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牌”爱情

2009-01-18 06:01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荷西撒哈拉三毛

三毛,原名陈懋平。“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

勇敢的赤子心

往往有的时候刚勇不仅仅是存在于外表的,有的时候勇士的特质会隐匿在一个人的灵魂里的。人们喜欢看表象,一个外表文弱气质优雅略带忧郁的女子会让人心生怜爱,三毛,她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错觉,其笔端流露出来的温婉、略带伤感的文字会触动你心底最柔软的一面,殊不知这样的文字会浸入你的骨髓雕塑你的心。这还不止是她性格中的全部力量的蕴涵,她的行动令人折服和感动之处不仅仅在于她对爱情的崇敬和追逐还有她对内心信仰的坚持。

三毛是一个有家的人,父母的家;与荷西的家—即使是荷西永远离开,她也会坚守着他们爱情的家;还有一个家是孕育她生命的源头———祖国,三毛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

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她爱读贾平凹,在给贾平凹的信中她这样写道:“感谢您的这支笔,带给读者如我,许多个不睡的夜。虽然只看过两本您的大作,《天狗》与《浮躁》,可是反反复复,也看了快二十遍以上,等于四十本书了。”

撒哈拉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另一个依托生命的灵魂,三毛的另一个灵魂是爱情。撒哈拉的故事很美很真实,在那我们不仅看到了夜晚里玻璃样的星星,还有的是三毛那繁花样的爱情。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摩洛哥和茅利塔里亚瓜分西属撒哈拉以前,它是西班牙的一省,人口包括阿拉伯、北非回教土人和西班牙人。这片仅有七万人的大漠,终年乏雨,黄沙漫漫,深沉而犷伟。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孩子,跋涉万里关山。生活在那样艰巨的环境里,不能不说是奇异而勇敢的抉择。

1973年,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撒哈拉,从陌生到好奇到疑惑再到热爱那是一个梦样的过程,但是她留下了,她爱上这里了,她的荷西,她的撒哈拉。

许多沙漠朋友问:“你认为撒哈拉怎么样?”她反问:“你呢?”“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她重重的说着“最”,代他们深吸一口气。撒哈拉人对这片大漠有着无比的热爱,她住久了,也有同样感觉。“想到中国,我竟觉得那是一个前世,离我是那样远,远可不及。”撒哈拉的家,就此开放了。骆驼肉做菜,也发觉不是那么不可忍受的事了。结交朋友,认识环境,《悬壶济世》和《芳邻》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漂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来源:网络综合)

猜你喜欢
荷西撒哈拉三毛
月光下的粉黛乱子
DESERT ECHO
《撒哈拉的故事》
犟牛“三毛”
撒哈拉的甘露店
我和“三毛”比童年
撒哈拉之眼
三毛流浪记
结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