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热点评说

2009-01-19 09:27
经济 2009年11期
关键词:煤矿信息

国际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触底?

华谊上市 能否解决影视娱乐业融资渠道?

信用社会 我们的信用到底由谁来征信?

山西煤改 能彻底告别矿难吗?

(一)

去年的9月15号,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宣布破产,次贷危机迅速地演变成为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以此为标志,二战后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全世界的经济已经遭受了整整一年的风暴洗礼。连日来,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反弹,世界经济显现出趋稳向好的迹象。这场号称“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真的在离我们远去吗?全球经济何时能走出衰退的阴影?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金融危机一周年:世界经济何处去?

●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触底,但局部风险仍不可低估

● 世界经济整体复苏要看是否有持续性和长期性支撑

● 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 中国政策目标要从保增长转向促就业、调结构、促消费

《今日观察》:这次经济衰退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两个相互组成的部分,相互联系但又相互独立。世界经济已经变成可以预见的衰退。美国经济应该在三季度以后就会触底,那么欧洲经济应该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就会触底,日本经济则会在稍后触底。但这个触底绝对不意味着说它很快就会反弹起来,会有很好的一个复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衰退,看来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循环,是一个经济周期,更重要的是一次全球化的结构调整,预示着它耗费的时间会长一些,比较悲观的估计要8到10年,最乐观的估计也在2年以上。

从金融危机本身来看,基本上已经触底,但是可能有两个因素导致还会有二次探底的可能。一是前期各国采取的大量刺激性的政策,可能会引发金融系统新的一些不稳定和风险;二是金融危机跟经济危机之间有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互动可能是良性互动,也可能是恶性互动。如果经济衰退的时间过长,产生的恶性效应可能再次向金融系统传递,这样仍然不排除金融系统进一步不稳定的可能。但是像前期的那种金融系统大规模倒闭,导致金融机构巨额的损失,引起巨大恐慌的情况不会再出现。

对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来看,最重要的还要看两点:第一是有没有持续性,如果没有持续性的话,可能会再一次下探;第二是有没有长期性。如果没有这两点支撑的话,那么这个反弹可能是短暂的,不能把它看成是触底。预测今年衰退结束,甚至明年上半年衰退结束,都有点过于乐观。因为从全球经济来看,很多大的经济体还远远没有走出衰退。

从短期来看,各国政府面临的挑战可能是下一轮的通胀问题;从中期来看,挑战可能是全球金融秩序的再造;从远期来看,挑战来自生产结构的调整。中国在调消费,美国也在调消费,一个上下调,一个往下调。所以,全球结构的再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如果采用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是损人而不利己。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政策,效果非常明显。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在一季度以后率先恢复增长。人们比较担心的是未来的经济增长质量,甚至包括二次探底的问题。从短期来看,今年完成8%的经济增长大概不成为悬念,明年可能也会有比较快的增长。但是最关键的是在增长过程中,要提高质量、改善结构。保增长的目的是保民生,保发展,只有结构改善,才能真正保住增长,增长才真正有意义,才是一个有效率、有质量的增长。所以,下半年的主要政策目标应该从保增长,转向保就业、调结构、促消费。这样整个中国经济本身的发展,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才是一个健康良性的过程。

(二)

旗下聚集了众多明星的华谊兄弟公司,格外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创业板上市发行价格为每股28.58元,募资12亿元,超募近1倍。华谊兄弟为什么受到如此的追捧?中国影视娱乐产业是否就此走上了一条解决资金的光明“钱途”——

华谊上市:能否富了“兄弟”火了产业?

● 华谊成行业范本,带来财富效应和新的融资渠道

● 炒股不是追星,投资需谨慎

● 进入资本市场只是一个开始,资本的自由流通和整合还尚待时日

《今日观察》:华谊的上市,意义非常巨大,它对资本市场来说是一小步,但是对于整个文化事业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它给文化事业影视传播行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行业有了财富效应,产业有了新的融资渠道,那么它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强烈关注。

华谊兄弟受到追捧,可能还由于它有非常大的一种财富效应。原来的大腕变成大款,演戏的演成了股东,这是头一次,所以这个对公众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华谊在路演时场场爆满。据说有很多人去路演现场观看,想看看自己心目当中的明星,甚至有很多人问华谊兄弟的董事长,说未来你们开董事会的时候,旗下的这些大牌明星是不是都会来。不过,投资者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炒股不是追星,大牌明星云集,也并不一定绝对保证盈利丰厚。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你要赢得你期望的回报,可能比你作为一个粉丝,看到你喜爱的明星要难得多。

