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涓
现在大家常说的经典艺术究竟是什么?艺术史上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它们是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作品”。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
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
经典的存在形态具有开放性,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经典艺术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曾经被视为叛逆的印象派,他们的代表作,今日已成为无可争议的经典。颠覆艺术概念的杜尚,借力大众文化的安迪沃霍,他们如果知道自己的作品时下已被视为经典,不知会做何感想。任何与时间、历史相关的记忆,都需要在另一个维度的参照之下,我们才能看清它的意义与价值。这是我们《当代艺术》开设“艺术经典”栏目的初衷。或许面对历史的沉淀,我们能更清醒地面对当代。(编者按)
我是谁?当人开始对自我身份的发出困惑并进行追问的时候人在觉醒。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仪态、眼神和微笑,古代留下的大部分美丽的肖像都穿着当时的衣服。他们是完全协调的,因为服装、发型、举止、目光和微笑构成了全部生命力的整体。(波德莱尔语)回望历史的图像,最能打动心灵的是那些充满生命力、鲜活的面孔,他们带着时代的特有气息屏气凝神地注视,绘画让他们具有了穿透时空的能量和不同时代的人进行一段神交,尼采说,远逝的人继续生活着,因为他们也出现在活人的梦中。
历史中的肖像画还在展现着人与自身、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从旧的关系中死亡、蜕变,同时在新的关系中得到重生。
回眸时代之脸,其中铭记的是一段人进行自我追寻的深刻体验。
作为“身份”的证明
中世纪是牺牲肉身去礼赞精神意识,文艺复兴对肉身所具有的爱欲的肯定形成了对中世纪宗教世界的真正对抗。在这个过程,人从卑微的原罪者到承认自我的存在,也真正形成了作为人的尊严和自信。以至到18世纪,法国人终于理直气壮地说没有我,上帝就做不成事!
如果说画面上的女人还带有中世纪圣像画一般的娴静庄严,但是她分明已经具有现实温暖的体温。
正如阿兰-德波顿所言,上层身份在许多人眼中是在世间所能取得的最美妙的利益。而此时作为高级定制的肖像画正是这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他(她)们更关心如何被同时代人和后世子孙看待,画家们因而也被要求塑造成雇主“希望”呈现出来的样子。
肖像画是一份戏剧化的自传
如果人们愿意好好研究一下,在一幅肖像画中是没有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的。动作、怪像、衣服、甚至背景,一切都要为表现一种性格服务。
小汉斯·荷尔拜因(HansHOlbein,tne Younoer,1497~1543年)对伊拉斯谟了解得如此深入,研究得如此透彻。而且,荷尔拜因掌握了通过一种单纯而极简的画面语言透析人物本质的秘诀。以致于他重新创造了伊拉斯谟,把他表现得无与伦比,永垂不朽。
一幅令本人都不敢注视良久的画作,他只能发出这样的喃喃自语:真是过分像了!
闪着光泽的华丽上衣,宝座上正襟危坐的姿态标榜着教皇的威严身份。可是委拉斯贵之却于此之外有了新的发挥
他用手术刀般的犀利与精微剥离出教皇内在那贪婪、凶狠、无情冷酷的本质。
但是在这幅画中,艺术家也只是把对象当作一个“人”来表现,画出他的身份和他的性格。他“观察”但他并不“介入”,从中不刻意彰显好恶和其道德评判。
高贵、冷漠、自尊——19世纪俄国新时代女性的完美形象
克拉姆斯科依的《无名女郎》显示的美在于性格表现,也体现画家的美学观。我们面前这位女子没有华丽服饰和贵夫人的打扮,而是入肘得体,是上流社会有文化,有修养、品位极高的知识女性打扮。色调浓重且有变化,冷漠、深沉、俊秀的面孔鲜明突出,格外庄重、典雅而高尚。克拉姆斯柯依创作的这幅肖像,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时期,因此有人说他画的这位无名女郎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这是一幅具有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她并不是一个具体人物的肖像,而是画家的理想创造,是谁已经不重要。
摄影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一些东西,艺术家在机械复制的时代还能做些什么?
