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普通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1-18 06:01赵玉凤
科教导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普通话问题对策

赵玉凤

摘要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白山地区普通话水平提高。本文就测试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出教师普通话水平不均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普通话 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吉林白山地区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工作,从1997年春至今已走过12年,特别是2002—2006年,白山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在市教育局领导下,对本地区在职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和测试,极大地推动了地区普通话水平提高。但是,从测试结果看,白山市各地区教师普通话水平不均衡,市区教师要好于县区教师,县区教师要好于乡镇教师,乡镇教师要好于村小教师,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亟待提高。分析测试情况,造成教师普通话不标准的原因主要有:

客观上,白山地区是北方吉林地区普通话“重灾区”,这里的先辈们从山东、河北、江苏等地逃荒至此,把带来的家乡话与当地的方言杂糅在一起,随着岁月流逝,发展演变成今日的白山话。生于斯长于斯的教师们的语言就染上了浓重的方音色彩。

主观上,首先是教师们缺乏说普通话的意识,认为能不能说普通话并不影响教学效果和成绩,甚至认为用方音语调讲课有亲和力,更容易使和自己一样土生土长的学生理解。也有的教师一直认为自己说的话就是标准的普通话,直到参加培训后,才发现自己的话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教师们普遍不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推普方针和政策,不理解推普的重大意义,缺乏推普的责任意识。测试中我们发现,埋怨普测花钱花时间花精力的教师不占少数,认为普测就是为了收钱,花钱就可以买到证书,不参加培训和不认真参加培训的教师大有其人。通过普测我们还了解到,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们认为推普是语文教师的事,与其他学科任课教师无关,搞任何级别的评课,除象征性提一下外极少把普通话纳入评课标准。这样,一个字在语文课上这样读,到了其他课上就变成了另外的读音,并长期不能纠正,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正音。言语使用的不一致,当然要影响到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乃至于提高。再次,一些教师的文化素养偏低,语文基本功差。测试中发现,有的学校的个别教辅人员,100个常用单音节字词,有30多个不认识,这当中有将要退休的年长者,也有刚入编不久的年轻人。从测试情况来看,白山地区教师普通话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声母方面

最严重的当属平翘舌(不含r声母字,下同)问题。平翘舌不分是白山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测试表明,大多数教师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含糊不清。有些教师一平到底,有些教师一翘到底,有些教师平翘颠倒,有些教师平翘发音不够准确。测试过程中,四项测试内容,每项必含平翘舌字。第一项读100个单音节字词,从声母覆盖率的要求推算,平舌字至少占9个,翘舌字至少占9个。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平翘舌字比例与第一项相同。第三项朗读,我们约略统计了一下,一篇400字的短文,平舌字出现的频率在20次以上,翘舌字出现的频率在60次以上。第四项说话,平翘舌字出现的频率也不低于第三项。假设一位教师整个测试过程中说不出一个翘舌字,测试成绩就很难达到二级。

在声母方面,个别年龄偏大的教师,或从其他省份来白山执教的教师还存在改换声母问题。如“人”说成“银”,“互相”说成“付相”,“朽木”说成“糗木”等等。还听一位数学老师讲了这么一件事,他第一次登台讲课,对学生们说:“我长(平舌)得不好。”学生们愣了,没觉得他长得不好,只听他又说到:“真(平舌)天,我长(平舌)三早。”学生们莫名其妙,面面相觑,不明白老师什么意思。其实,他是在说:“我讲得不好。今天,我讲三角。”因其j—z不分,闹出了很大的笑话。

2 韵母方面

主要缺陷是发音不够清晰,响亮,听感上含含糊糊,不够纯正。其次是韵母改换,如以e代o。后一点是较为普遍的,教师们以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说be、pe、me、fe,似乎不觉得是错误,即使在有文字凭借的测试项目,也时常有人这样读,不过,一经提示,教师们大都能说出bo、po、mo、fo,毕竟他们在测试前接受了培训,知道有这一类错误。其他如nong(弄)说成neng,lei(泪)说成lui,pi(披)说成pei, lin(邻)说成len,mou(谋)说成mao,nuan(暖)说成nan,qu(取)说成qiu等等,这类情况在个别教师中个别存在。

