时由于宁夏属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的配套教育投入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总额很少。因此,作为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国家应有向宁夏地区贫困县加大教育投入的倾斜政策。

(二)多渠道筹措教育发展资金

可建立地方性的教育发展基金制度,以满足地方教育不断扩张的需要。教育发展基金募集可采取财政拨款,企业出资、个人捐助相结合的办法,形成投资主题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元化。还可走区域合作,东西合作办学的道路,吸引东部企业和外商投资教育。通过引进外资、基金、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

(三)转变扶贫理念,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应以增加教育投入为主

贫困包含着收入过低、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及文盲四个方面的内容,而生产项目的投资只能短期解决收入过低问题,对其他三项涉及人力资本方面的内容,只起到间接的作用。通过二十多年的扶贫开发,宁夏山区总体上依然没有完全脱离贫困。通过分析教育贫困才是贫困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应调整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由生产项目转向人力资本,把扶贫资金投向教育。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教育素质,提高扶贫效果

帮助宁南山区农民和贫困人口的摆脱贫困的根本措施之一就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特备是在宁夏山区,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讲有限的教育资源重点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和各种技能培训,及可以扩大社会受教育面,有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和培训。在也多方合作为农民开设科普扫盲班对其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当地政府可以联合自治区各大中专院校,让在校学生为扫盲班义务讲学或培训,同时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社会实践学习的机会,也达到了为农民普及基本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对改善其思想意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张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7(3).

3、吴海鹰,陶源.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2007[J].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4、蒋晓岚.信贷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和改革思路[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2005(1).

5、宁夏农调队.宁夏扶贫资金投入效益评价[J].宁夏社会科学,2000(3).

*本文为北方民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06Y011;北方民族大学创新性实验课题,编号:XJ2008-034。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其中,杨晓荣为副教授)

猜你喜欢
教育水平贫困相关性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河南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教育水平关系研究
从权利观点分析中国贫困问题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