现在,华谊申购的倍数非常高,从目前情况来看,它的市盈率已经是70多倍,接近80倍了。据有的分析师分析,如果是成功上市,第一天交易或者未来的几天交易,它的市盈率可能会飙升到一百多倍,这的确已经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了。超高的市盈率,要看它在未来的交易中能不能撑得住。所有的投资者特别是普通投资者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点。

另外,在华谊的申购里面,有差不多180多家是机构投资者在热捧,这其间是不是有过度炒作或者刻意炒作的嫌疑?普通投资者需要有高度的警惕。实际上,从成熟的资本市场来看,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公司市盈率一般是比较低的,很少有超过20倍的。比如迪斯尼、华纳,其市盈率很少有超过14、15倍的,比高科技公司要低得多。像苹果、微软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市盈率一般是在30多倍。现在,华谊兄弟的市盈率已经炒到了80倍,确实有过度热炒的嫌疑。

迪斯尼公司前任CEO艾斯纳曾经对这个行业有过一个概括,他说投资电影就像风险投资,投资电影就像博彩,你永远不知道你下一部电影是不是能够卖座,你这一部电影的票房能不能保证未来一部电影的票房?这谁也说不清楚。

用艾斯纳的话来讲,如果要保证一个电影公司有稳定的收入、利润和现金流,首先要尽可能地多制作电影,而且这个电影要是精品;其次是要研究怎样衍生出跟电影相关的其他产品,包括主题公园以及很多授权产品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谊上市可能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它的管理者来讲,激情之后马上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为面临如此高的市盈率,又筹集了超过以前预计资金的两倍的钱。这个钱怎么用?这个钱怎么才能够打造成一个稳定收入模式,能够确实给股东稳定的回报?这都是华谊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国电影应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这一次对华谊上市的热捧,其实反映了中国人对中国电影的期待。中国电影从创意方面、制作的技巧方面、设计方面等来讲,都需要非常大的创新。然后,中国电影才能真正吸引观众,因为最终观众是决定电影产业的最核心的力量。

一个领导型企业要想真正在国内或者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不仅需要生产内容,而且必须掌控渠道,必须要进行跨媒介的产业整合,而在这方面应该说中国电影跟国际相比,尤其是跟美国相比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进入资本市场是一个开始,但是真正要让资本在这个行业内上下游自由流通,而且能够跨行业进行流通,完成真正做大做强的整合,还尚待时日。

华谊登上创业板,受到热烈追捧,就好像吹响了中国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的集结号,但仅此一家是不够的。集结号吹响到中国电影行业能够完全主导中国市场,甚至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面向整个行业,核心问题就是要真正落实国家所提出的,文化产业要大发展大繁荣。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现在就是要真正以振兴规划为起点,把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落到实处。

(三)

日前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对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评级和使用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信用信息的征集机构也进行了严格的规范。那么这部《条例》会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呢?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好、使用好我们的信用信息——

信用社会,你准备好了吗?

● 个人信用信息全面纳入征信中心

● 明确收集信息的征信机构,明确个人权利

● 建立自己的信用健康档案

《今日观察》:征信是一个陌生的词,征,有搜集、证明的意思,信,有信息、信用的意思,所以就是搜集信息证明你的信用。那么谁来搜集信息呢?

现在有两种机构,一种机构就是央行的征信中心,这个征信中心相当于一个平台,它把所有在银行开户的人的基本信息,都在这个地方有一个汇集。另外一种,就是以央行作为征信机构的监管部门,它可以批准另外一些机构来开设一些征信服务机构。这个征信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

这么多人的信用信息是如何被纳入到征信中心的?只进行存款、取款、汇款这样一些业务,这种信息征信系统是不搜集的,它搜集的是你发生了交易以后的信息,买房了,买车了,这个时候你申请了贷款,或者你用信用卡去透支,然后用信用卡还款这样的记录就都会被记下来,这样就形成了对你个人的一个信用记录。另外在开户的时候,填写姓名、住址等基本个人信息。这两类信息是个人征信系统的主要信息。此外还有一种,就是对于企业法人,或者个人有一些违反合同的,或者违法的一些事情等等,它是可以通过征询加入到征信系统里面来。

我们每个人都要走一生的路,所以每一步都要走好,因为脚印总会被留下来的。这里有一个矛盾,就是信息太多和太少都会有问题。如果信息太少的话,判断这个客户到底是不是有信用就没有足够的信息;如果信息太多,界限也会很难划清楚。到底什么是个人信息?比如说家庭住址、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的一些信息以及财产和纳税等等,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看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好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个工作如果能做到最后,那么以后征信体系的发展也会更健康。

