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多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陆续面世,大大丰富了教学。但是,没有任何一套教材能够同时满足所有学校的需要。如何有效整合利用这些教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整合利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的必要性,剖析了整合利用教材过程中较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整合利用的必要性
目前,社会上有多套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虽然基本体现了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整合利用,显得十分必要,主要依据如下。
教材的整合利用体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推进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0年10月制定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它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应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公共英语教材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十年来,《新编实用英语》、《新视野英语教程》等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应运而生,缓解了教材不足的压力。不过,随着课程的不断发展,教材应保持处于动态开发的态势。但事实上,教材因材料收集、出版周期、使用反馈等因素,始终与现实的课程发展有一个时间差。当然,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在教材的使用中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材的整合利用符合高职高专生源现状的要求高校大规模扩招后,高职高专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下降,基础差,在专业学习方面感到力不从心,英语学习更是困难重重。生源质量的整体下降,要求教师适度降低教材难度,因地制宜,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此外,在高职高专生源整体下降的同时,个体学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一些学生深感自己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而另一些英语拔尖的学生却反映公共英语教材偏容易,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面对个体学生的差异,教师必须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整合教材,不断满足多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材的整合利用反映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的特殊性作为公共必修课,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发展相对较快,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材。事实上,自《基本要求》制定之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有多套相关教材面世。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新编实用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英语教程》等。总体来说,这些教材坚持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侧重学生口语的训练,体现了《基本要求》的精神。因此,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较为丰富,重新编写一套公共英语教材的现实意义不大。但是,各高职高专的情况千差万别,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教师必须学会在使用中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以《新视野英语教程》为例,该教材的阅读部分难度较低,十分适合理工类高职院校或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使用,但其“听说”部分单独成书,Speaking部分与单元内容相对脱节,不利于巩固学习。而Speaking部分与阅读部分前的导入(Leading)又有重复。在公共英语的课时逐渐缩减的情况下,适当整合这两部分内容十分必要。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整合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本地区、本校甚至本班的具体情况,整合利用教材,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然而,整合利用公共英语教材的过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整合的概念被简单化近几年,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授课学时逐渐缩水,先是授课学期从四个学期减为三个学期,后是三个学期的授课时数分别从每周的4-4-4减为4-3-3。课时越来越少,人才市场对英语的要求却并未降低,教材的整合利用也因此被提上日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教材的整合利用往往停留于表面。教材整合主要包括四类:删除、替代、补充和改编。许多教师把教材整合的概念简单化,认为就是简单删除部分教材,或是添加一些内容,忽略了教材的内容联系,整合后的教材大大削弱了使用意义。例如,不少院校把每学期的教材删去几个单元,以确保所授单元的课时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目标。但是,随着部分单元的删除,这些单元所包含的语言基础知识也被删去,又没有得到适当的补充,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整合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删除和添加,若把整合的概念简单化,那么整合便破坏了原有教材的系统性,也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教师资源有限,经验不足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高专院校蓬勃发展,这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使这类院校的师资力量日趋薄弱。外语教师不仅要承担外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还要承担公共英语专业的教学任务。在许多高职院校,往往是几个英语教师负责全校数以千计学生的教学,这对教师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疲于应付教学,很难潜心研究教材,有效地整合利用教材。此外,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科研要求较低。因此,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科研经验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教材整合的实施。除了少量经过培训的教师能够勉强胜任教材整合这一工作,多数教师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学生起点低,差距大从总体上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起点低,底子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两类:一类是高中生,相对考上本科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英语水平较差;二是中专生,由于中专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相对较低,其英语基础普遍较低。如何整合教材,使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从教学中受益,同时又能达到《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对教材整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此外,地域、院校、专业、学生个体等方面的差异也加大了教材整合的难度。同一份教材可能适用于一个年级的多数专业,却未必适用于所有专业。以《新编实用英语》为例,它包含不少外贸函电写作,作为外贸、物流等专业的教材,该部分教材应进行适当扩展;而作为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的公共课教材,因为它与学生今后的工作联系较小,学习起来难度也大,不仅不必对该教材进行补充,若课时有限,可以直接删去。如何取舍是摆在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应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教材整合观念观念决定一切。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整合观念,从整体上理解教材整合,不能把整合理解为对教材的简单增补或删减。高职高专的教育工作者应综合考虑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真实性、统一性等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和就业导向,围绕就业岗位群的需要,对相关的教材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更好地为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服务。由于教学时数与学生水平的限制,英语教学必须在学以致用的前提下打好基础,使学生真正“学一点, 会一点,用一点”。只有树立正确的教材整合观念,教师能才有效地开展教材的整合工作。
提供相关培训和资金支持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整体相对薄弱,科研力量不强,对教材整合利用的经验不足。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教师业务及科研能力培训,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重视科研队伍培养,鼓励教师从事相关教学研究,学校可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设立配套奖惩与资助措施,促进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有效整合英语教材。此外,教师自身也应主动更新思想观念,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培训,深入了解学生心声,调研市场对人才英语素质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有效整合教材。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研究、挖掘教材,发现其优点和不足,对教材采取增补、删减、置换、重组等方法, 根据学生的基础,灵活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材编写的预设目标。
吸纳学生参与教材整合根据人文主义的精神,外语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相关性,同时具备完整性、有用性、满意性,才能施加对学习者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学实践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材是教学目标的载体,它的整合同样需要吸纳学生参与。学生参与教材整合,不仅可以提高教材的有效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的应用对象主要是学生,只有学生认可的教材才可能是合适的教材。学生参与可以减少教材整合的盲目性,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可以通过对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实现学生参与。
建立全面的教材评估体系教材的整合工作往往由单个学院或教师开展,难免有不全面的地方,整合后的教材是否真正有效,还需要进一步评估,这一环节在实践中往往被忽略。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起全面的教材评估体系,对整合前后的教材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其效度如何,以期为进一步整合提供依据。教材的评估人员不仅应该包括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还应包括学生(主要为已用过教材的学生)以及用人单位。评价的内容包括教材的效度、信度、难度、实用度等。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英语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应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积极有效地整合教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实现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黄华.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二度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郑树棠,周国强,等.新视野英语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张健.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5]教育部《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新编实用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张云飞.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刍议[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作者简介:
姚丽霞(1977—),女,福建莆田人,教育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盈峰信息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本栏责任编辑:尚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