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内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01-20 02:30秦广东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30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秦广东

摘要:冷战结束和全球化带来的国际格局的巨变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内社会的转型,加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本身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使得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伤及现代化建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关键词:意识形态;西方社会思潮;封建思想残余;民族分离主义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195-0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必然要求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型与创新,为使转型与创新更具实践性,就必须先深入研究当前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革命性的本质特征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指导思想,并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批判和抵制各种错误和反动的意识形态,使马克思主义迅速成为社会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家领导人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其他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作为“后发”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与其他许多欠发达国家一样,在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前打开了紧闭多时的国门,全球化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特殊际遇。尽管全球化可以为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吸取新文明、新成果和加快发展经济的难得机遇,但是由于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总体上是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它已成为西方推行其意识形态的工具。因此,不可避免地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迎接各种思潮的挑战方面显得勉为其难,理论创新力度有所不足。如迄今为止,还没有从理论上对如何认识剥削、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等问题,作出具有说服力的阐释;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关系,社会化大生产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先进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国际战略中维护全人类利益与国家利益、阶级利益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同样没有作出学理性的阐述;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巨大变迁关注、跟踪、阐释不够,更有甚者,某些意识形态宣传的内容依然残留着封建思想,如媒体上经济出现诸如“为民做主”、“父母官”、“为民请命”等话语,将一个地方的发展维系在某一个领导人身上,无形助长了民众的“清官情结”。

另外,在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大肆鼓噪“全球化”意识形态,即“全球思维”,表面上主张全球“共赢”、“共同繁荣”、“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权高于主权”,其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其霸权主义和意识形态,企图以此为工具来控制和主宰整个世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图谋以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全球化,又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全球化来保障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制度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凭借繁荣的资本主义现实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否定、歪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原来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受到剧烈的冲击,意识形态的作用被相对淡化,部分人的意识形态冷漠与信仰模糊、信念动摇、信心不足,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每逢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之时,往往是意识形态活跃和发展的时候,先进思想不去传播、占领、落后思想必然获得滋生的机会而蔓延。意识形态的领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必然去占领。我们今天同样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变动着的现实需要科学理论和先进意识形态的引领。构筑体现时代发展与人们思想需求的时代精神,强化社会的共同理想,引导变化着的思想流向,就必须发挥先进意识形态的建设性功能。

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和控制的全球化,反映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特性和趋势,与全球化如影随形的是当代西方思潮与政治价值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渗透。对全球化状况的回应构成现代西方思潮与政治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如人本主义对人的命运、价值和生存问题的思考,未来主义对人类社会走向的探讨,后殖民主义对东西方关系的批判,文明冲突论对当代国际政治的阐释等。20世纪后期至今,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有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同西方国家面临的时代挑战有许多相似之处,西方国家在施政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措施、经验和实践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因此,不能把西方的理论都简单地用“荒谬”、“胡说”之类的定论加以否定了事,它们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要洋为中用。

洋为中用,并不是拿来就用,而要仔细甄别,认真梳理,去伪存真,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安全的灵魂——意识形态的安全!在几种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中,尤以新自由主义在中国最为泛滥,也最具有迷惑性。新自由主义首先是作为一种经济理论出现,其核心观点是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新自由主义在中国泛滥的原因,除了国有企业改革这一重大难题尚未完全破解从而给主流经济思想施压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无疑是国内某种新生经济势力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步伐加快,私有经济成分的势力空前强大。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需要寻求和扶植上层建筑的代言人和表现形式,以体现自己的特殊地位,实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诉求,它们的诉求某种程度上而言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观点不谋而合;其次,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和价值观前提是个人主义。其代表人物约翰·密尔提,“个人是最高的主宰”[1],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是对自由的限制和否定,必然导致极权和专制,这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但有一部分人把以人为本扭曲为以个人为本,以自我为本,造成个人主义盛行,集体主义失守。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这些与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背道而驰的东西却能从新自由主义那里找到庇护所;再次,从国家政策的层面来看,新自由主义极力反对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主张削减社会福利,有意造成社会不平等,从而削弱了国家对社会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导致社会和分裂和不稳定。可以说,新自由主义推行到哪个国家和地区,哪个国家和地区就会遭到巨大的风险和灾难。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激励和引导下,的确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然而更多的人没有真正富起来。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直接威胁到广大群众对无论是结果平等还是机会平等的价值诉求。这个问题能否得到积极稳妥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反映了我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我党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相形之下,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来说,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总之,在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发展经验的同时,又要始终保持清醒:“和平演变”是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既定战略,反“和平演变”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既定方针,一刻也不能松懈。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意识形态中的有些部分,经过历史传承,已经化为中华民族的血脉,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观念和行为习惯之中。对此,我们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赋予其时代特色,古为今用。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