从过去来看,整个征信行业的发展遇到过很多的问题,一个是管理多头,另一个就是很多征信公司的规模比较小,竞争力很差。这次《条例》的出台其实是做了一个规范,让这个行业以后发展的更加健康。

中国的征信系统正在起步阶段,这是一条很长的路。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产品,没有这样的竞争力,那最后就可能会沦落为一些变相的服务于其他行业的机构。比如现在有一些不规范的征信公司,它在信用评级的时候,是按级别收费的,如果是评AAA级,我收你三千块钱,如果是评AA级,两千块钱,如果是A级,就是一千块钱。这种做法,实际上卖掉的是他们的明天和他们的未来,也亵渎了我们一直期待的公信力。

(四)

根据山西的煤矿改革计划,到明年年底之前,全省矿井数量将会减少一大半,由目前的2600多口,减少到1000口左右,而煤矿企业的数量,则会从目前的2200多家,压缩到100家左右。大规模的煤矿兼并重组,是否意味着曾经风光一时的“煤老板们”将会彻底地退出这个市场呢?煤矿一直都是山西的支柱产业,那么这一次山西为什么会要以这么大的决心,来推动这次轰轰烈烈的煤炭行业的改革——

山西煤改:“煤老板”时代的终结?!

● “煤老板”一词会成为历史

● 重组后还是要考核生产安全,要考核效率

● 应有强制性标准来推进安全生产

● 煤矿建设要走安全、现代、高效的路子

《今日观察》: 不论是国有煤矿,还是集体民营个体煤矿,只要是证照合法的企业,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都将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对他们的资产和资源,给予补偿。

按照山西省政府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这种决心,应该说可能“煤老板”这个词会成为历史,因为这一次确实不同于以往。山西这几年来,一直是以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进行产业重组,这一次力度更大,代价更高,而且速度也更快。

从2008年到2009年的上半年,山西省的GDP下降了4.4%,是全国唯一下降的省。这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个就是省里决定趁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这个时机来进行调整。现在很多重组的煤矿不开了,导致财政收入下降,就业也受到影响。

这一次改革,山西省政府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做大煤炭经济,告别原先那种个体户似的煤炭经济。

从目前山西省政府披露的制度设计来看,基本上没给“煤老板”留下生存的制度空间。比如说,首先,从数量上进行消灭。矿井从2000多到1000多井,减了一大半,煤炭企业从2000多家,变成100多家,这个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从产能上进行消灭。把煤炭企业的年产能规定为300万吨以上,把每一口矿井产能规定在90万吨以上,这比全国有些煤炭大省的标准提高了好几倍;第三,从时间上来消灭。虽然说这次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但有一个硬性规定,就是在9月份之前肯定要全部完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煤老板”要进行腾挪,进行应对的一些后路基本上也被堵死了;第四,基本上确立的主体都是国企,是大型集团化的一些煤炭企业,事实上就是说,在做大做强山西煤炭经济的同时,也就意味着“煤老板”作为一个副产品,可能从这次改革以后,逐步地退出历史舞台。

这么多年来煤炭资源的浪费,包括安全程度低,并不仅仅是“煤老板”造成的。这一次山西通过做减法来提高煤炭的资源利用率,来提高安全生产的标准,这种做法本身和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从理论上来说,规模大了,可以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安全上,或者是改变它的技术条件等等,但从现在来看,原有的山西省7大国有的、地方国有的煤矿,在短时间内要整合2千多家小煤矿,这个难度太大了。在这样的速度下,能不能保证今后就没有矿难了,这个还是要打问号。肯定不是重组了变大了,自然就变好了,这是两码事情。

提高集中度是对的,但仅仅是通过数量的变化,不可能引起质的飞跃。如果说仅仅通过数量的减少,能达到生产安全度的提高的话,这个事就有点儿太天真、太幼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还应该在生产安全的水平方面,在制度的遵守方面,在生产技术的提高方面,更应该有一些强制性的标准去推进。

事实说明几千家矿在山西省,是很难让他们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煤炭矿业的。山西省这次做得非常及时。中国的煤矿虽然产量大,但是现代化程度低,分散度太大,管理也相对比较混乱,也造成了越界开采、井田重叠等,不能真正把资源经济利用,不能搞现代化的大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的煤矿建设要走一个安全、现代、高效这么一个路子。

“煤老板”从制度设计上来讲,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我们一样,把一大部分的煤矿资源卖给个人,让个人去开采,所以这一次从改革的方向来讲,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这种改革是否由国企一统天下来做,甚至由山西的企业来做,都是值得商榷的。

(注:以上内容由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栏目提供)

猜你喜欢
煤矿信息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煤矿开采工艺的探讨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