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鹤
一
冒辟疆(1611~1693)一生著述丰厚,但最脍炙人口的,还是仅万言的悼亡之作《影梅庵忆语》。此书写于董小宛去世的顺治八年(1651年),后世模仿者甚多。
冒辟疆、董小宛的故事,后人常艳羡的,是才子佳人的珠联璧合。只有冒辟疆本人,对这段情缘的曲折艰险,对自己曾经的优柔薄幸,有入木三分的描画。
董小宛于明王朝覆亡前两年的1642年嫁入冒家。此前冒辟疆一再推诿、拒斥,她则一味哀求。今人看到董小宛那么一根筋地、低眉俯首向冒辟疆求婚,有时会觉得非常不忍。
经历了在冒家跌宕起伏的九年时光后,董小宛用她的谦恭柔顺、谨慎周详,赢得冒辟疆真心敬爱。他说,他与董小宛之间,始终“不缘狎昵”,董小宛不仅是侍妾,更是知音,而知音是无法俯视的。
二
董、冒的遇合颇多阴差阳错。
1639年初夏,冒辟疆到南京准备应考8月的乡试。他的好友方以智向他盛赞董小宛:“年甚绮,才色为一时之冠。”冒辟疆立即登门拜访,孰料董小宛举家迁往苏州了。下第之后,冒辟疆浪游苏州,屡次过访董小宛,后者恰好逗留洞庭未返。临还乡前,他决定再去试试运气,董小宛的母亲热情迎候他,说,有劳先生多次来访,小女今天幸好在家,就是薄醉未醒。她很快将女儿扶出。冒辟疆一见,既惊且爱:董小宛香姿玉色,神韵天然。他怜其困倦,遂告别。那年,他28岁,董小宛15岁。
次年夏,冒辟疆欲再访董小宛,却听苏州来人说,她游览西湖、黄山去了,未能见面。
1641年早春,冒辟疆去湖南迎接母亲,路过苏州半塘,问讯董小宛,她却仍在黄山。1642年春,冒辟疆与朋友乘舟夜游,桥边有一精雅小楼,一问,居然是董小宛家!“余三年积念,不禁狂喜”,立即停舟上岸。朋友说,董小宛重病在身,加之母亲去世,已闭门谢客。冒辟疆不顾朋友阻拦,叩门许久,终得入内,上楼见到病体支离的董小宛,自报家门:我就是三年前与酒后的你相见之人。董小宛想起往昔,流泪道:虽然只见过一面。但妈妈一直向我夸赞先生俊秀出众,惋惜我未能与先生交往。冒辟疆见她病重,欲告辞,董小宛屡次挽留。
翌日晨,冒辟疆原想直接回乡,经朋友劝说,去告别董小宛。没想到,董小宛早已凭楼凝望,一见他靠岸,就疾步登舟,说要送送他。这一送,就送了27天。他每天严辞拒绝,她却立誓相随。
董小宛因母亡、身病、父亲多有嗜好,在苏州欠债不少。加之落籍(官伎经官府同意,脱离“伎籍”)也颇费商量。诸多不顺,还有诸多代价,令冒辟疆了无心绪。如果不是柳如是的丈夫、曾任礼部尚书的钱谦益出面,董小宛仍难遂心愿。钱谦益三天之内。就将债务尽皆了结,并让自己的门生为董小宛落籍。这段因缘才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三
今天的读者,看到冒辟疆对待董小宛的淡薄冷傲和自矜自赏,大都不甚了然。这里面,有双方身份地位的悬殊,有士大夫文人和世家子弟的傲慢自恋,以及现实的、棘手的麻烦。
此外,冒辟疆对董小宛欠缺热度,也自有他的缘由——陈圆圆。
这是最令冒辟疆一见倾心且无法淡忘的女子。他觉得“妇人以姿致为主,色次之……慧心纨质,澹秀天然,生平所觏,则独有圆圆尔”。许多年后,提起陈圆圆被掠,他仍遗恨不已。
1641年早春,冒辟疆初见陈圆圆。那晚,她将一曲弋阳腔的《红梅记》,唱得“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一下场,冒辟疆就迫不及待牵着她的衣袖,相约再见。她邀他次日赏梅光福山,并逗留半月。他忙着去湖南接母亲,不敢滞留。她承诺,等他八月归来,正是桂花繁盛时。自己在苏州的桂花林里等待他。
冒辟疆到衡阳时,父亲以吏部侍郎之衔被调往襄阳,监督左良玉大军。他八月中旬迎奉母亲到杭州时,父亲已到任上。襄阳被张献忠、李白成两军夹击,危如累卵,他心急如焚。
此时周皇后之父周奎、田贵妃之父田宏遇、大太监曹化淳等正在江南采买佳丽,听说陈圆圆被其劫掠,他十分痛惜。朋友说,被劫的是假陈圆圆,并带他找到她藏身之处。她留他欣赏明月桂影,且有所商。他不放心母亲,返回船上。次日晨,她淡妆来访,求见冒母,又急切邀请他去她家。这晚,冒辟疆又会陈圆圆。她说:这次虎口脱险,想找人托付终身,觉得先生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今天见了老夫人,也是如覆春云,如饮甘露……
冒辟疆久阅风月场,想嫁给他的女子大约不少。陈圆圆突然要嫁,他态度陡变。看来。发乎情、止乎理智,是他一贯风格。他道:父亲陷于兵火,我首先要抛妻别子援救父亲。两次来看你,皆因路途阻塞,无聊中闲逛到此。你的话令我意外,只能坚决推辞,以免耽误你。陈圆圆赶紧退一步:只要你不抛弃我,我立誓一直等你。冒辟疆说,既如此,我可以和你订约。她喜不自禁。
冒辟疆此后四处奔走,多方请托,耗尽心力,父亲终于被调出危城。改任宝庆抚治道(刚离开襄阳两个月,农民军就破城)。他赶赴苏州践陈圆圆之约,不料,她十天前已被抢走。其间,苏州有个宠爱她的人曾聚众数千夺回她,最后,皇亲国戚动用官府力量掠走她。这是1642年春天。陈圆圆到北京后,辗转成为吴三桂宠妾。
冒辟疆在痛失陈圆圆的怅惘中,也自我安慰:为解救患难中的父亲而辜负一女子,并无遗憾。
冒辟疆邂逅的这两个乱世红颜,都有奇瑰曲折的传奇。有人假设,如果冒辟疆提前半月接走陈圆圆,明清异代的历史会不会改写?
四
江南名姬原本是承平年间的点缀。随着明王朝风雨飘摇,陈圆圆和董小宛等如惊弓之鸟、朝不保夕。这是她俩都急不可待向冒辟疆托付终身的一个原因。
纵然急迫寻求归宿,董、陈也并非饥不择食。
冒辟疆是风度俊逸、吐属蕴藉的美男子,著名的“复社四公子”之一。诗文名动江南。复社是明末江南士大夫发起的主张改良政治以图谋挽救明王朝的政治文社集团,以清议对朝廷产生影响。四公子均有出众的个人魅力、组织才华、经济实力和家世渊源。冒辟疆在复社与阉党余孽针锋相对。在家乡的慈善赈灾中倾尽心血财力;最为不易的是:入清后,许多文人被迫与新朝合作,他则冒险以种种托词拒不出仕,以遗民身份终老一生,并参与秘密抗清。
现在我们差不多原宥了冒辟疆对董小宛曾经有过的轻慢,他终于懂得了她的珍稀,并用文字铭刻下来。
(摘自《美文》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