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县委书记县长同步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2009-01-16 06:22段成钢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09年6期
关键词:书记决策情况

段成钢

一、 县委书记县长同步审计的重点

实施县(区)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与县(区)长的经济责任审计要有区别,有所侧重。对于县(区)委书记、县长重点关注以下六方面内容。

(一) 审计县(区)委书记、县(区)长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方针、政策情况。重点检查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制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落实中央关于农村以济政策、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确定了哪些思路,制定了哪些政策,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何。审查县域发展战略目标是否切合当地实际、有无党的惠民政策执行不到位、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等问题。

(二) 审计县(区)制定各项重大经济决策及其监督职能的履行情况。通过调阅县(区)委常务会议纪要及县(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结合审计调查情况,重点关注县(区)委书记重大决策是否履行民主程序,审查县(区)长执行重在经济决策是否到位。一方面审查经济决策程序是否合规,是否经过民主决策,是否将重大决策事项报上级备案;另玟面审查经济决策是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否促进了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无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环境恶化及社会不稳定的情况,重点掌握县(区)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是否符合中央、省、市的有关规定,是否存在虚假招商,夸大政绩行为,招商引资项目是否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情况;审查建设项目是不履行了基本建设程序,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效益,有无“政绩工程”,审查是否存在随意减收、免收、先收后退土地出让金、造成国家收入减少;审查企业改制过程中有无授意低价处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三) 加强绩效审计,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完成情况。审计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任职期间上级下达和本级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及完成情况,主要审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经过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反映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任职期间经济发展状况和取得的绩效,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其宏观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评价其经济社会工作决策及绩效。

(四) 强化民生审计,高度关注民生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重点关注县(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以确保各项资金充分发挥应有的资金效果。通过开展对部分社保资金受益对象的随机入户调查,核实环境保护资金征缴管理使用的相关资料等方式,切实加强各项社保资金和环保资金的使作管理监督情况的审计,审查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

(五)审计县(区)委书记,县(区)长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及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情况。审查有无为了政绩或地方利益虚报统计数据,隐瞒财政收支行为;审查政府有关部门是否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行为;对县(区)党委重点审计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和党委办公室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县(区)政府重点审计财政局、地税局、交通局,城建局、水务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扶贫局及政府办公室的财务收支情况,尤其要审计财政收支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六)审计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审查有无利用手中权力替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利;所配备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是否超标,有无动用公款购置,装修私宅或购买高档消费品;抽查是否在下属机关、企事业单位报销个人费用;有无违规出国(境)旅游、考察;在日常工作和职务消费中有无铺张浪赞及其他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等问题。

二、当前开展县委书记县长同步审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准确评价县城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存在困难。受审计时间,人力资源及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限制,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不易核实清楚,而且缺乏严格的对于上传下达任务的分解及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依据,验以准确地对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任职期间县域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审计实践中主要参考有关部门考核考评结果进行评价。

(二)评价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程序和效果存在困难。多数审计项目的做法主要是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重大事项决策规定、会议纪要和工作总结等资料,看是否履行了民主决策程序。对于作出的经济决策事项的效果如何,是否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或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等情况,缺乏更深入细致的审计核查,特别是刘于一些建设期跨度较大的建设项目,未来收益很难确定,加之缺乏专业、有效的审计方法而验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三)审计内容外延加大,审计风险随之增大。县(区)贯彻执行的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和社保政策,牵扯到千家万户,审计工作量不断加大,具体审计方法多数采用抽查办法,使得审计工作很容易出现盲区,审计风险加大。

(四)审计力量有待加强,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项目不断增多,经济责任审计力量却非常有限,审计任务和审计工作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审汁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还需不断提高,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任职期间宏观经济决策及其贯彻落实情况,以适应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进一步深化县委书记县长同步审计的对策

(一)继续完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审计规章制度。应继续出台完善县(区)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性规定,将其和县(区)长经济责任审计一样规范化,制度化,并根据县(区)委书记职责特点制定用于指导审计实践的实施规范和操作指南,进一步明确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经济指标审计。准确评价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任职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必须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审计力度,必要时可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审计。通过对主要经济指标“挤水分”,核实社会发展指标,能够使真抓实干、政绩显著的领导干部脱颖而出,同时遏制“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良现象。

(三)强化经济决策审计。科学的经济决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而经济决策的失误造成的损失则非常巨大。因此,在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审计中,一定要重点关注经济决策审计和决策执行情况,不仅要在决策程序上认真审查,关注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更要深入到决策项目实际中去,就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细致审查。另外,应特别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注重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审计中应关注涉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比如:财政总收入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农村低保覆盖率、新农合参合率、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等社会保障指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下降比串、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下降率等社会和谐度指标;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幸福指数等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标;绿色GDP。工业二氧化硫削减率,化学需氧量(COD)削减率,城镇集中饮用水和县域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率等环境保护指标:行政事项不作为率、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等行政责任履行指标。

(五)积极探索实施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在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审计中,积极探索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以促进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评价公共政策的有效性、评价领导干部工作绩效和经济责任为目标,突出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管理绩效,重点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关注党委.政府出台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落实到位情况,突出政府性资金的合法、效益性审计,加强政府负债情况的审计凋查,完善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和绩效评价体系。

(六)区分界定县(区)委书记和县(区)长的经济责任。探索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问题,积极探索在“问效”基础上的“问责”,确立以责任为导向的审计内容,包括执政理念评价,经济决策审计,制度政策审计,经济结构调整评价,履行绩效和廉政评价等。根据书记、县(区)长在决策、管理,搪行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采用“谁决策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来区分和评价。共同决策的,则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共同负直接责任;县(区)委书记应履行职责而未认真履行的,则应负直接责任;县(区)委书记监督管理不力的,则应负管理责任.县(区)长应履行职责而未认真履行的,则应负直接责任;县(区)长在执行中管理不力的,则应负管理责任。

(作者单位:商洛市审计局)

猜你喜欢
书记决策情况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读书记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殊情况
又见雷书记