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传统和校风校貌。校园文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校园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外化形态,主要包括校容校貌、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等;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纽带,主要包括学校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要包括办学方向、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教风等。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院人才培养、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校园文化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它既是深层的群体意识,又是师生形成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关键。开展校园音乐活动与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存在着相辅相承的关系。高职院校学生开展音乐活动是构建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载体。通过学生的音乐活动,可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提升个人修养,净化心灵。在音乐活动中,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思想得到交流,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来说,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音乐活动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活动是高职院校德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英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伍德说过,音乐的功能在于“改进德行”;我国的《礼记·乐记》中也有对音乐与德育关系的论述:“乐者,通过伦理也。闻宫者,使人温舒广大;闻商者,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者,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者,使人乐善好施;闻羽者,使人齐整。”可见,在音乐活动中,当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激励他们正确地对待人生。同时,在音乐活动中,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反映各种职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也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第二,音乐活动是高职院校科学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目前,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人文的不足,学生更注重专业技术知识学习,而忽视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事实上,通过音乐活动,如音乐欣赏、乐器演奏,可使高职生了解各国的历史,通晓各地的风土人情;演唱歌曲可以提高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音乐活动中,人脑会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发生一系列的联想,而想象力正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维克多·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科学研究也表明,优美的音乐能促使脑肽大量释放,从而来促进人的形象思维,提高记忆力。可见,音乐活动可最大限度地开启人脑的形象思维,帮助高职生摆脱现有的思维模式,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音乐活动是高职院校美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高职生来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最富现实的审美教育。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通过对现实美加以艺术加工得来的,因而比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集中。音乐本身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均匀有力的律动都能给高职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音乐活动是对高职生审美教育的直接手段,借助于这种手段,提高高职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他们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第四,音乐活动是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健康的人格。音乐活动可陶冶人的情操,使个体的不良情绪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喧泄与升华。各种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如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音乐能调节忧郁、沮丧的情绪;情调悠然、节奏徐缓的音乐,能调节人不安、焦虑的情绪;唱歌时有节律的呼吸,可缓解紧张的情绪等。音乐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心理感召力,借助音乐活动可让高职生从自卑走向自信,从失望走向希望,从消极走向积极,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格。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见,音乐活动对维护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有独特的作用。
第五,音乐活动是高职院校集体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音乐活动有许多集体参与的方式(如合唱),既要求发挥个人的个性,又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要求在同一个音乐活动目标下相互配合,共同演绎同一个音乐作品,任何突出自我的不和谐的行为都会破坏整个音乐活动的效果。这种音乐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培养高职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养成诚恳待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处世态度。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音乐活动对促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音乐活动呢?
第一,可以把音乐活动贯穿于学校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做到常规化、制度化。一是用音乐替代校园铃声。根据每天不同的教学活动安排,设置不同的音乐。如上课的铃声可用节奏明快的音乐,帮助学生尽快收心,安定情绪;下课的铃声可选用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摆脱紧张情绪,尽可能地放松。二是利用音乐媒体传播音乐。如利用高职生自办的广播站,在不同的作息时段给学生播放音乐。高职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内容以专业技术为主,内容单调、枯燥,在课间给他们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使他们从紧张、烦躁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消除焦躁不安的情绪,增进对校园生活的热爱,进而自觉遵守各项纪律,与同学、老师友善相处。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板报、学生刊物、校园互联网宣传、传播音乐,扩大音乐的影响力。
第二,可以开设音乐讲座或音乐欣赏选修课。高职阶段的大学生,求知欲强,爱好广泛,其中不乏音乐爱好者。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所限,在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备受忽视。调查表明,在我国的大学生中,有68.7%的学生由于多种条件的制约未能接受全面而系统的普通音乐教育,有65.3%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由此可见,高职生的音乐活动能力与其浓厚的兴趣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对高职生在音乐素养方面的差异,高职院校可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面向高职生开设针对性较强的音乐讲座,满足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多种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音乐知识。音乐欣赏选修课是广受高职生欢迎的选修课之一,指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向他们介绍各种音乐作品。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无论是通俗音乐,还是高雅音乐,都有思想健康、情感真挚、优美动人的作品,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品味。
第三,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让大部分学生参与活动,亲身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音乐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比赛的形式,如举办校园艺术节歌曲大赛,各系、班之间进行大合唱比赛,校园歌手选拔赛,健美操比赛等。通过比赛,满足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活动也可以是普及性活动,任何学生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参加。如可以在校园中举行歌会,不分年级,不分班系,不分演唱方式,对场地、设备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选择健康的歌曲,几个、十几个学生聚在一起就可以放声高歌。这种形式看似简单,却可以满足广大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使他们充分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第四,可以在校内建立各种形式的音乐社团。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音乐社团来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活动水平。如根据学生的特长建立各种乐器社团,如吉他社团、合唱队、舞蹈队、铜管乐队、健美操表演队等,通过定期训练、定期活动,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舞台,让他们充分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学习、生活乃至今后走向社会工作的自信心。
第五,可以根据各高职院校的特点,创作反映学校特点的校园歌曲。校园歌曲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最能体现学校精神的是校歌。一支好的校歌,是该校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是学校优良传统与办学特色的象征。所以,高职院校可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创作校歌,让学生歌唱。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弘扬学校优良传统的热情,增强学校独有的群体观念,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优良品质。学校还可以创作校、系活动组歌,使学生在参加校、系活动时都有歌可唱。如参加校运动会和各种集会时都有相应的歌曲。这样,可提高高职生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作为高职院校,活动组歌应当尽可能体现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反映出高职特点和专业特点。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高职院校的音乐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管红星.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新探[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83-85.
[2]苏霍姆林斯基.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讨论审美教育问题[J].艺术译丛,1959,(5).
[3]梁子贞. 论音乐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7-48.
作者简介:
宋一栋(1965—),女,江苏无锡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