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三十年

2009-01-19 09:27邢章萍
经济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造林

邢章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力争到2020年,使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2%,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建成一批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15%左右,努力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状况的根本好转。

翻开中国地图,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绵延至黑龙江省的宾县,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这片广袤的土地见证着开创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先河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成长。

“三北”工程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30余年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5.05%提高到10.51%,工程区生态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构建了防护林体系,改善了生存发展条件。重点治理地区的风沙侵害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呈“双降”趋势;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平原农区基本建成了防护林体系,粮食产量和农田面积呈“双增”趋势。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表明,从1999年到2004年的5年间,陕、甘、宁、内蒙古、晋、冀等6省(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与1999年相比,沙化土地净减少7921平方公里。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已进入了改造利用沙漠的新阶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完成造林274万公顷,在巩固绿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绿洲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4万多平方公里扩大到7万多平方公里,扩大了四分之三,一个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天然荒漠林为主体,多林种、多带式、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的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已初步形成。

另外,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改善了生存条件。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小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人居环境明显好转。通过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区域内小气候明显好转,有效抵御了各类自然灾害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侵害,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三北工程区森林面积由工程建设前1985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4283万公顷, 蓄积由7.2亿立方米增加到13.9亿立方米。新增蓄积6.7亿立方米,可以固化二氧化碳12.26亿吨,释放氧气10.87亿吨。森林面积的增加也净化了空气,减少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提高了空气质量。据测算,三北工程新增造林面积每年可吸收二氧化氮734.1亿吨,二氧化硫183亿吨,一氧化氮929.8万吨,一氧化碳5383.2万吨。

并且,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培植了特色资源,增强了持续发展能力。三北工程建设30年来,把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造一片林子,富一方百姓,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培植了产业资源。在工程建设中,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把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培育特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区域优势,建设了一批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饲料林基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防护林体系建设,广大人民群众从特色经济林产品销售、流通和加工以及人工林木材销售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林果业和木材生产已经成为建设区广大群众增加收入的稳定来源。林果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农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产业和现实途径。

开创了生态建设新纪元, 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三北工程建设30年来,加快了造林绿化进程,美化了生活环境,增强了竞争的软实力,也提升了我国在生态领域的国际地位。把造林绿化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引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人们绿化意识,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社会功能不断彰显,文明进程不断推进。

经验可鉴

30年来,三北工程走过了不断适应、探索和创新的非凡历程,为我国的生态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防护林体系建设道路。

首先是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建设思路。三北工程坚持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道路,在建设布局、树种结构、主攻方向上都紧密结合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护林体系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坚持行政推动、政策引导的建设机制。通过政府行政行为的干预和推动,建立了国家补助、地方配套、群众投劳的工程建设投入机制,同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刚性和鼓励性相结合的政策措施,让工程建设者充分享有营造林的所有权、收益权、分配权和处置权,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遵循分类指导、分区实施的建设原则。在建设中,将三北地区按东北西部地区、蒙新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华北北部地区5个一级区以及22个二级区和59个三级区规划的前提下,根据立地条件将建设区划分为山地、平原绿洲、黄土高原、草原、沙区五种类型,结合实际提出了各类型治理重点、林种结构、主要措施和实施原则,使工程建设既有基本遵循的区域性布局原则,又有适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措施,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生态建设的科学性、整体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生态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协调发展的能力。

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建设方针。三北工程建设从客观规律出发,提出了农林牧、多林种、多树种、带片网、乔灌草、造封管结合的建设方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同步,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良性互动的循环系统,保证了多功能、多效益的发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防护林体系的生产力。

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建设思路。抓重点、抓示范、以点带面是三北工程取得成效的重要法宝,通过重点治理和示范带动,提炼总结了成功的治理经验,推广应用了成熟的治理模式,推动了整体治理的步伐。

任重道远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在一代又一代“三北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局面,但是目前三北地区生态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三北地区是我国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我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部分布在这里,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48.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5.2%。三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67%,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严重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不仅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30余年的建设中也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地方,成为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的绊脚石。

首先是建设规模与生态建设需求不相适应。三北工程作为世界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载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从目前的建设任务和建设规模上来看,特别是四期工程以来,年造林只有33~40万公顷,约占三北地区造林面积的五分之一,与全国造林规模相比,不足十二分之一。按此速度推进,三北四期工程任务很难完成,建设目标很难实现,与工程地位和影响力都不相适应。

同时,投资总量和建设标准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三北工程建设投资仅占全国同期林业总投资1 %。随着“两工”取消、地方配套政策的淡出以及造林成本猛增等因素的影响,投入不足、进展缓慢的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三北工程建设长期实行国家补助、多方集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工程建设机制,投入标准低。三北工程建设以来,一直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建设原则,一些造林条件好的地方都已造上了林,剩下的宜林地大多是深山远沙,自然条件差,造林难度大。防护林结构单一与功能需求多样化不相适应。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建设内容单一、造林方式单一、防护林功能不合理等问题突出。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一般都是工程建设初期营造的,大多已进入成熟林阶段,林带残次破损,影响了防护功能。

并且,管理方式与工程建设形势变化不相适应。30年来,工程建设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制机制都进行了重大调整,工程建设的管理方式与工程建设形势变化不相适应。工程建设标准滞后、监测体系建设滞后、建设科学评价体系滞后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面对依然严峻的保护形势,2009年8月15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以加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期我国生态建设的里程碑。对于加快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构建祖国北方生态屏障,对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月4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上指出,要准确把握《意见》的精神实质,要牢牢把握加快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这个主题、着力抓好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两大任务、突出推进造林营林、科技支撑、效益监测三项重点工作、创新投入、建设、金融扶持、生态效益补偿四项机制、着力构建防风固沙、荒漠绿洲、生态经济型、高标准农田四大防护林体系。各地要依据这一战略布局,立足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确定不同治理方案措施,统筹安排三北工程建设,科学治理,整体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将按照《意见》的要求,编制分期规划并落实任务、合理布局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重点区域治理;优化营造林结构、加大科技推广和服务力度、加强保护和利用管理、科学开展工程效益监测和评价;完善投入机制、创新建设机制、建立金融扶持机制、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三北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意见》指出,力争到2020年,使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2%,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建成一批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15%左右,努力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状况的根本好转。

猜你喜欢
三北防护林造林
我的三北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