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长军
睡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需求,但由于个体对睡眠需求的差异较大,加之生物节律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无睡眠时间正常范围的标准,难以对嗜睡进行准确定义。过度睡眠或白天嗜睡提示睡眠不足或存在某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正常人偶可出现白天犯困,但经充足睡眠后可迅速恢复。临床所见病人多为因白天嗜睡而影响工作及学习者,嗜睡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且经睡眠后不缓解。
嗜睡的发生率报道不一,一般人群发生率在12%左右,且随年龄而增加,差异较大的原因与所调查人群及使用问卷的不同有关。
白日过度嗜睡(EDS),是一种很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它具体含义是:
1.白日在安静或单调环境下,经常困乏思睡,并可不分场合和时机,甚至在需要十分清醒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可抗拒的睡眠;
2.症状表现为短暂发作性或慢性持续性,少数可呈周期性发作,一般很少有阳性体征,严重嗜睡者可能出现眼睑下垂。维持肢体姿势的肌张力消失和瞳孔缩小;
3.夜间睡眠情况可以正常或睡眠时间不足,也可以质量很差,许多病因即使在增加夜间睡眠量后,仍不能缓解EDS的症状。严重者可以不分时间、地点酣然入睡,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他人及自身安全。
EDS的病因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一夜的睡眠不足导致第二天瞌睡,但瞌睡的病因不仅仅由于睡得少,因为增加睡眠时间并不能解决瞌睡问题。尽管引起嗜睡的原因重多,在欧美的睡眠中心,睡眠呼吸障碍仍是白天嗜睡的最重要的原因。
失眠和睡眠节律紊乱如睡眠时相延迟或提前,倒班工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导致白日嗜睡(中年较青年人明显),多由于腺样体或扁桃腺增生,其次肥胖,尤其男性。此外还有小颌畸形、饮酒、鼻阻或哮喘等。打鼾严重度与嗜睡成正比。
周期性嗜睡主要影响青少年,出现数周或数月嗜睡、行为和认知问题,发作时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和情绪改变,此后数周或数月正常,交替出现。
睡眠中周期性肢动和不宁腿综合征均可引起一些睡眠障碍,主要由于其导致入睡困难和频繁觉醒、睡眠质量下降而导致EDS。
药物或物质的副作用多数药物都影响睡眠或睡眠模式,如:长效的中枢兴奋性抗注意力缺陷药物,可能反过来增加嗜睡,抗抑郁剂也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精神、心理应激障碍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焦虑、抑郁、心境障碍和各种应激障碍等,这些都可表现为睡眠障碍,尤其是近期发作的严重抑郁患者增加白日嗜睡,突出的是失眠和EDS。
青少年和青年成人嗜睡患者中一部分是由于长期的睡眠剥夺(睡眠时间短于正常时)。与学习和工作等压力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超过75%的青少年由于家庭作业、看电视或社会活动而延迟就寝,导致白天困倦或各种能力的下降。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白日嗜睡与平日睡眠时间相关,睡眠时间越少,嗜睡分数越高。
EDS的危害
认知和记忆功能受损由于白日警醒程度的下降,可产生明显的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完成单调工作尤显困难;记忆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学习新鲜事务困难。不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学习成绩、工作质量和效率均明显下降,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心理障碍的产生长期EDS造成认知记忆功能受损,学习困难。成绩下降,常使患者情绪低落,常常被上级、同事、亲友和家人误解为懒惰、不求上进,因嗜睡而失业或引发家庭矛盾者不在少数。在任何场合入睡令自己难堪,导致抑郁、自卑、退缩、多疑等心理障碍。另外由于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降低等也容易误诊为抑郁症。
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国外睡眠中心的统计表明,近一半的嗜睡患者出过交通或职业事故,20%的交通事故归因于瞌睡、睡眠剥夺和夜间驾驶,这是由于这些患者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下降的结果。
EDS的治疗
不同病应因针对性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可采用行为疗法,即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时间,这样可帮助消除嗜睡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