但封建思想毕竟是封建思想,其要服务的经济基础和维护的统治秩序决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一些旧习俗、旧传统、旧思想在社会上重新抬头,这些思想反映到党内来,封建社会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裙带关系、人身依附等被以权谋私特殊化、官僚主义、家长制、任人唯亲、关系网、人情风所代替,严重腐蚀着党的肌体,削弱了党的战斗力。主要表现为:

1.特权意识。特权是皇权的现代翻版。皇权的核心观念是“忠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特权最典型的特征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它是封建意识形态遗毒最深的一种,现代的很多腐朽思想和腐败行为都由此而生。对特权的贪婪追求是官僚主义、家长制作风和一言堂等压制民主现象的思想根源。只要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就一定要当“土皇帝”,说话算数,为所欲为。为获得特权,一些当权者滥用权力,有钱人买特权,如此,则法制建设就成了形式,公民的一些民主权利得不到落实,以权代法者有之,贪赃枉法者有之,权钱交易者有之。与特权相对应的则是奴性,特权造就了奴性。因为特权的行使对象除了服从,还是服从。在这种文化范围中,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被扼杀,没有反抗,只有效忠,没有批判,只有奉承,这也是各种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和政治体制改革难以向纵深推进的深层次原因。

2.宗法观念。宗法观念以家庭—家族利益为中心来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其他诸如同学关系、同乡关系等是这种关系的延伸和补充。在宗法观念支配下,个人所属的家庭利益是最核心的利益,各种小团体利益、宗派利益是进一步的延伸。宗法观念带来的结果是对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漠视,表现为政治上的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表现在经济上就是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沽名钓誉,追求“光宗耀祖”。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国家利益为重,强调在服从全局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同时,尊重合理的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反对不顾大局,拉帮结派,勾心斗角,影响团结。显然,宗法观念的存在和蔓延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是背道而驰的。

3.等级观念。在中国封建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礼”和“仁”,“礼”和“仁”的结合,就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和谐”。“君臣各有定分、上下皆有级别”的等级制度体现着高下、尊卑的统属、节制关系。社会权力结构建立在一层对一层的任命和服从的链形体系之中,官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权力一层一层向上集中,最终是一个人说了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在用人体制上,虽然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任前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但“官本位”思想仍然十分严重,干部能上不能下、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对领导干部监督不力等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每一级都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加上又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和专制主义,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2] 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努力,在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是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纵观当今世界政局的动荡和热点地区的冲突和纷争,无不与民族主义这种意识形态有关。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创建,也可能会导致一个国家的分裂,正如法国政治学家吉尔·德拉努尔所言:“民族主义是一种非常富有弹性,甚至变化无常的意识形态,因此它能为极其矛盾的客观目标服务,它既可用于肢解国家,又可用于建立国家……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外壳。”[3]当今时代,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相互作用,产生了两个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问题的出现,西方发达国家对建立在传统民族主义之上的国家主权概念提出了质疑,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幌子,到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甚至武装入侵,试图建立一种民族主义化的世界“新秩序”;另一方面,国际资本的全球性渗透,直接刺激了许多国家民族主义的高扬,于是民族主义又被作为抵御全球化影响的意识形态武器,对民族主义进行自我保护和抗争。可见,如何处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的关系成了民族主义在当代的重大问题。目前中国存在的民族分离主义意识形态有台湾民进党、台联党的“台独”意识形态、“东突”分裂势力意识形态、达赖集团的分离意识形态等。台湾问题虽然与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纠缠在一起,但它是中国内战的产物,本质上是中国国内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结果。达赖集团的民族分裂活动虽然现在大势已去,但其分裂意识形态的影响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不能掉以轻心。“东突”民族分裂势力原本是一股恐怖分子纠集在一起的非法武装,这股势力现在有从制造恐怖事件转向意识形态斗争的趋向,企图通过意识形态宣传使其合法化,这个问题与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纵容“东突”恐怖分子是分不开的。“七·五”事件再一次用鲜血给国人上了沉痛的一课,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三股势力”为了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已经把罪恶的矛头对准了我们的社会,对准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对于“三股势力”分子而言,无辜的生命可以任意残害,他人和公共财产可以随意破坏,法律的尊严可以肆意践踏。这种反人类、反社会的暴行,只能把“三股势力”的罪恶本质暴露无遗,必将激起全社会的强烈反对。事实再次表明,“三股势力”敌视国家、危害社会、残害人民的本质没有丝毫改变,其手法有日趋残忍、极端的趋势。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为任何煽动蛊惑所扰,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制造事端的犯罪分子并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坚定捍卫改革发展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决不让“三股势力”的罪恶企图得逞。台独、达赖集团、“东突”这几股分裂意识形态尽管目标各不相同,但都严重危害着祖国统一。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其对意识形态领域干扰、破坏的主要表现、特点和方式手段,彻底挫败他们的阴谋,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