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珊
有利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有力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示范作用
传递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正面信号
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8月1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自贸区建设进程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自然备受瞩目。
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建立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谈和经济部长会议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
2001年11月,朱镕基总理出席了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双方一致同意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授权各国经济部长和高官尽快开始谈判。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10国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2004年1月1日,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中国与东盟对水产品、水果、蔬菜等500多种农产品实施先期降税,到2006年全部取消关税。
2004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于2005年7月20日起正式实施,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2007年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自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开始了双方对服务贸易的开发。
2009年8月,中国和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中国-东盟贸易现状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ASEAN)的简称,10个成员国为: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其中,前6个国家加入东盟的时间比较早,是东盟的老成员,经济相对发达,后4个国家是东盟新成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持续攀升。目前,我国与东盟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
自2002年自贸区建设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迅速。2002年至2007年,双边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1059亿美元,提前一年实现双方领导人提出的1000亿美元目标。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2026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东盟也在当年超过香港,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08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双边贸易仍然增长了13.9%,足可见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的巨大。
二、在中国总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如表1所示,2002年至200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在中国总贸易额所占的比重维持在9%左右,表明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增速与中国总体贸易增速相差不多。同时,相比于欧盟与美国,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还有一定的差距,与日本的差距较小。
三、东盟是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地区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开始出现逆差,且不断增加。到2004年底,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高达201亿美元,为目前最高点,之后不断降低,2008年逆差仅为28亿美元。
自贸区建成意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GDP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按人口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这将是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它的建成自然有着重大意义。
一、极大促进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
毫无疑问,自由贸易区的最大作用就是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发展。2004年实施的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对500多种农产品实行先期降税,在当年就实现早期收获产品贸易增长40%,超过全部产品进出口增长的平均水平。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双方90%以上的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双方也将实质性地开放彼此的服务贸易市场,这将极大地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加之中国与东盟之间有竞争性也有互补性,但更多地表现为互补性,像东盟在水果等农产品和石油等能源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在纺织、机电产品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双方的产品以零关税进入彼此的市场,加上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对消费者来讲自然是更多选择、更大福利。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第六届东盟博览会筹备会议上说,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东盟很有可能在未来取代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二、有利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我国贸易一直面临出口市场较单一的问题,2008年中国对东盟出口仅占中国总出口额的8%,而对欧盟出口占20.5%,对美国出口占17.7%。过于依赖欧美市场对我国制定贸易产品价格、维持出口市场稳定以及防范各种外贸风险是非常不利的,一旦别国经济衰退或者对我国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将严重打击我国产品的出口。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市场需求减少,导致我国出口迅速下降正说明了这一点。有关数据表明,欧盟约60%的进出口贸易是在其内部市场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欧盟在经济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也较小。而北美自由贸易区对于美国的贸易出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美国出口市场的稳定性。东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区域内贸易的同时,也减少了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推进了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增加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9年7月1日,我国政府发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东盟许多国家愿意用人民币来进行贸易结算,特别是越南、老挝等国和中国进行边境贸易时,在一些地方人民币甚至成为民众最乐于接受的货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进一步发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功能,从而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四、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示范作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一个自由贸易区,它的筹备、建设过程和效果必将备受关注。如果其获得巨大成功,那么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在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通常第一步是货物贸易自由化,第二步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第三步是投资自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先后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自由化就不仅仅体现在贸易上,也体现在投资上,这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完全的自由贸易区,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作用也就更强。
五、传递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正面信号
金融危机的爆发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如今虽然出现好转迹象,但经济复苏的前景仍然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今天这个国家要求只购买国货,明天那个国家要实施惩罚性关税,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案层出不穷。如果所有国家都挥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那么,最终结果也只会损人不利己,阻碍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即将于2010年全面建成的自由贸易区,在提升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向世界发出了非常正面的信号,即金融危机并没有阻碍中国和东盟在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开放进程中的步伐。正如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所言,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资协议》的签署体现了中国和东盟各国携手应对危机、继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是中国与东盟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实际行动,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也将为东亚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