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理赔实务专业是个年轻的专业。湖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2003年率先开设该专业以来,已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人数达1300人,不少毕业生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来选拔人才。当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例如,在对毕业生进行调查时,用人单位反映部分学生刚毕业时表现出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岗位实操技能低、理赔估损出错率高等问题;毕业时间较长的学生则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差、自主学习能力弱、职业道德欠缺、擅自离职等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重新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两方面进行。
基于岗位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
(一)保险理赔人才的能力结构
保险理赔岗位主要包括接报案类(10%)、事故调查类(60%)、理赔服务质量控制类(30%)。具体主要有接报案、案件调度、查勘、定损、复勘、核价、核损、核赔、未决管理、理算等岗位,其能力结构如下:
核心业务处理能力(1)接报案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处理查勘、定损、紧急救援、委托、被委托等调度任务,跟踪和督促查勘定损人员完成派工任务;(2)事故现场调查取证能力:迅速赶赴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取证,对事故的真实性负责,判定保险责任,缮制查勘报告;(3)事故损失确定能力:准确判断事故车辆的损失大小、估算汽车修理费用、对二手机动车估价、确定事故赔款额。
业务辅助工具操作能力每日处理大量的案件,必须借助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汽车驾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应用是现代办公人员的必备能力,如在查勘平台中进行查勘信息录入、事故责任判定、上传照片等操作,在定损平台中进行修理、更换零配件清单录入、核定维修工时费等操作。
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在事故理赔过程中涉及的人物与事件是形形色色的,随时会有各种意外状况出现,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能力;保险理赔人员在案件理赔处理过程中要与各方面的人员进行交流与协调,如在理赔现场向客户告知理赔程序,解释保险责任和事故损失确定的依据,确定损失时必须与投保人、修理厂一同协商处理。所以,较强的管理沟通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必需的。
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保险理赔工作不光强调业务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岗的一线工作人员与业务工作接触最为紧密,自主学习和思考创新是自身发展的必经途径。
(二)高职保险理赔实务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对保险理赔人才的能力结构分析,保险理赔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能够驾驶车辆和拍照询问,还要能够解决保险事故现场和事故车辆损失确定时的疑难杂症,是一个专业技术要求高、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工作。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高技能型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流动的照相机”。这样的定位才与我国高职教育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在与许多保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时,他们经常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保险理赔一线工作人员易得,但保险理赔一线管理人员难得。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成长较快的学生在毕业2~3年后成为公司的基层管理人员。所以,在这个特定的行业中,根据行业人才需求,我们可以把专业培养目标拔高一筹,即“基层技术型管理人才”,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兼顾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与管理协调能力的培养。
基于高职学生能力模型的学生能力现状分析
(一)高职学生的能力模型
高职学生的能力由三个能力模块层组成,各层中能力模块的多少和比例不同,形成不同的能力结构,表现出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性。
基本能力模块层包括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基本能力层是人才能力结构建立的基础,其能力面越广、能力强度越大,总体能力的可塑性越大。
综合职业能力模块层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公关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等,这些能力构成了综合职业能力模块层的主体。除此之外,还应包括职业道德、责任感、敬业精神、行为习惯等。这一层能力是高职教育阶段能力培养的重点。
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层包括对岗位任务的理解能力、技术应用和技术分析能力、对操作工艺与操作技能的把握能力等,是针对具体岗位的能力。这一层的能力模块是活动模块,随岗位的转移、工作内容的变化而重新组合并补充完善。
基本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共同组成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系统,三者有机联系,相互影响。基本能力发展得越好,职业能力发展的条件就越充分。同时,职业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基本能力的发展。理想的能力架构应该是基本能力扎实深厚,综合职业能力高度整合,职业岗位能力娴熟、针对性强。
(二)高职保险理赔实务专业学生的能力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会认同度比一般综合性大学低,所招学生能力素质相对较低,普遍表现为基本能力模块层的能力面较窄、能力强度不大,总体能力的可塑性小,尤其是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学能力弱。综合职业能力模块层中的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公关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本应是高职教育阶段能力培养的重点,但是,反观我们近几年所制定的课程体系,主干课程几乎全是围绕工作岗位设置,教师在授课时强调的也是岗位知识与技能。这就使第三层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层建筑在一个不稳定的根基上,致使整体学习效果始终很难达到理想状态,知识的迁移性差,学生毕业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表现出后劲不足、缺乏自信。
因此,必须针对高职保险理赔实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基层技术型管理人才”,在高职学生现有能力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和优化高职保险理赔专业的课程体系。
高职保险理赔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一)高职保险理赔实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结合以上分析,专业培养策略应该是巩固与提高基本能力,重点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具体内容如下: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不变;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公关协调能力、职业道德、责任感等;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处理能力、业务辅助工具操作能力。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基础能力培养模块开设的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模块开设的课程有:管理学基础、公共关系学、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沟通原理与技巧、礼仪训练、社会心理学、逻辑学。
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模块依据岗位分工的变化开设的课程有:(1)公共模块:汽车专业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文化、汽车材料与汽车配件、汽车构造、汽车专业英语)、保险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会计学、风险管理、保险原理、保险相关法律法规、财产保险实务)、汽车驾驶。(2)活动模块1:车险理赔外勤岗位(保险公估外勤实务、道路交通事故勘查与处理、事故汽车修理评估、生产实训);活动模块2:车险理赔内勤岗位(保险公估实务内容实勤、保险文书写作、生产实训);活动模块3:车险销售岗位(保险营销、消费心理学、生产实训)。
(三)高职保险理赔课程体系的改进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模块课程增加或调整:增加管理学基础、公共关系学、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把礼仪课程改为礼仪训练。
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课程分为公共模块与活动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质与意愿选择活动模块。
汽车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如整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两门课程,形成《汽车构造》与《汽车维修》课程;整合《机械基础》和《机械识图》两门课程,形成《汽车机械基础》课程,避免了内容重叠,突出了实践技能。
保险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增加《经济学基础》、《会计学》、《风险管理》等课程。
增设选修课并增设保险理赔技能竞赛选修课,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通过上述调整,课程体系明显表现出基础课程增加,对学生基本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加大,岗位能力模块注重灵活和简便,全面培养学生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当然,要培养出业精、技勤、守规的优秀学生,仅仅改革课程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从其他方面同步进行改进。如针对学生基本能力培养,需要每一位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教研室应该积极鼓励本专业学生参加校园活动,指导学生参加校外专业活动,为其创造职场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加快专业实训室建设,实现岗位核心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专业教师应该尽快熟悉保险理赔业务,真正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叶取源.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2,(11).
[3]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作者简介:
彭晓艳(1975—),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