安迪沃霍尔在这里实现了对摄影的胜利,摄影仅仅将人们记录与还原,但是沃霍尔却通过对摄影实施再加工全然超越了“如实”的图像。梦露的头像代表着她个人的身份,但是这里的肖像已经消解为符号,而其所指极为丰富性感尤物、狂热的美国梦,抑或是人生短暂无常的见证……
人与机械的区别正在于此,人具有的创造力终于实现了对机械的胜利。即使是表面上对照片的描摹,但是我们不禁还会发问,除了逼真,你还能看到什么?
作为身份证明的肖像画逐渐容纳进了更多的因素,因此肖像画的所指更为丰富而饱满。
肖像变成了现代人的寓言。在超级“真实”的图景和一片虚幻的结构中重建了人的自我形象——被异化和被隔绝的躯壳。当流水线上的节奏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节奏,这种机械操纵最终使人只剩下了“反射行为”。
情感的力量
若是将这长串的图像串联,其中太多隐而未发的情感和言语会显现。关于人类所有的情感,或者是强烈的爱、恨、恐惧、怜悯,或者是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情感,在这里都会有一种可意会的察觉和体验。
绘画艺术能够让一个逝去之人的形象得以留存。
——丢勒1512年
美因强烈的情感而让位,但是他却有了直达内心的撼动!丢勒的画体现了对北方绘画传统的继承,他注重精神性,支撑画面的不是那些琐碎的细节,而是画中人物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和气息。这种超感的东西赋予一幅作品感人至深的力量。
爱她就将她画出来,这是一个画家对母亲最美的礼赞!
一幅肖像画可以包含怎样的想象力!美国作家崔西
雪弗兰以这幅为题材虚构了同名小说,电影导演彼得·韦柏又根据小说拍了同名电影。当影片中女孩将那对珍珠耳环握在手心,音乐同时响起的那一刻,这幅画竟也有了令人荡气回肠的情绪!自画像是一种自我审视。伦勃朗被称为“光影的魔术师”,但是他用或明或暗的光照映出的是人类的心灵。那是用坚韧的力量去面对那令人哭笑不得的生活本身。苍老的伦勃朗的笑容具有深刻的力量,它昭示了活着的尊严。
当“像”与“不像”是个问题
摄影技术的发明终结了画家“逼真”呈现对象的努力,机器复制时代的肖像画该何去何从,现代主义者将一层神圣的“灵韵”完全剥离,人的肖像或者身体成为一个表意的符号,可以被随意拆解、重构甚至摧毁,于此,肖像无关身份、情感,甚至像与不像也不是问题。
塞尚完全不考虑西方传统肖像画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地位等等。在这里,所谓肖像的身份与爱的情感已不是要抒发的主要情绪,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是用传统的以光影表现质感的方法来描绘的。而是采用色彩造型法达到他一生追求的色彩与形体的结合。色彩与形体的表现便成了塞尚一生所追求的“造型的本质”。
这个曾经严密的让画家倍感束缚的主题终于在这里打开了缺口,它甚至可以自由地随时脱离所要表现的对象,从此,肖像画又进入了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材料越是看起来确实和充实,想象力的工作就越是细微和艰难。一幅肖像画!还有更简单又更复杂,更明显有更深刻的东西吗?
你应该认识你自己!
弗洛伊德的具象绘画即在肖像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他服从于现代的精神、道德与美学观念,并深刻的精神分析的倾向。他用不同于前人的审美方式诚实地认识人的身体,于是古典的关于美的原则在这里终结了。
实际,肖像画由写实到抽象体现了对人自身认识的进步和深化。人不再是纯然一片风景,他既作为认识的主体又作为被认识的对象,于是,关于人认识自身价值的历程便从中显现:从苛求完美到不避缺点,达至直面丑陋,这是人逐渐宽容地对待自身,接纳自己的过程。
叔本华说:“人的外表往往是表现内心的图表,而相貌则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情特征”。当我们莫名为某幅肖像画而动容,为某类特定面孔而钟情,其实已经包含了无意识的判断,由此,我们往往通过一张他人的脸孔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