3 声调方面

这个方面所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调值不到位或声调错误。汉语普通话声调高音成分多,阴平、阳平、去声都有最高度5,上声末尾也到4,所以普通话语音显得比较高昂。普通话声调调型又有明显的区别,一平,二升,三曲,四降,除阴平外,其他三个声调升降的幅度都比较大,所以普通话听起来抑扬顿挫,音乐性强。测试过程中发现,大量教师阴平读不到55,上声读得有降无升或升得不够,听起来显得低沉,也缺乏音乐感。还有一些常用字被改换了声调,下面举几个被普遍改换声调的字词:“仍、挫、榻”读成阴平,“虽、都、范”读成阳平,“卫、节、掠”读成上声,“没”读成去声,“支持”说成“子次”,“享福”说成“祥斧”。方言与普通话的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声调调型类的不一致。说好普通话,必须说准声调。

声调方面所存在的缺陷还有变调问题,有的教师不会读轻声词,有的教师把不该轻声的词读成了轻声词。“虾米”“胡琴”“甘蔗”这几个轻声词很少有教师能读对。(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5页)

4 朗读方面

声韵调之外,比较严重的是朗读的基本功问题,很多人不能使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添字、减字、换字现象很严重。如把“马脖子也长了”读成“马脖子也长大了”,把“无人敢问津”读成“无人敢问律师”,把“她给了我两次生命”读成“我给了她两次生命”,把“一脚踹得粉碎性骨折”读成“一脚踹得粉身碎骨”等等。有些教师看到外国人名就发懵,本是一个人名,他能读成两三个人名,有的老师把“伊丽莎白女王”断读成“伊丽莎/白女王”。

有的老师不会读儿化词,不会进行“啊”的音变。有位老师极认真努力地把“金鱼儿”读成三个音节,有位老师读“纳闷儿”一词时,实在令测试员忍俊不禁,他先读成“纳心闷儿”,觉得不对,就改读为“纳闷心儿”,还是不对,又改读为“纳闷儿儿”,因为对儿化把握不好,他格外紧张,其实,最后一次如果不是加读了一个“儿”字,他读对了。在朗读中,有的老师遇见“啊”字,则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读成a,而无任何变化。

5 说话方面

普测的第四项——说话,是唯一没有文字凭借的测试项,也最能考察出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的普通话程度。测试中,的确有教师前三项测试问题都不大,但到这一项就露怯了,方音语调突出出来,“逛街”成了“逛该”,“或者”成了“贺者”,“萝卜”成了“萝贝”等等。方言土语也控制不住地往外说,诸如埋汰(脏),左(淘气),刺挠(痒),贼(很)多,彪(傻)等等。

针对上述原因和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

第一,纠正错误认识,掌握推普意义,提高说普通话的自觉性。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不把说好普通话当作一回事,不把推广普通话当作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就不会在普通话方面下工夫,不会花时间与精力去练习普通话。每位教师都必须明白:说好普通话是国家公民的法律责任,教师应当做推普先锋。教师能否说好普通话,不是只关系到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教师要注意了解国家推普的方针政策,掌握推普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提高说普通话的自觉性,在行动中实践说普通话的自觉性。

第二,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排除心理干扰,保证训练效果。有了说好普通话的愿望和行动,还要有正确的方法。要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熟悉声韵调的正确发音,能够按照正确发音来练习。最好能跟说话标准的人直接做模仿练习。比如可以录下国家播音员的播音进行模仿,再对照比较。有比较,才能找出差距,提高自己。

第三,勤学苦练,知难而上,养成用普通话思维和表达的习惯。测试中常发现有的教师前两项进行得很顺畅,第三项有方音流露,但问题不大,第四项要么结结巴巴,要么方音很重。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还不习惯用普通话来思维。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听一个人的语言就能判断他的思维形式。方言的人能够用普通话来思维和表达,是要经过反复练习、经常练习的过程的。

第四,勤读书,常看报,广交流,提高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一个人语音语调标准,可他却经常有不认识的字,说起话来满嘴白字,或心理紧张,有话说不出,他的普通话也不能算标准、自然、流畅。要经常读读书,看看报。不懂就问,虚心好学,而不能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做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很重要,要不断提高,以便担负起教师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普通话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