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遂群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中国就业的客观形势。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用人组织用人行为不规范是当前就业难的直接原因。纠正用人偏差,规范用人行为,增加就业人口,是实现扩大就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民生;用工;规范;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93-02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不仅关系着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是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中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仅是劳动力供给、需求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还有失业人员再就业、大学生就业以及农民工就业等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
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从客观上讲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中国有7亿多劳动力人口,如此庞大的劳动队伍,远远超出了中国当前经济吸纳劳动力的承受能力。2009年,有人说有2 000万待就业人口,也有人说4 000万。但是,2009年社会仅能安排900万左右。无论如何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缺口十分巨大。二是经济落后,产业链条发展的不够充分,特别是第三产业滞后,难以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口。从主观上讲一是由于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不规范,或者说是不合法,如工商建筑企业和一些事业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超劳动时间和超劳动强度的现象,使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被排斥在就业领域之外;二是劳动行为的社会检查监督不到位,造成非法用工,如童工的使用等。另外,退休再就业也挤占了一部分就业岗位。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加之退休人员经验知识丰富,退休人员深受用人组织青睐,使适龄就业人口无法实现就业。
用人行为不规范是当前就业难的直接原因。用工行为失范侵占了相当一部分就业岗位。用人组织用工行为失范,主要表现为劳动时间延长和劳动量增加。(1)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达12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达十四五小时,主要是私企表现较为突出,节假日制度不健全。(2)物质加工企业劳动者加班加点。由于企业用工自主和社会就业压力大,员工只能默默地承受。(3)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4)学校等事业单位超劳动强度工作。大学教师成了上课机器,年工作量达400学时以上,有的甚至达800~1 000学时,另外还要完成科研等任务;中小学学生班级大,一个班学生人数达七八十人,有的甚至超过100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难以照顾如此大的班级,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用人组织之所以超劳动时间和超劳动强度用人,是为了通过减少人员,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现有员工的收入。
解决就业难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它不仅涉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解决就业问题,从长远讲,必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就业充分;从当前来讲,主要是依法规范用工行为,清理非法就业岗位,为就业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四是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五是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这些方面的贯彻实施,必须从规范用人组织的用工行为开始。因为不规范的用工行为侵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一部分就业者被排斥在就业领域之外。
1.依法规范用工,严格劳动时间,创造就业机会。用人组织要自觉贯彻执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在法定的劳动时间内合理合法用工,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时间;同时要社会加强劳动执法监督检查,对违法用工行为要进行纠正并作相应的处理和制裁。通过依法规范用工,为求职者找出工作岗位。
2.制定相应法规,保障农民工的权利,使更多的农民工就业。农民工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劳动群体中平等的成员。但是,他们的劳动时间没有限制,势必影响他人的就业机会。因此,制定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相关法规,一方面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为社会增加就业机会。
3.合理规定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量,为社会各行各业创造就业机会。中国人口多,同样就学人口也多。通过合理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工作量,不仅可以保障当前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育人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办更多的学校满足学生就学的需要,还可以为社会各方面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实现扩大就业的目的。
4.规范用人组织行为还要通过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来实现。一方面社会要加大用人组织和员工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还要规范员工最低工资和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使用人组织有资金能力来吸纳更多的员工进入就业领域。
5.员工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也是规范用工行为、实现扩大就业的组成部分。就业员工通过依法劳动、依法休假,也可以避免用人组织任意加班加点,为求职者创造就业机会。
此外,加强对退休劳动者的使用,保障退休人员的权益。退休劳动者是社会劳动群体的一部分。社会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一方面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另一方面保障他们安享晚年生活。
解决就业难问题,不仅要规范用人组织的行为;同时还要加强对就业者的教育培训力度,使他们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准备好进入工作岗位的条件。
对劳动者的培训要与岗位的需要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其内容应包括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就业观念和法律意识培训等。
岗位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劳动者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等内容。
职业道德培训主要包括劳动者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思想道德境界,追求事业成功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服从服务意识,忠诚敬业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健康的身心、积极的心态、远大的抱负、开阔的胸怀、优秀的品格等。
就业观念培训主要包括劳动者要树立到基层、生产第一线、民营企业就业的理念;树立多次就业的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开拓自己职业发展的空间。
法律意识培训主要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劳动者维权常识等法律知识,帮助劳动者知法、懂法、用法,增强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培训的途径可以依托职业培训机构(如职业学校等)、也可以通过社区村镇以及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
总之,规范用人组织的用人行为、实现扩大就业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工程,唯有用人组织依法用工、就业者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社会执法组织依法监督检查,才能尽快的解决这一根本的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